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打城池也是如此,有可绕的,有不能绕的。重要城池都有重兵把守,进攻城池,可以调集敌国军事力量增援,就可以围点打援。可见,攻占城池的好处是大大的。叛军集结了十几万人的军队,围攻睢阳城,当时守城的兵民以张巡为首,仅有三、四万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张巡率军民死守城池,前后与叛军交战四百余次,坚守城池半年之久,终因粮草耗竭,士卒死伤殆尽,被叛军攻破城池,张巡也被俘遇害。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大凡天下事有可为的,也有不可为的。古代攻打城池也是如此,有可绕的,有不能绕的。在古时冷兵器时代,修城墙,筑城堡,挖护城河,是抵御来犯之敌最好的方法。是攻是绕,决择正确与否,有时直接影响着历史的走向,王朝的兴衰。一般繁华的大都市都处在交通要道,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敌方进犯的目的,就是要攻克这些大都市,一旦攻克了这些大城市,就标志着对方的失败垮台,就标志着主权的转让,国家的灭亡。

因此古代打仗,目的就是要攻克这些大城市,不能绕开,必须攻下。故大唐开国的李世民几次率军围攻洛阳城不下,攻不下洛阳,就意味着大唐不能出兵经略洛阳以东的中原大地,难争天下。洛阳处天下之中,四方交集之所,物阜民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李世民最后一次围攻洛阳,一围就围了半年多,但因洛阳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李世民也无可奈何,只能围困,让城内断粮断水,难以坚持,再攻打就可一举而下。

在围困洛阳时,河北窦建德建立的大夏,深明洛阳被攻克的后果,唇亡齿寒啊,因此他就主动率大夏倾国之兵,救援洛阳。李世民果断分军,一部分唐军由其弟李元吉带领,继续围攻洛阳,而他带领唐军主力去迎战窦建德,出奇兵一举击溃大夏军,生俘窦建德。洛阳城下,坚守洛阳的王世充,看到被俘的窦建德,知道洛阳难守,日暮途穷了,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只是好开城投降。

这样洛阳一战成功,为大唐迅速荡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无足轻重的小城小池,也是可以绕开不管不顾的。还是大唐开国,李渊起兵太原,目标是迅速占领长安,迟则恐为他人所先,就失去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的战略意义。在向长安进军的途中,兵阻河东城,在李世民的建议下,除少部分唐军围困河东外,李渊果断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很快攻取了长安,河东之敌眼看大势已去,只好不战自降了。

还有一个不能绕城而过的例子,说是唐安史之乱时期,叛军要抢掠江南必须占领睢阳城,因为睢阳挡睢阳渠之冲,是江南屏障。叛军集结了十几万人的军队,围攻睢阳城,当时守城的兵民以张巡为首,仅有三、四万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张巡率军民死守城池,前后与叛军交战四百余次,坚守城池半年之久,终因粮草耗竭,士卒死伤殆尽,被叛军攻破城池,张巡也被俘遇害。

睢阳攻城战,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富庶地区的安全,为唐朝筹粮筹兵,平定叛乱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讲一个能绕却没及时绕开的例子。话说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地盘,陈友谅亲率大军六十万,战船几百艘,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去讨伐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军正与东边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是当时西顾,也一时筹集不到那么多军队与陈友谅铺天盖地的大汉军对抗。

没办法,朱元璋只有给上游驻守洪都的侄子朱文正下达死守洪都城的死命令。朱文正接到命令,指挥仅有一万多人的守城部队死守洪都城,作好了城亡与亡,誓死保卫洪都城的打算。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的指挥下,对洪都城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守军坚信援军会来,与汉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抗住了汉军一次次的猛攻,修复了被汉军攻破的城墙。

陈友谅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洪都城,在他六十万大军的连日猛攻下竟攻不破,汉军损失惨重,士气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样一对抗就坚持了85天,为朱元璋迎得了充分备战时间,他纠集组织了20万大军,前去救援洪都城。陈友谅看到朱元璋出动大军,就留下少数部队继续围攻洪都城,亲率大军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鄱阳湖大战,最终陈友谅大败,从此一厥不振。

当时如果陈友谅率军及时绕过洪都城,只留下少数围城,大军直攻南京应天府,那么朱元璋将陷于陈友谅、张士诚两军的夹击之中,进退失据处境很是不利。若如此说不定老朱就从此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格,代元而立的保不成就是陈友谅建立的大汉。可惜啊,有时历史的关键点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瞬息的战场局势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古代战争中哪些城池再难也要打下来,不能绕过去?

城市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经济重心。古代打仗必须要占据城池,绕过去很简单,但却是不可以绕过去的坎。第一,攻占城池,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可以震慑敌国,从心理上给与沉重打击。现在战争,也往往要轰炸对方大城市,其战略目的就是破坏敌国的经济命脉,造成民众的恐慌,搞乱敌国的社会秩序。在古代是农耕经济,攻占敌国城池,对于经济连锁反应较小,但政治的影响力更大。

襄樊之战,关羽还没占据樊城,就已经威震华夏,曹操想迁都的心思都有了。这就是震慑力,试想一下,关羽如果占据了襄樊,随时可以出兵进攻许都,这对曹操威胁有多大。第二,经济中心,提供粮草、辎重补给。任何时期,战争打得都是财力,在冷兵器时代,后勤保障更是首要问题。城市经济繁荣,不仅商贸发达,而且都有大量的粮草、辎重储备。

世家大族也往往积聚在城里,无论是粮草、军械等的补给,还是交通工具、人力服务都很便利。同时,作为胜利者其中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占据城池后,其中的财富、女人等都可以用来赏赐将士,激励他们的斗志。刘备攻占成都后,大赏将士,钱财从哪里来?不都是原益州牧刘璋父子多年的积蓄吗?曹操占据汉中,张鲁近三十年的积蓄都便宜了曹操,都被曹操拉回了邺城,可是发了大财。

攻城略地,没有油水的话,将士们也没精神头哦。方圆几百里,兔子不拉屎,谁愿意去来回折腾啊。夏侯氏去打把柴,被张飞给逮住了,小家碧玉是常有,但不清楚在哪个山旮旯里藏着,碰到一个不容易。可城市就不一样了,孙策攻占了皖城,一下就逮到了两个,大小乔还是绝色的。可见,攻占城池的好处是大大的。第三,一般重兵把守,借此消灭敌国的军事力量。

战争的目的,关键还是要消灭敌国的军事势力。重要城池都有重兵把守,进攻城池,可以调集敌国军事力量增援,就可以围点打援。同时,打乱敌国军事力量的部署,创造更多的战略机遇。夷陵之战初期,孙吴的陆逊做战略撤退,刘备虽然占据了大片孙吴的领土,但没有消灭孙吴的有生力量。一旦被陆逊抓住机会,一战就彻底把刘备打败。只有把敌国的军事力量消灭,才是真正的胜利。

如果是绕城而过,不仅得不到后勤保障,而且把自己的后方交给了敌人。其结果就是:第一,敌国截断了交通补给线,大军没有了后勤保障,不战自乱,失去战斗力。第二,一旦遇到抵抗,很容易被前后夹击。没有被消灭掉的城中军事力量,就会截断归路。如果没有大军作为后援的话,很可能全军覆灭。像马谡守的街亭,尽管不是经济中心,不能提供后勤保障。

但如果张郃直接越过街亭,去进攻诸葛亮驻扎的祁山,马谡就可以截断张郃的后勤补给线,然后与诸葛亮前后夹击。恐怕张郃就难以生还了。因此,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攻占城池,像邓艾灭成都之战,是奇策,但也个例。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可以奏效。当时如果刘禅誓死抵抗,蜀汉外围兵力就会前来勤王,邓艾就会被内外夹击。钟会十几万大军迟早会赶到成都城下,灭亡蜀汉。


文章TAG:12世纪  如何攻打城池  攻打城池必备之物  12世纪  世纪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