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呢,山东的菏泽市,安徽的阜阳和亳州市也在中原经济区之列。准确的说,中原并不是单指河南。在民国时期的西北,不但经济落后,人口也稀少。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新疆省人口在1928年为255万人,但汉人不到10%,只有十几万人。

中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准确的说,中原并不是单指河南。应该是包括河南全部和周边一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大致脉络应该是太行以东,泰山以西,淮河西北的广大地区。至于北边的界限有点不太好说。如果以黄河为界,明显有点不妥,毕竟从地理位置来说,河南的安阳和新乡、焦作、济源、濮阳、鹤壁都在黄河北岸。而现在的中原经济区呢,还包含了河北省的邯郸以及山西的运城。

另外呢,山东的菏泽市,安徽的阜阳和亳州市也在中原经济区之列。而上述三地与河南东部的风俗相近,口音相同,又都是处于黄淮平原,这几个地方划成中原,估计反对的人不多。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无非是过去交通不便,生产力底下。而中原地区呢,不但水陆交通发达方便,还盛产各种作物。只要不是战乱或者遭遇大的天灾,吃饭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说中原地带无疑是统治者最理想的建都和成就大业的风水宝地。其实呢,所谓的区域,只是一个泛指而已,比如说长江流域,绵延上万里,统称长江流域。但是东头的上海和西边的青海,虽然名字里都带个海字,但是风土人情和经济结构语言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说呀,不管你是哪的人,也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大家都是中国人,没必要你黑我,我攻击你的。

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后方在哪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后方主要就是这几个省,川滇黔云贵康陕。中国的大后方主要就是西南和西北几个省份,包括西南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康、西藏,另外还有西北的陕西、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这些省份大体是被敌人战火波及较少,或者干脆没有波及的。其中,四川、西康、西藏、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基本没有被敌人陆军攻击过。

有人说西北是大后方,这是大错特错的。在民国时期的西北,不但经济落后,人口也稀少。以西北人口最多的陕西省为例,1937年抗战爆发时,仅有1015万人口。西北其余各省人口都很稀少,比如青海才148万人口。新疆省人口在1928年为255万人,但汉人不到10%,只有十几万人。同时,西北各省经济非常差。以经济比较好的新疆为例,民国初年每年财政收入才320万两白银。

而新疆养军队,每个兵每年也要60两白银。而新疆当年局势混乱,各种叛乱、分离、割据势力多如牛毛,没有几万人的军队根本无法控制局面。而新疆全省财政收入,只能养兵4万人。但大家看清楚,这是财政收入,不是财政盈余。政府还要应付大量的财政支持,实际上新疆每年仅有几十万两白银的财政盈余,连养兵都不够。换句话说,新疆这种地方,经济上自给自足尚且困难,对于抗战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其实整个西北都是如此,陕西省在民国时期也是非常贫穷的,粮食尚且有很大缺口。其实陕西真正强盛是汉唐时期,到了唐朝中期就开始衰败。这主要是关中平原自然条件恶化,水资源匮乏,导致粮食产量巨减。相比西北,西南才是毫无疑问的大后方。西南各省都非常重要,真的是为抗战出钱出力,尤其四川作为重要。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统计,抗战八年,四川总计共征壮丁257万8810人,居全国各省之冠,为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521人的五分之一。

这些壮丁都是补充兵员,也就是说四川为抗战就提供了高达250多万兵员。相比起来,西北各省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青海仅仅提供壮丁1万8000人,宁夏2万3000人,甘肃较多为38万人,最多的陕西为88万人。除了提供兵员以外,四川官兵伤亡也是非常惨重。据何应钦的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阵亡26万3991人,负伤35万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多人。

四川还提供了抗战继续的大量资源。仅1941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从四川收谷8228.6万市石,占当时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要知道,当时四川老百姓其实也陷入饥饿中,很多种大米的乡民,自己都吃不饱大米,仍然全力支持抗战。没有四川的粮食,抗战根本就坚持不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会饿死。另外,四川还提供了巨额的财政开支。

当时西南西北各省都很穷,就是四川相对富裕。为此,四川负担了国民政府30%的财政,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出钱出物支持抗战。到了抗战后期,中央军的部队中,几乎每一支都有大量四川籍士兵,作战军队吃着四川的粮食,枪支弹药也是四川的兵工厂生产,坚持抗战。可以说,虽然说大后方各省都有贡献,但西南各省明显强于西北,而四川又是贡献最大的省份。

中原经过几次衣冠南渡,真正的中原文化是在现在的河南还是南方?

个人观点,中原虽然经历过多次居民外迁,还在几千年内朝代更迭多次,但是随着每次朝代的更迭,历史文化也是不断的积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也是不断的融合和传承的,不能说外迁的人代表的才是正统的中原文化,他那个朝代只能受那个朝代文化的影响较深且传承比较纯粹,但是中原文化有各个朝代的文化精髓,你说哪个才是正统,就像几百年后,海外华人说他们的文化才代表中华文化,你信吗?只能说中华文化是不断的演变,不断的积累,才有其丰盛的底蕴的,宋人南迁,典型的就是中原人南迁,也就是现在的客家人,形成客家文化,他也是通过传承和融合的,岭南在客家人来之前已经有广府人,本地土著,等等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广府人也是中原移民,南越王也是,包括福建,潮汕等,只是朝代不一样而已,但是他们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有相同也不尽同,所以不能说特定历史时期迁移的就代表正统的中原文化,要知道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也讲究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我所在广东能深切感受到,他们这边传宗接代,家族观念已经远超河南,要知道河南以前可是重男轻女的重灾区,河南以前祠堂大把,后来全拆了也没有传承下来,而这边每个村都有祠堂,随着地方人的环境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文化风俗传承也有很多都消失了,记得我们以前每个村都有土地庙,每逢初一十五都会烧香,而后面一二十年,土地庙没了,过节都想不起来烧香更别提平常,跑题了,言归正传,个人建议不要老是说哪里的文化才正统,都是中华文化。


文章TAG:中原大会战在哪里  从大会战到石油部直属  中原  大会  会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