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司马徽肯定知道司马懿,司马懿八兄弟号称司马八达,在颍川算是后起之秀,司马徽怎么会不知道呢?司马徽却没有向刘备提到过司马懿,为什么呢?东汉门阀制度讲究推荐制,以孝悌为核心,其实骨子里是继承制。司马懿和诸葛亮及庞统相比,司马懿缺乏同低层军官一起奋斗的动力。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题记此前已经回到过此类问题。司马徽之所以推荐诸葛亮、庞统,而没有推荐司马懿,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司马徽是颍川郡人士,而司马懿是河内郡人士,虽同姓司马,但二人应该没有交集。二是司马徽南下荆州躲避中原战乱,被刘表聘为学官,诸葛亮、庞统二人是司马徽在荆州士族圈子中的杰出人物,也是司马徽的学生。但是尽管如此回答,还是有许多同类问题层出不绝。

今天,小生在这里在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论东汉末年士族的兴起与人才选拔制度汉代人才选拔制度主要为察举制和征辟制,其中察举制人才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发展的王朝后期,人才的推荐被官僚集团所垄断,也就形成了门阀士族。比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些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在朝廷的官员选拔中,这些士族就相互推举自己子弟为孝廉,进入东汉官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网;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东汉政府的人才选拔。

如果在落凤坡死的是卧龙,活着的是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

我是文史小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司马宣王对战庞统,究竟谁厉害呢?诸葛亮用兵重在稳,八阵图以练兵、防御为主,进攻并非其所长。虽然一直到宋代依旧在使用八阵图练兵,但主要是防柔然、防西夏,多用于边疆防御。司马懿用兵重在手段,也就是政治手段。无论是高平陵政变还是对阵孟达几乎都是同出一辙的战法。

庞统用兵重在活。既可马战,也能步战,既能千里偷袭也能步步为营。庞统是个军事型人才,论军事谋略不说蜀汉无人能及,即便是整个三国恐怕也鲜有敌手。至于擅长奇谋的法正,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有庞统、无法正。庞统入川对刘备的上中下三策不可谓不高明:偷袭、强攻、徐图。可惜用兵之道,半由人事半由天,最终难逃落凤坡的惨剧。

司马懿有看破曹爽伐蜀时全军覆没的眼界,庞统也有荆州不可图大计的先见之明。若干年后,毛主席也从军事角度说过荆州益州千里分兵合击,必不可取。事实上,几千年历史中也没有千里分兵合击成功的案例。从军事角度而言,庞统无论是突袭还是战略眼光都胜过司马懿太多了。司马懿对战庞统可以说必败无疑。但是,如果落凤坡死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那蜀汉却至少要早亡四十多年。

这又是为何呢?蜀汉基业是刘备创下的,却是诸葛亮守住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入住益州的那一刻,诸葛亮就肩负起了蜀汉治国兴邦的重任,他是刘备眼中的萧何。在平衡各派势力与安定民心上,诸葛亮功不可没,无可替代。放眼整个三国论经济发展、论士族操练、论外交谋略、论屯田养兵没有任何人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更何况蜀汉自夷陵之战后,需要的是一个多方面综合型的人才。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统兵近十万。而夷陵之战后,蜀汉却连南中如此小规模的叛乱都难以平定。这前后仅仅只用了六年时间,试问三国期间,还有谁可以做到?庞统在治国兴邦上是否擅长是未知数,能否有效又是未知数。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又有什么用?如果在夷陵之战后对蜀汉经济、军事的恢复没有做到位,如何能熬到司马懿出场!如果蜀汉没有恢复实力,庞统或许会用类似魏延“子午谷奇谋”奇袭策略,占领关中。

但此后将会一路被曹魏全力大反攻,最终结果:关中破、汉中失、成都降!结语:庞统打司马懿肯定是没问题,但是庞统在政治层面与司马懿相差太多,治理国家与诸葛亮相差太多。而且庞统是个敢于冒险的人。如果庞统打北伐战争,曹魏必定会先败,而后反攻。综合国力上的差距绝不是仅凭军事就能解决的问题,蜀汉最大的限度就是占领关中,越早占领越快灭亡!。

司马微为什么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而是推荐凤雏卧龙?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赢家  卧龙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