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谁写的?

感谢邀请。 已经受邀回答过类似话题了。再被邀请,不胜荣幸,那就转换角度,加点新料,再答一次。 一,《山海经》是本很古老的书。“老”到什么时候呢?至少成书于公元前两三百年之前,或者还要早。司马迁公元前100年前后开始写《史记》,那个时候,他已经看过《山海经》了。而且,他不是浮皮潦草地翻阅,一定是认认真真地读了。

不然,他不会专门在《史记》里讲到,他为何不把《山海经》的记述写进《史记》。这说明,《山海经》在当时是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说:“《禹本纪》 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华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翻译成白话文是:《禹本纪》说:“黄河发源于昆仑。昆仑山有二千五百余里高,是日月相互隐避和各自发出光明之地。昆仑之上有醴泉和瑶池。”张骞出使大夏之后,最终找到了黄河的源头,从什么地方能看到《禹本纪》所说的昆仑山呢?所以谈论九州山川,《尚书》所说的是最接近真实情况的。

至于《禹本纪》和《山海经》里所记载的怪物,我不敢说。这也说明,司马迁写《史记》,对所依据的材料,是十分客观和严谨的。另外,他没提到《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二,还可以证明《山海经》既古老又著名的一点,是司马迁出生时距秦皇焚书仅几十年,写《史记》时也仅百余年,但当时先秦的典籍已经极度稀缺。能了解到六国或更早的文献,只有两条线索,一是今文经学,这是靠授业学者口口相传,然后由学生以篆书记录而成的古文献,主要是儒家的《六经》;第二,是藏于孔府墙壁等处,躲过秦廷搜检的古籍,这样的书籍以六国文字写成,形成了古文经学。

恰好,司马迁既跟随孔壁藏书的伏生,以及古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又拜今文经学巨儒董仲舒为师。不论司马迁从哪个渠道读到了《山海经》,能被人背诵下来的一定是重要书籍;能藏于孔壁的也肯定是书中精华。总之,《山海经》这本书很不简单。 三,最早提及《山海经》作者的,是西汉末年的刘歆。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后来改名叫刘秀,不过,此刘秀非彼刘秀。

刘歆比司马迁稍晚几十年,在儒学上很有造诣,于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亦为大家。他校订了《山海经》,然后给汉哀帝上表,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说《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等人。

比刘歆稍晚一点的东汉王充,接受他的说法,在自己的《论衡.别通篇》里说:“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止,以所见闻,作山海经”——他说执笔写《山海经》的主要是伯益。东汉还有一本很厉害的书,是赵烨写的《吴越春秋》。里面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名曰山海经”。

四,后来,历代学者研究《山海经》的不少,对刘歆所说的作者,臧否参半。不过,近代学者基本不认同这个说法,几种有代表性的见解如下—— 1,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卫挺生,在《山经地理图考》一文中说,《山海经》是邹衍为“巨燕”时期的燕昭王制定的地理勘察纪录——邹衍是《山海经》作者。他又在《燕昭王之(大帝国)巨燕考》和《驺衍子今考》中做了进一步论证。

2,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山海经》是巴蜀地域所流传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古籍,他写了《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做论证。 3,台湾学者史景成认为,《山海经》是楚国史巫之官在国势日衰、臣主共忧的局势下,应运而编纂之书。他写了《山海经新证》。 4,在这些人之前,清末的大学者郝懿行的观点很值得重视。

他为郭璞所注《山海经》作了详细笺疏,并认为:“周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tè);夏官职方亦掌天下地图;山师、川师掌山林川泽,致其珍异;邍(yuán)师辨其丘陵坟衍邍陉之名物;秋官复有冥氏、庶氏、冗氏、翨(chì)氏、柞氏、薙(tì)氏之属,掌攻犬鸟猛兽虫豸草木之怪蠥(niè)——他的意思是说,周朝官府中有各种各样的职官专门职掌天下舆图的档案资料,包括了中国境内的山川地理、动植物产及地下矿产、名山祭典、远方边裔的情状等等。

《周礼》中,专门记载了邍、翨、薙这些分管官员的名字。 五,前面说的这几种观点,皆有其依据和考证。综合起来,确定《山海经》由谁创作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1,《山海经》成书之前,其内容已口头传播了相当长时间;正式调查纪录形成文字的,应为周朝王官,或诸侯职官,其中史巫亦为重要人物;其后,历经邹衍及其后学,包括史巫、方士之流秘观、改编;并且在形成系统文字过程中,与楚国有关。

2,《山海经》所包含的如此广博而深入的地理资料,不是邹衍或者他带领的燕国探勘队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居于南方的楚国史巫能深入各国、远方及外围可搜集到的。天下土地的地图、九州海外的舆情,只有周朝中央政府的世袭王官,才有可能保存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至少《山海经》里的《山经》部分,是周朝珍藏的舆图资料——首先,《中山经》部分,以河、洛京畿为首,那是唐虞夏历代都城所在,也是周朝政治中心,为天下之中,非一般人能够进入并掌握其舆图;从书中可知,纪录《北山经》、《西山经》,是自京洛为中心向北、向西放射性展开调查纪录。

其次,书中记载的祭祀诸山区图腾神的祭仪,皆与《周礼》中的祭名、仪式相一致,显然是由中央职司祭祀的司巫,率领巫师集团担任,不可能出自诸侯国某些人之手。 再次,对于周朝的远方边裔,是需要“任土作贡”,向周王室“书面报告”,再由周朝职司贡职的官员整理所贡舆图予以保存,周王室靠此掌控海内外舆服情形。也正因为各地域分由不同职官纪录整理档案资料,书中不同部分,才有不同文笔、不同方言的歧异情况。

3,后来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逐渐强大,慢慢也有了掌握更多地理舆服情况的需要,且各自的行政班底日益完备,也有人开始职掌纪录地理舆服,于是出现巨燕、大楚从自己角度的记载。因此书中甚至出现以“西周”为称呼的字样。这样的内容,应为诸侯国纪录的国家档案。 4,古中国具有东、西两大神话体系,在《山海经》中俱备——炎、黄原发祥于西北,再向东发展,由此保留了早期西北的神话资料;东方滨海夷族,帝俊系统的神话资料是另一大宗,书中占了不少比重;另外,周朝统一后,殷商文化并未彻底沦没,书中保有其部分资料;还再加上南方之楚,成为重要一系,也拥有丰富的神话资料载于书中。

《山海经》体现的这种神话体系纷然并陈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了非由有能力的政府一级而无法搜集;另一方面也说明聚集本身是一个过程。 (王子朝奔楚)六,近些年来,关于王子朝奔楚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深受宠爱。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未及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去世。国人拥立周景王嫡长子姬猛为王,王子朝击杀姬猛自立为王,后晋国攻打王子朝,而拥立姬匄,是为周敬王。

于是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这件事,是春秋晚期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楚本苗蛮,但自此以周王室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核心文化,南迁下行,使楚国文化一下丰富多彩起来。而且,周朝典籍分散传播,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地促生了其后的诸子百家争鸣。不然,何以楚地出土各种简帛最多,且突然春秋战国之交各诸侯国文化大盛。同时,这件事也还涉及周朝史官老子的去向之谜;以及作为周王室档案的《山海经》的流失并至后来辗转于楚、燕,兼收并蓄,成为奇书。

王子朝奔楚,当在公元前515年前后,与老子、孔子同时。《山海经》成书,约在《吕氏春秋》与《淮南子》二书之间——即战国晚期形成《山海经》的原形;后又经汉代多人整理,成为流传至今版本。这个时间,与王子朝奔楚是契合的。好消息是,在原来的楚界内,发现了名为“不见冢”的大片东周墓葬,随着保护及发掘,或许能够解开王子朝奔楚之迷。

(可能是“不见冢”的东周大墓遗址)现在看到的《山海经》,三万余字,由《五藏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和《海内经》组成,总共十八篇(卷)。这个篇目,经历了若干次变化。汉成帝时尹感校订的仅为十三篇;哀帝时刘歆(刘秀)删汰、校订、合编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收录的是前一个版本。至今流传的,是晋代郭璞整理注释的版本,原来为二十三篇,后出的改为十八篇。

《山海经》里的怪物真的存在过吗?

谢谢邀请!导言《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书中内容(包括神兽)的真实性,饱受古今学者争议。司马迁就曾直言因书中内容过于荒诞,写史时不敢采纳。对此,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一、我认为《山海经》原著是一部古代杰出地理著作。 这本书的原著可惜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存在的话,原作者写作的意图可能跟今天我们见到的《山海经》大相径庭。

即使这样,翻开已经篡改后的《山海经》,我们仍然能窥见原作者写作的初衷,是介绍世界地理。此书内容并没有人们传说的玄幻,大多数文字都是平实而详细地讲述地理知识。因书中记载的好多山川神兽跟现实不符,于是不少人就认为这是一部天马行空的神话。我认为,由于该书著书年代久远,古今文字意思差异,以及记载的好多又是世界地理异域风情,所以,书中内容难免跟现代名山大川对不上号。

我想如果作者初衷是写神话,也没有必要花如此多笔墨在如此多山川动物上。光凭作者这种认真写作态度,我们就可断言这是一本中国上古时代的世界地理书。至于书中还有不少神话描写,我想,可能是后来的作者和编者因对世界地理知识孤陋寡闻,不理解原作者真实意图,将地理写成了神话。十分可惜! 二、《山海经》地理价值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土著印第安人中流传一个传说。在海平面下降的远古时代,阿留申群岛就如同接亚洲和美洲的浮桥岛,殷周人乘船从东海出发,经日本北海道,再经阿留申群岛,来到了北美洲。也就是说,中国殷商时期的殷周人是土著印第安人祖先。 大家看看下面记载,你就会对《山海经》原作者记载的地理知识感到震惊。 《山海经·海内北经》一:“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姑射国在朝鲜东边,一猜就知道库页岛和日本群岛一带。 《大荒东经》记载二:“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大壑指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少昊之国指的就是少昊羲和国。 《大荒东经》记载三:“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皮母古秘鲁偕音,即今秘鲁文化的发祥地毕鲁河谷。 美洲,那里的山有多险,那里的动物有多怪,我们今天都能见得到。

如果早在殷商时期,我们的先民就漂洋过海,来到了美洲,那么《山海经》中描述的很多奇山异川和神奇动物,我们还会感到奇怪吗? 三、《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川和动物不仅是中国的,更多是世界的。因为书中有许多神奇动物,远超人们想象,很多人因此怀疑作品内容真实性。这里我要说两点:一原作者目的是记载地理,是真实的。二后来者目的是写神话,大多数是杜撰的。

所以,山海经中神兽记载有真有假。 比如下面记载就是真的。《北山经》中记载了一种怪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书中这样的描写很多,我们一看就认为不可能,作者在胡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但是,这种长着兔子的外形,老鼠的头,还会飞行的怪物还真得存在,如今还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鼯鼠”。

现实生活中,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张牙舞爪的异兽形象,反倒是十分娇小可爱的。飞鼠因长有一双翅膀而得名,而实际上它们的翅膀发育并不成熟,严格来说只能称为“飞膜”。飞膜可以帮助飞鼠在树林间快速滑行却无法实现像鸟类般的翱翔。 结束语 由于我们今天读到的山海经,并非一人所著,而且后来作者因为地理知识限制,曲解了原作者意图,把世界地理看成了神话,而且以讹传讹,严重影响了原著地理价值。

《山海经》中有没有可能真实存在的动物?

10、赤鱬:“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鱬,(音如,rú)目前对赤鱬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有说是鲵(即娃娃鱼)此说明显与经文不符,鲵是有四只脚的;有说是美人鱼(即海牛类),这也不符经文,而且海牛也不像人面;最权威的说法是银方头鱼。但我看也不太像。请看银方头鱼图:(图1)我没有找到银方头鱼的正面图,想看看这种鱼的正面像不像人的脸。

不过我却找到了真正的人面鱼,这是在韩国市场出现的一种面部极其像人面的鱼,这种鱼是通过有鳞鲤鱼和无鳞鲤鱼杂交而生的鱼,请看下图(图2)。再和《山海经》原配的写意图比比看,非常像吧(图3)。请不要一定认为这些都是人为的动物,大自然是很奇妙的,动物在自然界中,也是可能有杂交行为的,我甚至认为《山海经》中有很多奇怪的动物,大多被描述成二种、三种或几种动物的复合体。

究其成因,无非有三种可能形成的,其一就是杂交,其二就是环境的变异(包括人为的污染),其三就是由一种动物逐渐进化成另一种动物时的过渡状态,如猿到猿人再到人,如上文说的狮虎兽,如很多两栖动物,它们从水生动物逐渐进化成陆生动物,其过渡体形必然就会既有水生动物的特征也会有陆生动物的特征,这是一个道理。《山海经》中有很多动物,现在都找不到了,这也很正常,那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有些被自然淘汰了,一些是被人的因素被灭绝了,一些也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存在时间很短,因而没有被保存下它们的痕迹,当然,有些也确实是图腾之类了。

11、貍力:“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见则其县多土功。”郭璞《图赞》曰:“貍力力鹜鹕,或飞或伏,是惟土祥,出兴动筑。长城之役,同集秦城。”说明此动物美善于挖洞筑巢。《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认为它就是猪獾。看看古本对“貍力”的配图,也不难看出确实像猪的形状(见图4)。但我认为,说“貍力”是猪獾,不如说它是狗獾更符合《山海经》原描述。

从外形来看,猪獾与狗獾差不多,但我查看了一些资料,发现猪獾的叫声就是一个猪的叫声,完全不像狗叫,但狗獾的叫声,倒有点像,所以我认为“貍力”就是现代的狗獾比较确切(见图5)12、长右:“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其郡县大水。”长右,古语就是长手的意思,“其状如禺”,禺,就是像长尾猿猴。

可见“长右”就是指长臂猿一类了。具体来说,白颊黑长臂猿最类似了。这种猿本来作为一个亚种归入黑长臂猿,现在又独立列为一种“四耳”,因为此猿两颊有较长的白毛,似乎又是一对耳朵,故叫“四耳”。提到猿,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的确,此猿喜欢鸣叫,尤其是在早晨,习惯晨鸣,叫起来真的很好听,尤其它们跳跃在一片林海的树尖上,像飞燕一来轻盈,边跳边叫,那悠长的鸣声,回荡在山谷中,真的像美妙的歌声,完全符合“其音如吟”的描述。

唯一不足的是,白颊黑长臂猿没有尾巴,不太像“禺”了,不过大体上还是符合《山海经》的描述的。(图6)是原配图,(图7)是现在的白颊黑长臂猿。13、鮆鱼:“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鮆(音计,cǐ),鮆鱼又名刀鱼,鲚鱼,鲂鱼。《尔雅翼》曰:“鮆鱼长头而狭薄,其腹背如刀刃,故名刀鱼。大者长尺余,可以脍。

”现在市面上有的多是太湖刀鱼,海刀或是河刀,其口味远远比不上真正长江刀鱼,可惜的是,长江刀鱼已很少了,快要绝迹了。(图8)是原配插图,(图9)是长江刀鱼图。好好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吧。14、:“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音患, huán),说是羊,但是没嘴巴。可能吗?不可能有这种生物。

但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来看呢?有嘴,却被藏起来了。这样一找,我还真找到了一种羊是如此的。就是高鼻羚羊,它那高高的鼻子完全把它小小的嘴藏起来了,粗粗一看还真的以为它没有嘴巴呢。再看看《山海经》的原配写意图面 (见图10)。和现在的高鼻羚羊比比,是不是很像啊(见图11)。可惜,高鼻羚羊也是面临绝种了,在我国40年代时就灭绝了。

15、茈蠃;“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閼之泽,其中多茈蠃。”茈(音紫zǐ)蠃(音螺 loǔ),据郭璞解说,就是紫色螺。可不要小看了这紫色螺,古书上经常有记载,可现在却很少有记载,我只找到了二种紫色的螺,一种是锥形的海螺,是紫色的,一种是淡水里的紫水晶螺。从《山海经》此处说的,我认为应是紫水晶螺。如(图12)所示,就是我国南部鱼场所培育成功的紫水晶螺,外貌呈深紫色,就好象出生在水中的紫水晶一样。

16、犀和兕:“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犀(音西 xī),就是犀牛,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兕(音寺 sì),也是犀牛的一类,有什么区别呢?先看看原配图吧(图13)兕是一种与犀牛很相似的动物,但确实是有区别的,《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也有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如果把《山海经》中的异兽按照实力来排,谁是最厉害的呢?

《山海经》最强异兽非应龙莫属!远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的珍奇异兽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祥兽,例如能趋吉避凶的异兽“天狗”、保佑国家五谷丰登的异兽“狡”。 第二种·凶兽,例如能使天下大旱的异兽“肥遗”、能引起水灾的异兽“长右”。第三种·恶兽,例如食人血肉的异兽穷奇、驳、彘等等。 第四种·神兽,神兽指那些法力高强,有移山填海之力的高等异兽,例如九尾狐、烛九阴、凤凰等,神兽出手谁与争锋?所以《山海经》中的最强异兽,便在“神兽”中产生。

凤凰:由一凤一凰组成的异兽“夫妻档”,凤凰是百鸟之王,在中国文化中与龙的地位不相上下,地位尊贵。凤凰生孔雀、大鹏,孔宣在《封神演义》中吊打各路高手,大鹏的战力相当于1.5个孙悟空,可想而知凤凰的法力不会自然不会太差。 九尾狐:九尾狐法力滔天,一直以来都是志怪小说的boss级人物, 在《山海经·东大荒经》中记载,“青丘之国”是狐仙建立的国度,九尾狐则是青丘之国中的贵族。

《聊斋志异》中曾提到,修炼中的狐狸每逃过一次天劫便会多长一条尾巴,尾巴越多杂色毛便越少,当逐渐成九尾灵狐时便有颠倒阴阳的法力,可谓“妖中之王”。 烛九阴:《山海经》中记载,烛九阴生活在北方极地,人面龙身口中能吐火且身长千里极为巨大,传说中烛九阴的眼睛能发出犹如太阳一般明亮的光芒,当烛九阴闭上眼睛时白天会变为黑夜,反之睁开眼睛时黑夜会变为白天,可进化为翱翔九天的神龙袁天罡认为烛九阴的法力本来是可以和盘古相抗衡的,但是烛九阴的兽性超越了人性,终究无法成神,被打压在了北冥之地永世不得翻身。

相柳:九头蛇身的相柳是男版“美杜莎”,但是相柳的威力却比“美杜莎”强的多,《山海经》中记载相柳是水神共工手下的第一杀神,身长千里皮厚如铁,九张口中可以吐出有毒的洪水,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万物不生山石化泥,只可惜被大禹秒杀了。 应龙:蛟龙渡劫后化为真龙,真龙修炼五百年化为角龙,角龙修炼一千年化为应龙,应龙功德圆满成为龙神,应龙可以说是龙族中最高等级的代表。

《山海经》对应龙的描写并不多,但是“杀蚩尤与夸父”的战绩足足可以吹上永生永世了。 蚩尤与黄帝大战之时,上天派应龙协助黄帝,应龙斩蚩尤、杀夸父,帮助黄帝上位之后,应龙又帮助大禹治水,还擒获了孙悟空的原型无支祁,简直所向披靡。应龙因为功德圆满,而被封为顺天佑畿辅时应龙大神,得到了“大至宇宙、小至无间”的无限金身,后代有凤凰、麒麟、孔雀、大鹏,不仅法力滔天而且地位尊贵,齐天大圣在应龙面前只能当弟弟。

蒙古族起源于驰狼部落?刑天真正身份真的是上古蒙古人领袖吗?

有这两个上古神话时蒙古族还没出现呢!蒙古出现较晚汉朝以后才出现和上古凶兽“驰狼”半毛钱关系没有,和那蚩尤一伙的刑天从习惯信仰上看应该有关,但刑天应不是上古蒙古人领袖,但刑天和东胡有关。蒙古来自东胡,而东胡是包羲太昊伏羲后裔东夷蒙国包豕韦北迁后与胡人融合后的称谓。东胡由东夷人和胡人组成,而东夷上古首领是蚩尤,但有研究讲“蚩尤就是刑天”这个也没确定。

但蒙古族和蚩尤刑天是有关系的,蒙古的上古首领应是伏羲……后轮到蚩尤。“驰狼”“驰狼”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瑞兽不同,它是灾难的象征,据山海经记载:“蛇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驰狼,见则国内有兵。”意为驰狼出现,则国家有战乱。所谓的“驰狼族”是从上古神话里面想象出来的,应该是针对一个凶猛的外敌而言,不是光指某一个特定的民族。

有山海经的时候,各个部落正在大融合,正在打是亲骂是爱,亲亲热热的内斗争地盘正高潮时,那个时候既没有东胡也没有华夏何来的“驰狼族”是蒙古族的发源?就是有也是整个华夏族的先祖之一了。后日本人把这个“弛狼”引进了他们国家变成他们国家某一个什么神兽吧!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是因为蚩尤战败去找黄帝拼命杀,最后被皇帝砍了头,但不屈的刑天以肚脐眼为口,以两乳为眼操大斧头和大盾牌向天舞动,与黄帝再决雌雄。一种说法,刑天是炎帝的一个大臣一种说法,刑天是蚩尤81个兄弟中的一个一种说法,刑天就是蚩尤我觉得这三种说法都没有问题,刑天和蚩尤是肯定是有亲密联系的,从《山海经》记录来看,刑天就是是蚩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性格各方面都很相似,从民间传说上看也像。

山海经这段记录非常像黄帝与蚩尤大战,而民间也把刑天当战神看待,蚩尤也是战神。蚩尤,炎帝黄帝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部落头领的称呼谁人坐上这个位置都是黄帝炎帝蚩尤。刑天应是没当上蚩尤的个人姓名吧!而蚩尤应该是南方部落的一个首领的位置的称称蚩尤是九黎八十一个部落首领的全称,他打败了炎帝以后取代了炎帝的位置,所以有时候炎帝和蚩尤会混成一团来说。

良渚文明有一段时间就大规模的出征过,也许就是蚩尤跟黄帝大战这一段时间。还有一种以为蚩尤姜姓,是湖北大溪文化,与仰韶文化炎帝姜姓同一个祖先,她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造反者夸父联合对付炎帝,后来被黄帝炎帝联手击败刑天战败以后,刑天应该是一个族群,他的民族就到处分散。东夷(九黎的统称)就有一只跑到了东北方向,形成了东胡。

但纪念蚩尤的一些习俗和一些原始崇拜就慢慢的保留了下来,例如蚩尤戏,蚩尤旗,很多地方和民族都有。《述异记》有“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这和蒙古人的祭天很相似。而且蒙古人相信原始宗教的巫文化也和南方巫文化相似很多。我看过一次萨满很惊讶的是和我云南老家的跳神非常的相似,连打扮都有几分相似。

什么都不会无缘无故的相似!加上史书的记载,只可能说蒙古人真是东胡的直系,东胡确实是东夷人的后代从这一点上看,蒙古族跟蚩尤和刑天是脱不了关系的。骨子里面的不屈和对天地的敬畏。加一个人的看法。夸父追日,应该是夸父族在和黄帝争斗的时候千里跃进,遇上干旱被渴死,这样才造成了如此强势蚩尤大败的原因。就是黄帝请来旱魁助阵传说的原因。

《山海经》记载的“逐鹿之战”好像高科技战争,是现在的文明“倒退”了吗?

正所谓“神魔大战,天昏地暗”,若以现代眼光看“涿鹿之战”,确实如同一场高科技文明在地球上进行的星际争霸战。先从军事力量说起,轩辕氏黄帝不但拥有铁甲军团,还从天外请来帮兵,如九天玄女,应龙、旱魃等,而且皇帝还拥有一辆可以在迷雾中自行行走的指南车,这辆车既不用人工驾驶,也不用牛马牵引,而是根据语言指令自行辨别方位,就连现在的GPS导航系统都没有这么先进。

另外,黄帝的武器也极为特殊,他拥有一口叫做“轩辕剑”的武器,这口宝剑呈金色,但在战斗时变为赤色,可劈开山峦,震裂大地。我的天啊,什么武器这么厉害?这要比修仙小说的中的神兵和《星球大战》中的光剑要强大的多。换个角度思考,皇帝是否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超级武器,战斗时变为“赤色”,是够可以理解为这件武器可以发出激光或者火焰。

能“劈开山峦,震裂大地”的除了超级武器之外,就只有大地震了。由此可见,轩辕氏黄帝这口宝剑威力超强,估计就是算“超级赛亚人”也抵御不住。除了轩辕剑之外,黄帝一方还拥有大量古怪的武器,每一件都威力无穷。还有一点十分关键,在山海经等作品中,黄帝等上古大神的身高和外貌不同于常人,他们不但拥有巨大的身材,而且生有异相。

不难发现,这些上古大神并非人类,而更像是具有高智慧和超级文明的天外来客。再观蚩尤军团,就更不得了了。先说蚩尤与他那些兄弟的外观,全部都是铜头铁臂,双眸如电,头上有角,肋生双翅,足有八趾牛蹄,身体为兽,口吐人言。可一跃飞升天际,可飞沙走石,可嚼碎巨石,可炼化神兵......我的天,这还是人吗?这简直就是一个人形机器人啊。

“铜头铁臂”=机器人的钢铁外科;“头上有角”=机器人的外置天线或探测系统;“双眸如电”=类似汽车或飞机的大灯;“肋生双翅”=如飞机一样的机翼;“足有八趾牛蹄”=机器人的助力系统或起落架。这简直就是一个拥有AI(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啊,另外他的在飞行时,会有火焰跟随,如一条赤链。可以飞行的设备大都有这个功能,如飞机,如火箭。

另外,蚩尤一方请来的帮手也全部都是神级,比如风伯、雨师,比如刑天、冥神、夸父等等,另外双方还使用了野兽军团,老虎狮子,熊罴豹子,就连可爱的大熊猫也加入其中。这种《纳尼亚传奇》中才有的军团竟出现在逐鹿之战中,看来我们的奇幻时代比他们要早得多。除了这些之外,喷火的野牛、吐雾的飞鸟,应龙喷射的火焰,风伯雨师的毒雨,九天玄女的闪电,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各种机器和野兽混战在一处,这是多么壮阔的一场大战,因此用“神魔大战,天昏地暗”来形容当时的画面,一点都不为过。

蚩尤一方的刑天在头颅被砍掉后,依旧可以手持干戚大战。如果他是人类的话,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别说是掉了脑袋,就是被砍伤脑袋都会失去战斗能力,而刑天却战越勇,丝毫不因为失去脑袋而烦恼。很显然,他是一个拥有人工智能的超级战斗型机器人。当然,也或者是有人在驾驶操控他。最终,蚩尤被打败,他的帮手逃得逃,死的死,夸父氏与少昊氏的子民不愿与轩辕氏为伍,他们不断迁徙,迁徙再迁徙,最终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建立起与东方文明相似的印第安文明。

好吧,说道这里,可以打住了。怎么样,够波澜壮阔吧,如果拍成一部奇幻巨制,一定很好看。绝不亚于《魔戒》或《纳尼亚传奇》,说不定比《复联》和《海王》还壮观好看,可惜我们缺个好导演。如果脑洞大开,结合传说,在结合科学来看,这些上古的大神绝对有可能来自天外,他们教会原始人类生存的技能,因为原始人类尊他们为神,或许人类就是他们放置在地球上的试验品也说不定。

就如《普罗米修斯》演绎的那样,外星人在荒芜的星球留下基因,经历无数年之后,基因发生变化,演变出物种。等到物种出现后,他们会回到这里,观察物种的进化。根据记载,黄帝在人间500年后,突然乘龙而去,试想一个普通的人类怎么可能活500年,还可以将龙这种高大上的神兽作为交通工具。或许他骑的不是龙,而是乘坐飞船而去,只不过古人不明白这些罢了。


文章TAG:山海经金贵的狼哪里找  读《山海经》才知道  山海经  金贵  哪里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