那么,既然史书上对明清皇帝下江南都是持否定态度,清朝皇帝又是如何从反面教材变成千古圣君的呢?这个就涉及到了“话语权”的概念。什么叫话语权?举个例子。电脑游戏和街机游戏都是电子游戏,当年都被舆论斥为毒害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然而现如今,电脑游戏能登大雅之堂,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街机游戏却仍然是过街老鼠,直接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二者的这种差异性,就是话语权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众所周知,当年电脑是奢侈电子产品,最早的电脑游戏玩家中,不乏社会成功人士。这些人跟主流舆论展开了论战,辩驳电脑游戏不是电子海洛因。虽然论战的结果没有能够改变主流舆论,但是论战对普通人看待电脑游戏的观念产生了改变。时至今日,电脑游戏也就被大众所接受了。而街机游戏的玩家主要是几乎没有话语权小孩子,这帮小孩无法改编社会主流舆论对街机游戏的偏见,他们也就无改变街机游戏受歧视的局面。

这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厉害之处。那么,明朝和清朝在现如今的待遇差距,就是这种话语权的缺失吗?答案很显然——确实如此。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有印象,其实在八十年代之前,我们国家的舆论对明清两朝的评价都不高。但是从八十年代之后,当时一系列清宫戏说电视剧被搬上电视台后,清朝给世人的印象就变了。这里说两个例子,一个是《戏说乾隆》,一个是《还珠格格》。

这两部剧的皇帝都是乾隆,两部剧的主基调都是“嘻嘻哈哈”。没有宫廷的暗黑,没有清朝的腐败,有的只是一种在清朝根本不存在的皇室温情。这种虚构的玩意,对观众潜意识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当观众的观念潜移默化后,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乾隆变成了一个超级大IP,其名号拥有了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当乾隆变得家喻户晓后,只要炒作乾隆,就天然有话题性,就天然能让大众对炒作产生兴趣。

近些年关于乾隆的炒作,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吃到了无数好吃的小吃而赞不绝口。试想一下,当乾隆这个超级大IP变成了小吃界的代言人,而且还不需要给他代言费的时候,他的形象是不是就必须要伟光正?是不是就不能被抹黑了?而明朝电视剧呢?锦衣卫、东厂、昏庸或者暴虐的皇帝、受冤枉的正直大臣,来来去去永远都是这四样。

如此一来,大众对明朝也就没什么好印象了。比如说近十几年拍摄的明朝影视剧,《江山美人》、《天下无双》、《龙凤店》、《正德演义》,其影视风格都是偏娱乐化,力图把明朝皇帝也打造成娱乐化的形象。然而票房和收视率都很差,观众不买账。当观众不买账,暗黑的印象日积月累,其结果就是明朝皇帝缺乏炒作点和话题性,其IP没有经济附加值,明朝皇帝自然也就没人包装了。

其实在早期,明太祖朱元璋也有话题性,也是一个超级大IP,他跟乾隆、慈禧并称中国小吃界三大代言人。但是当大众的观念被炒作影响后,朱元璋这个大IP也就没什么价值了。举个例子,同样一盘北京烤鸭,“乾隆吃过的”和“朱元璋吃过的”,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更愿意为谁买单呢?所以,如果你要问乾隆皇帝下江南和正德皇帝下江南有什么区别,这里我可以明确的说,没有区别!都是劳民伤财。

有人说如果正视隋炀帝的功绩,本也可与秦皇汉武相媲美,却为何沦为昏君?你有什么看法?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隋炀帝杨广,干了两件至今让中国人受益的事情,一是科举制度演变成今天的高考,让贫寒人家的子弟有了完成人生逆袭的希望,二是修建了大运河,把中国南北方通过一条河流连接起来,无形中增加了中国人的凝聚力。这两件事足以让杨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熠熠生辉,足以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业。

但唯独不能理解的是隋炀帝偏偏和远在东北的高句丽较上了劲,如同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那样,一次没有消灭高丽,再来一次,第二次不行,就还要来一次。可惜的是连续三次都未能彻底征服和消灭掉高丽。相反,却让上升中的隋王朝无力背负起巨大的财政负担,导致土崩瓦解,一代枭雄,也可以说一代伟人隋炀帝竟落得被属下勒死的悲剧。

[隋炀帝杨广]是什么原因导致隋炀帝杨广一意孤行,非要彻底解决掉心头之患,也是他为何三次征伐高丽的动力所在。在此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过去,尤其是这个过去还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回溯到隋王朝建立前的现状是这样一幅场景,以公元304年为起点到公元588年隋朝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旋即发动了渡江战役统一全中国的战争。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观风  问心  剑网  霸刀  风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