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最早的门神是神萘、郁垒,称神人,居大海之上叫度朔的山,山上有桃树,枝干三千里,东北边有一阴阳之门,镇守就是上述两位神人,有来捣乱作崇者,用芦苇桃枝结成的绳子绑起来,投山下喂老虎,故鬼怪怕他们;唐代门神钟馗,因他不但捉鬼,能吃鬼,唐王至百姓,钟馗为门神当之无愧;两位史载人物,尉迟恭与秦琼,为唐太宗守门,夜夜安睡太平,太宗将其画像贴于门上,渐渐的,也成了门神。

一、最常见的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来历:相传唐太宗老做噩梦,于是派秦叔宝和尉迟恭分别守卫前后门,后来就用画像代替真人,成为门神。二、门神始祖:神荼和郁垒(shēnshūyùlǜ),两位神仙出自《山海经》。三、超高武力值的门神:关羽和张飞。四、最爱国的门神:杨家将和岳家军。五、保镖级别的门神:赵云和马超。

哪些历史人物被人们画为门神?

【文藏来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被视作门神的雏形。这一习俗发轫于汉代,此后产生了各种题材的木版年画。图1 清嘉庆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62.1×107.5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在我国近千年的年画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一南一北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是江苏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并称为“南桃北柳”。

杨柳青印制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从业者至少有3000人之多,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杨柳青年画有着不同于其他农村年画产地的风格和面貌。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图1)。图2 清康熙 四艺雅聚 59.3×106.9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中国美术馆在此次展览中,甄选了140余幅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完整呈现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面貌和艺术魅力(图2)。

曈曈春日 新桃旧符民间年画是以门神为发展嚆( hāo)矢,门神的形象不断更迭并传之有序。早期是《山海经》中刻画的度朔山上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唐代增添了由吴道子初创的“神判”钟馗;宋代的门神出现了文、武之分;到明清两代,门神形象更加向世俗化发展,隋唐名将秦琼和尉迟恭成为流传最广最为普遍的一对门神,这个时期还增加了大量以仕女、童子为形象的各类门画。

门神的功能已经由驱灾御凶的神性逐步转变为美化门庭的装饰性。从杨柳青年画题材来看,既有借古喻今、教育后代的文史典故和戏曲故事,又有刻画男耕女织、世俗风貌的时样节景,以及大量富有符瑞寓意的吉祥喜庆类年画。这些丰富的内容,传达出积极向善的思想内涵,成为数百年来点缀年节的必备之物。图3 清代 绿云门神:秦琼 尉迟恭 68×11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的门神画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悬壶佩箭、披铠挂甲的武将门神;二类是头戴乌纱身穿朝服、面容慈善的文官门神;第三类是以童子与象征祥瑞的器物组合而成的门童。

另外,又有一种绿地流云、沥粉堆金的巨幅门神特供王府和宫内所需(图3)。故事小说类年画多以经史典故、民间传奇、名著小说等为素材,兼具故事性和教育性(图4)。图4 清乾隆 百花公主 59.5×105.5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戏出年画是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出现的一种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过去的戏曲是以“出”来表演,所以又称为“戏出年画”,将人物的神情、动态定格在纸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戏中美妙,同时对家中幼儿也是一种图画式的认知教育(图5)。

图5 清光绪 莲花湖 48.9×100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再有时样节景类年画,形象记录下当时人们的活动实况、世俗百态,富有浓厚的生活意趣(图6)。吉祥喜庆类年画的内容相当宽泛,凡是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都可归入此类,其中仕女娃娃为一大宗,来表达祥瑞美好的寓意。图6 清道光 庄稼忙 58×102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扫舍之后 便贴年画“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书中在“新年十事”一节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 不仅明确指出年画的性质和用途,并首次以“年画”二字定名,沿用至今。图7 清同治 艳阳楼 58×103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年画的体裁形式不断增添,种类和样式多达十余种,并有不同称谓和张贴规则。如甲胄执戈的“武门神”仅限贴于临街大门,朝服捧笏的“文门神”则贴院内屋门,老年人门上贴门画常用“推车进宝”“四季平安”,年轻夫妇门上多贴“麒麟送子”“冠带流传”,堂屋正中迎客位置要挂“中堂画”,窗户两侧装饰“窗旁”,炕墙周围可贴“炕围子”,水缸上方壁间贴“缸鱼”,灶台后墙要贴“灶君马”……还有一些年画体裁固定用于某些特定场合,如家中老人寿诞要贴“寿对屏”,新婚人家则贴“喜对屏”,服制人家不贴颜色鲜艳的年画而是贴一种称作“繖蓝”的素彩年画(图7)。

凡此种种,可谓有规有矩,自成方圆。由此可见,传统年画的形制、种类及用途与过去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图8)。图8 清乾隆 连生贵子 福寿三多 58×32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家家点染 户户丹青“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杨柳青年画制作包括勾、刻、印、绘四个主要步骤,工艺上又有粗、细之分。

半印半绘的工艺特色,使杨柳青年画既保持了遒劲工丽的木版韵味,又不失民间传统绘画风格。图9 清乾隆 琴传心事 31.5×26.5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当地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形成了一套民间画诀。为了不被外传,画行里还形成了一套外人难以理解的“行话”,俗称“切口”,可见画诀在过去是何等保守和难得。杨柳青年画的众多作品中都能看到画诀的体现。

比如戏曲角色的画诀就分为旦、小生、武生、丑角等内容,旦角“画旦难画手,手是心和口,若要用目送,神情自然有”;小生“风流又潇洒,举止多文雅,歪头目传情,直立易发傻”(图9)。杨柳青年画中还有很多娃娃题材。画娃娃的口诀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样画出的娃娃才胖嘟嘟,逗人喜爱(图10)。

图10 清乾隆 连登太师 29.4×48.3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这些画诀是民间画师们长期观察和用心揣摩的结果,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它作为民间年画创作的理论依据,蕴含了普罗大众单纯质朴的审美观念和美学趣味。原文作者:刘莹文章来源:《收藏家》2017年4月刊《杨柳春风叙年画——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巡礼》(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TAG:门神  人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