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齐国位于山东半岛,拓展空间不如秦丶楚两国大,所以战国七雄之中,最终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就只剩下了秦丶楚两国,没齐国什么事了。诚然,战国时期的魏国,可谓人才济济、将士勇猛,但是魏国不幸位于“四战之地”,因而导致其无法崛起!古往今来,天时丶地利都是决定一国是否能崛起的必要条件。阿拉伯帝国丶波斯帝国丶蒙古汗国丶俄罗斯丶美国…,这些崛起过的大国,无一不是崛起于偏僻之地。

平定辽东之后,为何司马懿坚持不肯发棉衣给挨冻的将士们?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西南最大的威胁解除,三年后,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称燕王,背叛曹魏,曹魏辽东太守毋丘俭讨伐公孙渊失败,于是魏明帝派出司马懿率领大军讨伐公孙渊,出行前,魏明帝曹睿问司马懿:讨伐公孙渊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回复:一年时间够了。随后,司马懿率领4万大军从洛阳出发经过一百余天的行军到达辽东,采用声东击西、主动示弱之计,经过几个月激战,击败了公孙渊,公孙渊战死,司马懿收复整个辽东,在进行一系列善后工作后,司马懿便开始率领大军回师。

司马懿由于当时正是冬季,辽东又地处北方,天气寒冷,魏军士兵有很多人衣着单薄,因此请求司马懿发棉袄用来抵御寒冷,司马懿不同意,有人说有很多旧的短袄可以发给士兵,但司马懿却说:短袄是国家的财产,我作为人臣不能私自施舍给人。最终没有同意,仍然让士兵在寒冷中行进,同时司马懿为了加快进军,上报朝廷把魏军中60岁以上的士卒遣散加家,被遣散的老年士卒约有一千多人。

为什么司马懿如此心寒?宁愿自己的士卒忍受寒冷,也不给他们抵御寒冷的衣物?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本来就是心狠手辣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都是有目的的。先看看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了什么事?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对,你没看错,司马懿屠城,他把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中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七千多人全部杀掉,够狠吧,司马懿这么做是有目的:杀鸡骇猴,屠城就是为了报复攻城时替公孙渊守城的居民,这是司马懿严重的报复心态,可见司马懿有多心狠手辣,公孙渊都死了,这些居民本来就没有特别的严重的罪行,赦免他们不比杀了他们好?司马懿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二件事就是:筑京观!什么叫筑京观?就是把战争中敌人战死或者被杀的尸体全部收集起来,包括司马懿屠城所杀的人,把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然后筑成一个尸体高台,然后再封土形成高冢,司马懿这么做当然也是有目的:就是威慑敌人,让剩下的人不敢跟朝廷作对。

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三件事就是:屠杀公孙渊所任命的官吏!司马懿把公孙渊称燕王时期任命的官吏自公卿以下全部斩首示众,这样又杀了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很多是投降过来的人,司马懿不分清红皂白全杀了,司马懿的目的很明确:凡是和朝廷作对的人,都得死。司马懿心狠手辣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四件事就是:收编百姓,迁出辽东!司马懿收编了辽东的四万户百姓,合计十几万人,把其中籍贯是中原的人,让他回到原籍贯,其他人则强制被迁往内地,这样一操作,整个辽东的人口基本上被司马懿搬空了,司马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辽东问题,解决辽东不服从中央政府政令的问题,辽东都没人,自然也不能反叛朝廷了。

司马懿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汉人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搬离辽东,辽东迅速成为空城,辽东的地盘迅速被胡人占领,这也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一个原因,司马懿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辽东地图另外司马懿还将一千多60岁以上的士兵遣散,同样是有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回军,年龄多了的人,自然走得也慢,还不如遣散他们,这样就不用管他们了,是死是活司马懿可以不用负责了,就加快了自己的行军速度,就能按自己当初承诺魏明帝的一年时间内赶回洛阳。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不给士兵抵御寒冷的短袄?司马懿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因为给士兵短袄抵御寒冷毫无好处,反而还会得罪皇帝。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司马懿绝对有这个权力把御寒的短袄发给士兵,就像他有权力屠城和屠杀公孙渊所任命的官吏一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况且发给士兵抵御寒冷的短袄又不是违反原则的大事,司马懿都已经完成了任务,绝对是大功一件,就算司马懿这么做了,魏明帝也不会处罚司马懿的,就像当年司马懿平定孟达先斩后奏一样,可司马懿就是不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辽东  司马懿  魏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