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跟曹植是一派,总是给曹植出主意,甚至怎么应对老爹的垂问,杨修都给曹植列好应对提纲。可是曹聪幼年早夭,没人能够驾驭杨修,杨修的存在,对于曹家来讲就是一种威胁,更何况曹操未完成改朝换代,杨修家里四世三公,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他篡位的绊脚石,曹操越长越恐惧,而杨修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啥都能揣摩到,可曹操这样危险的心思,杨修却没有想到,最后被曹操找借口杀掉了。

曹操杀了杨修后,特意去看望杨修的父亲杨彪,一见面就问:"几天没见,您老人家怎么瘦了?"这话简直是在往人家心窝子里捅刀子,杀了人家的儿子,居然还有脸来问?杨彪用一句话回怼曹操,竟成名句传诵至今......杨修是个聪明人,他是看得懂曹操的。他假意地问杨彪这几天怎么瘦了。

历史上杨修是怎样的人?

东汉末年,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他十分有才华,还十分聪明,但是他就是毁在了自己的聪明之上。杨修的才华到底怎样,可以用几件事来分析《三国志》《曹植传》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又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才华横溢,内外皆知,曹操对他十分器重,有事总是询问他,以至于连曹丕都得巴结他曹操视察新建的相国府时,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

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他说:“门里加个活字就是阔“魏王觉得门太大了曹操给大家送了一盒点心,就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啊,一人一口酥”这些故事说明杨修是十分聪明的,也很有才华,善于揣度曹操的心理性格,对于君王,总是希望自己喜怒无法被判断,杨修虽然很聪明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患。

杨修除了才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缺乏政治敏感度。本来让大家捧得已经目中无人,恃才傲物了。居然利用对曹操的了解,参与夺嫡之事。在当时,曹操一直在考虑曹丕和曹植两人由谁来继承魏王,于是出了很多难题来考验他们两个杨修与曹植关系很好,经常仗着自己对曹操的了解,帮助曹植渡过难关,后来被曹操知道了,对他十分忿恨。

最惨的是他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君主最忌很的就是臣子揣度上意之后,到处去说。其实曹操手底下能人很多,都没出事,那是因为大家嘴都很严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主动撤军,行前将“鸡肋”作为当晚口令,主簿杨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装,并因此被曹操杀了杨修的死主要还是因为参与夺嫡之事,政治队伍站错了,他自己又比较聪明,曹操为了给曹丕扫清障碍,就找了个理由杀了他。

《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杨修?

三国争霸时期,一代枭雄曹操之所以能创业成功,让自己的雄心霸业得以实现,这与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不移的信念、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行动力起到了莫大的关系。因为行动力才是改变一切的最基本途径。古往今来,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所成就,就需要其具备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同时这也是权衡一位创业者成功与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可是,如果我们的谋划是一种夸夸其谈又或者是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那样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就等于是白日做梦,即使不落个遗臭万年也会是让人笑掉大牙。所以,若想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拥有乐观的态度、果断的行动力,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曹操晚年数次杀人,是一时失误过失之举、还是预谋已久?三国鼎立时期,曹操的大业基本已经是根牢蒂固了。

可是,我们若是反过来看则发现,曹操已经是到了迟暮之年,他或许认为自己来日不多了,而身边的谋臣们的力量又非常大。假如对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若不早日清理掉的话,就势必会给曹操的继承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因此他要未雨绸缪将"拥汉派"抹杀于萌芽之中。人尽皆知,太尉杨彪的儿子杨修的死或多或少就是因为这个因素吧。

作为丞相主簿的杨修,引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就是曹操统治联合体的秘书长,曹操能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则说明杨修的能力和才智是不简单的,要不然杨修绝对不可能获得曹操的格外器重。"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三国志》熟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杨修跟随了曹操十几年,由此可见曹操和杨修之间的关系非一般人能比。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杨修  主薄  曹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