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故事很像,都是一个无名之辈突然被重用提拔为大将,连用词都相似。刘备一定是希望想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走出汉中,一统天下。

也希望自己的手下能有一个像韩信这样的大将。所以他刻意地模仿刘邦,也搞了一个登台拜将。他一定是觉得魏延就是自己的韩信。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用张飞守汉中呢?我想他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第一,张飞爱喝酒,难免会误事。刘备第一次占领徐州的时候,袁术来共打他。刘备没办法,带着关羽去迎战,让张飞守徐州,结果张飞把徐州搞丢了。

刘备差点没气死。但张飞是自己兄弟啊,有什么办法。备讨袁术,留张飞守徐州,飞设宴请各官赴席。把酒至曹豹面前,豹只饮一杯,飞并怒其为吕布丈人,鞭豹至五十。豹深恨飞,阴与布谋,引布夺徐州,飞逃。张飞爱喝酒还爱耍酒疯,刘备多次劝过他。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有人说,张飞死了,刘备就说了这么几个字,说明没什么交情了。我觉得正好相反,这几个字里面有惊讶、有痛惜,也有意料之中的惋惜。刘备知道张飞这脾气、这做派,早晚要出事,劝了很多次也没用。

当然不能把他放到汉中,在那里一旦出事,国家门户洞开,事情就麻烦了。第二,阆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须有关键心腹镇守。汉中之战后,刘备称汉中王,张飞则长期镇守阆中。阆中这个地方,听起来好像没有汉中名气大。但实际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整个蜀汉的核心枢纽。阆中位于成都平原东北,汉中之南、荆州之西,上可以接应汉中,下可以直达江州通东线。

阆中紧临嘉陵江,溯江而上过白水关,是通汉中的正道;顺江而下直达江州,可通东线荆州;向西南到成都也很方便。可见阆中是连接四川、汉中和荆州的纽带。进可以有效增援各个战略方向,退可以保卫成都。这里放一支可靠的队伍非常必要。还有谁比张飞更可靠?而且阆中距离四川北大门剑阁(也就是著名的剑门关)只有160公里的距离。

如果汉中出现反叛,或者曹军攻入汉中,张飞从阆中出发,最多两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剑门关,守住四川的北大门,确保成都安全。所以把张飞放在阆中,也是防备汉中反叛的重要一招。是保卫四川的关键一招。张飞没有当上汉中都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一不哭二不闹,安安稳稳的守他的阆中,表现的十分平静。

可能是因为刘备此时给他封的官职远远大于魏延,张飞不屑于计较。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这一个假节,就是魏延可望不可即的。他还需要很多年才有这样的待遇。也能是刘备找他做个深入的谈话与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飞,张飞理解刘备的良苦用心,所以坦然接受。又或者,张飞仅仅是出于对刘备的忠诚,所以一句话也没有说。

吴三桂叛乱时为什么不从云南取道四川而进入汉中,而是放马荆襄地区与清廷对峙?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在云南正式宣布反清起事,剪辫蓄发。十二月初,他率领二十万大军从云南出发,向贵州进军,再由贵州进入湖广等地,攻城掠地,沿途命令军民剪掉发辫。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并没有忽略从四川到陕西这一路,只是没有把这一路做为进军的主线。按照《平吴录》的记载,吴三桂从贵州进入湖南,在迅速拿下衡州、岳州等地之后,就派王屏藩佩挂破朔将军印,率军进攻四川。

吴三桂这样安排,主要原因有下面两点:第一,吴三桂要尽量向同盟者靠拢,争取结成最广大的反清阵营。此时,平南王尚可喜在广东,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在广西,都是康熙皇帝撤藩的对象。在撤藩的问题上,尚可喜表现的最为配合,但他的儿子有不同意见。吴三桂选择从贵州向湖广进军,就是要促使两广的尚可喜、孙延龄等人坚定反清,并期待与福建的靖南王联络,进而控制整个江南。

康熙皇帝当然也看清楚了这种形势,所以首先把撤藩停了下来,缓和与平南王、靖南王、孙延龄的矛盾。同时,派硕岱为前锋,率领精锐的八旗军日夜兼程奔往荆州,无论吴三桂走贵州还是走四川,要想进入中原就绕不开荆州,这样的安排还是非常得体的。第二,向四川、汉中方向进军,地势局促,不利于大军展开。吴三桂曾经在汉中、四川征战将近十年,非常了解这里的形势。

顺治五年,吴三桂率军离开锦州前往陕西的汉中,配合定西将军墨尔根、侍卫李国翰镇压陕西各地的反叛。到了顺治八年,三人率清军进入四川。几年中间,吴三桂抚定四川的三州十六县,稳定了四川的形势。到顺治十四年底,清军分三路向云贵大举进军。吴三桂就是其中一路,率领大军先取四川保宁,经合州,再取重庆,从重庆向贵州进军,途中险关重重,“上摩九天,下临重渊,一夫守险,千人不得过。

”第二年六月,吴三桂攻占贵州的遵义、开州,抄小路绕过七星关,进入云南。所以,吴三桂非常清楚从四川进入云南的路线有多么难走。现在如果按照同样的路线,从贵州进入四川,并不利于几十万大军作战。而且,当时的四川已经残破不堪。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和明军的残部都进入过四川,加上四川本地的各种势力和清军,各种势力互相征战、厮杀,兵灾和天灾交织在一起,人口锐减,“百姓存者百不及一”,土地荒芜,饥民相食。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汉中  攻城掠地  志在必得  刘备  主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