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

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爆发了白狼山之战。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书。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三国演义》中,陈宫对曹操有活命之恩,曹操为何还杀陈宫?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不管谁对自己有恩,他只管谁对自己有用。如果对自己无用、却有可能成为敌人的人,他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这就像那句话所说,“无毒不丈夫”,要想成大事,就只能像曹操这般对敌人或者有可能成为敌人的人痛下杀手以绝后患。这样,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才会减少阻力,才会使成功的几率增大。曹操正是靠这样的策略才逐步实现了他的雄图霸业。

试想,对有可能成为自己敌人的人心慈手软,并且这些人又具备雄才伟略,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敌人更为强大。陈官就是这样具有超强能力并且已经成为曹操敌人的人,如若曹操对陈宫和像陈宫这样的人心慈手软放虎归山的话,曹操就会导致自己的敌人变得更多、更强,无形中就会使他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就会使他自己惨被敌人打压,就会毁样他的霸业。

如果刘备没有丢徐州,吕布陈宫全力配合,三国局势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刘备与徐州两次有缘,194年公孙瓒派刘备、田楷支援陶谦。陶谦死时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三国演义》演绎为感人的“三让徐州”故事。199年曹操派刘备、朱灵攻打袁术,刘备乘机杀死徐州刺史车冑,再次占领徐州。一、如果刘备没有丢徐州,吕布、陈宫全力配合,三国局势可能改写。刘备是政治家,能团结人,以仁义著称当世,百姓都愿意跟随刘皇叔。

吕布是东汉末年名将,骁勇善战,有“飞将”之称。陈宫的智谋出众,曹操都器重他。三人联手,再有关羽、张飞“万人敌”相随,极有可能纵横天下,做大做强基业,改变东汉末年局势。二、刘备守不住徐州的,吕布为人不好,出尔反尔,与刘备很难合作好成功,这个问题就不能成立了。刘备政治能力打满分,军事能力不敢恭维。吕布骁勇善战,但是政治能力一般,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尤其存在反复无常特点,和刘备很难合作好。

刘备第一次在徐州,就是被吕布偷袭打败赶跑的。陈宫是不错之人,只是出谋划策如果不被接受没有落实是没有用的。徐州战略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四战之地,四周又无险可守。伟人毛泽东曾指出西楚霸王项羽错误之一是定都彭城,也就是徐州。刘备两次占据徐州,都没呆多久就失败而逃。可见刘备守不住徐州,刘备、吕布、陈宫也不会成功合作的。

解析一下,三国正史中,陈宫背叛曹操投靠吕布,出于怎样的心态?

陈宫这个人,其实说起来,有点像荀彧,说他像荀彧,是因为他是东汉末年典型的“士”,即以天下为己任。《后汉书·吕布传》注引典略中记载:“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人士皆连结,及天下乱,后自疑,乃从吕布。”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个“嫉恶如仇”,刚直坚毅的“文士形象”。而这个文士深感于东汉末年、杀戮横行、民不聊生的局面,在曹操从董卓掌控下的朝廷逃走了,路过中牟的时候,“只听传闻、未观其行”地舍身家性命救了当时被中牟县令捉拿的曹操。

陈宫为什么要救曹操,这是因为陈宫并非一般的士大夫,他有着广博的学识和高远的志向,其次,陈宫对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期间“不畏权势、秉持正义”的为官之道早有所闻,且暗中敬佩,其三,曹操这次逃离洛阳,本身就赢得了反董卓英雄的称号。他的行动为“剪除董卓,匡扶汉室”的社会主流意识树立起了旗帜,带来曙光,所以用现在话来说,有点“圣母婊”气质的陈宫,一见倾心.....自从跟随了曹操,陈宫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曹操集团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煽动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官员许汜、王楷等一举背叛曹操,迎接吕布为兖州牧。

到底是陈宫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陈宫从救曹、助曹到判曹并给与曹操致命打击,突然一百八十度颠覆性大转弯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其中有着复杂的客观与主观原因。一是,曹操调集兖州官兵攻打徐州,实则公报私仇。二是,曹操除此征伐徐州不克,拿无辜百姓泄私愤,“凡杀男女数十万人(夸张了),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而这些百姓大多又是为了逃避董卓、、 李傕之乱而依附陶谦的两京百姓。

三是,枉杀前九江太守边让。《资治通鉴》中这样说这个事情:“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曹。”以上事件,让拥有一颗赤诚之心爱国爱民的陈宫怒不可遏,陷入了深深自责。原本以为救的是一个治国贤能,有希望匡扶汉室的大英雄,然而不料却是一个杀戮天下名士的屠夫刽子手。

于是陈宫同学痛下决心,要跟曹操分手,而吕布的出现,给陈宫的背叛增加了砝码。而这一次,陈宫又犯了老错误,也就是“只听传闻,未观其行”。听闻吕布是亲手杀死董卓的天下第一英雄,又将“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其实,说到底,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最根本是因为两人的政治路线和行事方法之争。曹操当时是在“剪除董卓、匡扶汉室”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这一过程中私心也很重。

"初识以为正道人,再看原是一丘貉"初看《三国演义》时,看到陈宫因为曹操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弃曹操而去,觉得陈宫是个正直到有点迂腐的人。再看《三国演义》发现陈宫也只是一个为己谋利眼界狭小的人而已。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陈宫  背叛者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