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通到了一起,虽然并不顺利但是最终还是击败了南越占领了岭南。秦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大量移民。随后几年秦始皇又迁移了50万人去驻守岭南巩固南越,从此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南部疆界正式抵达南海。“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汉武帝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序幕,同时设置河西四郡并开拓西域;西域在汉朝时第一次纳入中原版图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版图。

白登之围后北方的匈奴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汉朝的国力充盈。由于秦末赵佗在南越割地自立,所以汉武帝在位时主要扩张方向有三个:1、岭南地区的南越国;2、西南包含自大的夜郎王在内的领土(和平并入汉朝);3、向西开辟河西走廊并向西域进军反击匈奴。汉武帝向往扩张现是向河西进军,打响了反击匈奴的第一炮。

建立河西四郡后打开了进军西域的门户,接着平定南越国并把交趾并入中原王朝版图。接着西南腹地的夜郎等小国并入汉朝版图;接着在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朝鲜半岛中北部纳入中原王朝直辖。除了南越国以外,河西、西域、朝鲜半岛北部以及南部的交趾,都是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次子阔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东北纳入元朝版图成吉思汗病逝后可汗之位由他的儿子窝阔台继承,在蒙古攻占西夏后根据蒙古分封的传统窝阔台把甘肃青海分封给了次子阔端,不足而立之年的阔端入主凉州。在蒙古三路分兵攻打南宋的时候西路大军就由阔端统领,进攻四川不利阔端决定先灭西南的大理后再攻打陇、蜀。

采用这样大迂回的战略,首先就得解决吐蕃。窝阔台去世后攻宋计划暂停,阔端派将领多尔达频繁接触吐蕃当地政教首领,深入了解吐蕃的政治与宗教。多尔达建议阔端用和谈的方式收服吐蕃,所以阔瑞决定在凉州与吐蕃会谈。1243年,阔端以汗国名义颁发诏书,亲笔书信,邀请萨班前往凉州会谈。1247年吐蕃与阔瑞会谈,双方就如何纳贡如何治理等达成了一致。

会谈结束后萨班向吐蕃各派发出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在结束吐蕃四百年分裂局面同时为后来青藏高原纳入元朝版图奠定了基础。除了青藏高原,东北作为蒙古帝国的领土在元朝建立后并入元朝版图。在元朝时青藏高原和东北第一次并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历经三代帝王长达70年清准战争,到乾隆时期平定了准噶尔后重新把西域纳入版图;更重要的是清朝对边境地区实施不是羁縻政策,而是直辖统治在乾隆时期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在数百年后西域再次回归中原王朝的版图。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这就涉及到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的战略分工问题,跳开剧情本身,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三野主力负责东南沿海歼穷寇的任务,其中叶飞的第十兵团实施了福建战役,众所周知的金门战役就是这之前刚刚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而《亮剑》李云龙担任代理军长的C军,正是三野挺进福建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是肯定抽不开身的。

《亮剑》原著的后半部分,也确实有李云龙赶到前线时,听闻先头部队在金门损失殆尽而痛心疾首的故事,那么按军史来说,这个C军代指的就应该是三野十兵团第28军,该军的前身是华野宋时轮的第10纵队,有名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善守之师。金门失利后,第28军厉兵秣马准备一血前耻,始终留驻于福建前线,再后来转隶福建军区,一直到60年代末期才移防山西,那么老李当然离不开。

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敌情仍然很严重,相当数量的岛屿上还盘踞着蒋军(比如舟山群岛等),三野必须以主力留驻浙赣地区应对;另一方面,在1950年6月之前,人民解放军仍有大规模攻台的作战计划,三野第七、第八、第十兵团都是拟定的攻击主力,唯一在上海地区担任战略预备队的只有宋时轮第九兵团。所以尽管李云龙多次申请赴朝参战,都没有得到批准,因为驻防福建也是重要的战略任务。

而第四野战军的任务是经略中南,并且以野司机关为基干组建了“中南军区”,各兵团分兼若干省军区,开展剿匪斗争和完成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其中第12兵团兼湖南省军区、第13兵团兼广西省军区、第15兵团兼广东省军区,第14兵团改组成为空军司令部机关。此时四野主力部队,大部分散部署于中南五省的各地,留在东北的只有东北军区所属的地方武装,这一点是要搞清楚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跨服  服战  征途  口袋  产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