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虽是强国但不久换姓,鲁虽弱,却独一家统治到亡,你觉得哪个更好?

我生活在山东鲁南地区薛城,薛城古称薛国。在战国时薛国被齐国所灭,齐公子田婴封为薛君,后长子田文继封于薛,称孟尝君。他的政治清明,使薛的社会安定强大。在薛没有齐灭之前,是作为鲁国的附属国存在的。齐鲁大地,到底生在活齐好呢,还是鲁好呢,众说纷纭。我们分析一下齐与鲁的区别。齐国。古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帮周武王伐纣时的军师。

以姜姓为氏族姓。后田氏在齐国专政,公元前386年,齐大夫田和为诸侯。这是《资治通鉴》记载。鲁国。古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是比较牛的历史人物,武王死后,他帮助武王的儿子诵执政,在武王儿子成年后,并把王权还政给周成王。并协助他平定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们后来行的周公之礼,也是他老人家百忙之中制定的,否则,乱了。

我们今天无法还原古时真实的生活,更没有办法让古人复活,问一下到底生活在齐好,还是鲁好呢。只能从一些旧书中找点痕迹,加上自己梦话般的语言,来呈现一下,到底生活哪儿好呢。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才能算生活的好呢。生活安定。我们最怕生活的不安定,每天都在战乱中,不知生死。我们想法如此,古人也是如此。齐国有地理优势,背靠大海,面向平原。

从春秋到战国发生在国内战争少之有少,强国秦、楚离的太远,开战需要跨越中间几国,当年都冷兵器,没有导弹危机。所以齐国的老百姓还算安定。鲁国就不同了,处在强国之间,北有晋,西有宋,南有楚,在夹缝中生存。就连孔老夫子,都在整天呼吁克已复礼,为什么,因为生存的压力,如果回到周制那么鲁是正牌诸侯国,就不怕了。孔子是贵族都害怕,而平民老百姓呢,应该不算安定。

生活富裕。齐国物产丰富,盛产海盐,铁器,瓷器等民用物质。首都临淄在当时属于大城市,我们从出土齐国陪葬坑里就能看到,里面有车,有马,有青铜器。许多人,以到齐国旅游为荣。由此可见,生活在齐国的老百姓应该是幸福的吧。而鲁就不同了,孔老子都生活不下去了,四处求职,四处碰壁,可见鲁国的就业压力山大呀。鲁国物产也不丰富,除了田地就是丘陵地。

现在产的煤炭,当年还没有发现。老百姓,只能餐两顿。鲁国老百姓的生活就一般。基于以上两点,我个人认为,作为老百姓来讲生活在齐国还不错的。当然士大夫和咱的想法不一样,因为齐不正统,谋位不正。况且属于那种没有文化传统的大国,鲁就不同了,出了两位万世圣人,孔子与孟子,儒家文化的发祥之地。但儒家文化还是救世想让老百姓生活安宁幸福,所以齐与鲁的结合最好,鲁有文化齐有经济,两手抓两手都硬,所以我的结论是生活在山东的齐鲁大地最幸福。

如何戒烟?很想戒烟可就是戒不掉,一不抽烟就难受,一有点事就想抽?

不是一有点事就想抽烟,而是一有点事,就想着找到可以抽烟的理由。我的烟龄也比较长,在25年以上,前两年就有戒烟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戒成,戒烟戒了一两天又说服自己抽了回去。起先,我也以为这是毅力不足,所以没戒成烟似乎就没办法了。但是戒烟的努力,也一直都在。以前有一个笑话:说的是要让一个人破产,就让他去办杂志;要想让一个人信用破产,就让他去跟别人说他要戒烟。

这个笑话中的两件事,我都经历过,办过刊但并没破产,说过要戒烟最终还是戒了。目前的状况是把烟给戒了。没有烟,日子也过得并不局促;没有烟,有点事没点事就那个样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在戒烟之初,每次想抽烟时,就找个反对抽烟的理由,理由有了,那股想抽烟的念头就没有。想抽烟念头没有了,没有抽烟的一天又坚持住了。

戒烟的日子越多,复吸的可能性越没有。这个方式很管用,尽管是从一天四包烟开始的戒烟,烟瘾可以说不小,但一开始就是归零,并没有阶梯式的延伸。比较顺利,一有想抽的念头,马上就找个理由反对。那个很强烈的想再抽一根烟的念头,从内心里被我找个理由给熄灭了,不抽也就不抽了。人的心理是可以暗示,特别烟瘾很大的人,想戒烟的话,经常给自己找点最后一盒烟、最后几根烟的理由,正是因为这些理由,很多人最终没有戒成烟。

戒不了烟有个最不好的理由:戒烟后身体反而不好,出现了很多毛病。这完全是一个非常扯的话,如果对肺有一点常识,对健康有一点态度,都不会这样想的。要戒烟的话,一有想再抽一根的想法,就不要拼命给自己找能抽的理由,比如最后一根,比如要有仪式感等,要找理由的话,就找反对抽的理由。这个法子非常管用的,可以试试。戒烟的好处很多,在这次疫情期间,已有了很多体现,这成为我反对继续抽烟的最强理由。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盛世  特戒  07073  霸业  网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