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高屋建瓴回复所请:“同意陈赓意见,决定四兵团仍照原任务执行”,而林彪审时度势后也以为然,开国将帅们的战略眼光的确不是盖的。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陈赓命令兵团主力不许进城,马不停蹄追歼余汉谋集团,终于在阳江消灭其主力60000余人,取得“阳江大捷”。并且陈赓意识到,白崇禧集团残部必然企图通过雷州半岛出海逃跑,因此以第13军、第15军重兵驻于咽喉之处廉江,准备与四野合围残敌。

狡猾的白崇禧为了夺路出海,首先派出鲁道源兵团大举向东突围,试图以此佯动“声东击西”调动我军,四野前指电令四兵团除留一个师扼守廉江外,主力北上与四野在运动中会歼鲁道源,陈赓接电大吃一惊。四兵团首长一致认为:一个师是无论如何阻挡不住桂系主力的,设若雷州半岛有失,则白崇禧可以轻而易举从海上逃走,如果四兵团主力卡住半岛入口,则不仅白崇禧插翅难逃,鲁道源早晚也是瓮中之鳖。

几经思索后陈赓第三次抗命,以委婉的语气同时致电四野和军委,建议所部以控制出海口为主要任务,西柏坡以巨大的权威平息了将帅之争,回电迅速而简短:“同意陈赓同志建议”。1949年12月1日,白崇禧残部在博白战役中被二野和四野各一部全歼,纵横民国20多年的桂系集团灰飞烟灭。而林彪与陈赓之间关于战役细节的军事争论,以及互相之间的尊重也由此传为一段佳话,每每陈赓提出反对意见时,林彪最多只是苦笑。

粟裕将军从没上过军校,为何能击败众多军事院校出身的国军将领?

上没上过军校,受没受过军训,从来就不是名将诞生的前提条件。粟裕将军:开国10大将之首,从普通士兵出身,一天军校没上过,一路从士兵干到大将。将军平生算得上专职学习的唯一一次经历,就是在教导队学习过几个月的军事基础,其中军事老师有北伐名将叶挺。上下五千年,历数十七朝,细数一下,就会发现项羽、樊哙、关羽、张飞等一大波名将,都是充满烟火之气,从草根里爬出来的。

正因为粟裕将军是自学成才,所以他用兵往往不受军事理论、本本观念的束缚,不落窠臼,独出机杼。林总曾说过:粟裕尽打神仙仗!这是对粟裕将军过人军事天赋的高度评价。教员说,干就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

在苏区时,粟裕将军曾跟两个猛人搭档,伍中豪和寻淮洲,伍中豪黄埔四期的,和林总是同学,二人同时当上的军团长,打仗勇猛,善打逆风仗,以少胜多的仗。粟裕将军还和寻淮洲搭过班子,寻淮洲是师长,粟裕是参谋长,将军早期的作战指挥风格,深受这两位战友的影响。长征时,粟裕将军留在苏区打游击,三年内将根据地从江西发展到浙江衢州,人数由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后来这些人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班底。

用兵绝无一定之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946年6月,粟裕将军在苏中七战七捷,用 3 万兵力拿下 12 万,消灭敌军 5.3 万人。1.首战宣泰,出其不意,突袭强敌。2.二战如南,天降奇兵,千里奔袭。3.三战海安,以退为进,机动防御,打出15:1 的历史记录。4.四战李堡,料敌于先,洞悉战机。5.五战丁林,以强凌弱,破线强袭,一举破防敌军封锁线。

6.六战邵伯,以少胜多,艰苦卓绝,成为守备战的典型范本。7.七战如黄,围魏救赵,集中兵力,先弱后强。自此之后,粟裕将军越打越顺,战绩越来越出色。事实上,粟裕将军用兵的一大特点,就是“奇”。陈毅元帅评价: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出。纵观粟裕指挥的黄桥、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或进或退,或攻或守,或取或弃。

粟裕将军在军事指挥上的特点。红军时期、游击时期、苏北时期、华东时期,粟裕将军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苏北时期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下,厚积薄发、奇正多变,积累了不少善打逆风仗、以少胜多的作战经验。2.善于战略展开、攻强取弱,绝不是那种硬桥硬马的强攻,而是战略性地先打强,再取弱。3. 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下,非常重视要点的争夺,以吸引、钳制、消耗敌军兵力,在适当时机投入主力,获取最大战果。

4.高度重视兵力转移运用,将3个纵队打出5个纵队的效果,华野下辖的1、4、6纵就以穿插能力强而闻名。1954年10月,粟裕将军被任命为第三任总参谋长。当时的张爱萍将军回忆:粟裕任总长的时期,大家可以激烈地争论,但从不计较,相互之间没有隔阂,是总参最好的时期,也是我心情最愉快的时期。粟裕将军的军事才干,是在枪林弹雨的战火中硬生生杀出来的,同样也是“天授之”。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雄师  攻略  新手  天将  天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