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和南汉的开元通宝多为小平铅制,钱币轻小,做工粗糙,文字漫晦,背文多种多样,但由于铸量较小,市价较高。南唐开元通宝基本延续中唐特点并有所发展,开创对钱,即除字体不同其余特征完全相同的一组钱。南唐开元通宝有篆书和隶书两种,其中隶书基本沿袭唐制,无论篆书还是隶书,做工均很精美。它们是五代钱币中做工非常精致的。

早期钱币缘较阔,后期由于南唐国力衰退,铸币较初期轻小些。由于南唐开元通宝铸量大,价格较低,但比唐开元通宝略贵。另外南唐开元通宝中还有背四决纹的,价格较贵。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由于宋朝通行宋元通宝,故开元通宝官铸停铸并退出流通舞台,但直至清末民间仍有私铸,主要是厌胜钱。价格唐与五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使得开元通宝版别,样式繁多。

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故价格平平。唐代开元通宝零售价格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传世品 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生坑 3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白铜 3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单月 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挑元 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挑元 25元中唐开元通宝贵妃钱中唐开元通宝贵妃钱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下月 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3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面星 1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孕星开元通宝孕星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蓝三云开元通宝蓝三云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8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8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2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5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1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桂” 15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右挑元开元通宝右挑元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蓝”上下左三云(即蓝三云) 98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面鎏金刻花 1500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3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8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15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12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12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12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15元南汉开元通宝南汉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2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10元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15元开元通宝隶书折十 500元五代开元通宝零售价格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 60元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二” 80元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三” 100元南汉开元通宝小平背“南四” 120元闽开元通宝小平背“福” 85元南唐开元通宝对钱南唐开元通宝对钱闽开元通宝小平背上“闽”下月 1000元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5元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5元南唐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5元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面菱花 135元南唐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决 35元闽开元通宝闽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批发价格开元通宝批发价大概为1.5-3元一个,通常为2.5元一个。

一斤开元筒子钱批发通常价格为200-300元之间。其他信息2010年8月10日,沙河市文保所接到该市白塔镇文化站汇报,某施工部门在白塔镇白塔村挖下水管道时意外出土17000枚完整的唐代“开元通宝”钱币。工作人员发现出土钱币地层离地面约3米,盛币陶罐已被挖掘机抓坏,从陶器残片分析,应为两个大陶罐和一个小陶罐。

大量古钱币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古钱币应是成串堆放在陶罐内的。当地文保所对这些古钱币进行简单清理后发现古钱币的面文全部是“开元通宝”。形制规范,制作精美,字迹清楚,文字秀美,直径大部分为2.4厘米,除面文外,面无记号,背面部分有月纹。既有唐早期的也有唐中期的。完整钱币约17000枚,重约71公斤。据推测,这些钱币应为战时主人在紧急情况下藏匿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文。钱文内容由“开元”与“通宝”两部分构成,前者昭示开始新纪元,后者表示通行宝货。自此以后,方孔圆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某某(多为铸币年号或国号)通宝、元宝、重宝等。

这种钱文结构模式成为历来各代方孔圆钱的标准,前后流通1300余年,直至民国初期才逐渐消失。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对我国的衡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铜币称为一个钱。我国以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自此开始,原来实行的铢、絫等计量单位停止使用。在钱文书体方面,开元通宝钱也有革新。我国古代铸币文字书体,先秦为篆,秦至隋多为小篆 [2] ,而自开元钱始则以隶、楷为主。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下一页

文章TAG:元通宝  电影  打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