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操作下来,端上我们饭桌的,就是用饲料和抗生素催生出来的猪肉,这样的猪肉能够好吃吗?现在猪肉不香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变好了,猪肉已经不再是稀罕物。这样喂出来的洋猪种,虽然比不上土猪肉那么香,但也不至于没有肉味。综上所述,现在是速生养猪,且吃猪肉已成家常便饭,故总体感觉是肉没有以前香了。

什么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现在吃猪肉却吃不出香味了?

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猪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生土长的中国土猪濒临灭绝,一些猪种的存世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少。我们现在吃的肉和几十年以前吃的肉,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猪肉。或许在几年以后,能吃到一口香喷喷的猪肉,也会变成一种奢望。你能想到,几乎只在野生动物身上出现的"濒危"二字,有一天也会被用到猪身上吗?但你可能更想不到的是,中国的本土猪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灭绝。

横泾猪、虹桥猪、雅阳猪等河西猪等近十个猪种已经销声匿迹,深县猪、碧湖猪、兰溪猪等猪种也濒临灭绝,河套大耳猪、马身猪等几十个品种也已濒危。以雅南猪为例,上世纪七十年代时还是我国48个优良地方猪种,到现在却仅有100多头,比大熊猫更稀少。现在我们饭桌上的猪肉,大多数都是"洋猪肉",有统计显示,中国本土猪的市场占有率已由上世纪的90%降到现在的2%。

本来味道极佳的中国本土猪种,到底又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入"绝境"的呢?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伴随着普通民众对瘦肉需求的迅速上涨,我国开始陆续从国外引入杜洛克猪、丹麦长白猪、约克夏猪等"洋猪种",这些猪种和中国本土黑猪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瘦肉率更高,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瘦肉的需求。当然,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追求瘦肉,本土黑猪也远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毕竟本土猪的肉在品质上更胜一筹。

更致命的一点在于,本土猪的生长周期过长,无法追上飙涨的猪肉需求。1953年一普时,我国人口总数是6亿出头,2000年五普时,我国人口总数已经有12.4亿,人口总数增长了一个美国、一个俄罗斯、一个日本。人口增长叠加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猪肉的需求随之疯涨,中国土猪的生长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洋猪的生长周期只需5个月左右,如此比较下来,你会养哪种猪?这个问题,相信已经没有悬念了。

洋猪进来了,价廉物美(瘦肉率高),本土猪自然丧失了竞争力,恰好现在的养殖模式基本都是追求规模化收益,猪企们往往追求量而不追求质,注重短期利益,在引进猪种时并不考虑对本土猪种的保护和培育,如此一来,就陷入退化-引种-再退化-加速引种的恶性循环,本土猪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话说回来,本土猪为什么会比洋猪更香呢?其实是,本土猪生长周期长,肉质肌纤维较洋猪更多,脂肪率更是洋猪的两倍,切出来完全能够呈现出肥瘦相间的雪花外形。

以前正宗的红烧肉、回锅肉等经典菜品,都是采用的土猪肉,现在,早已经不是那个味儿了。现在猪肉香味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喂养方式的改变。以前农村虽然也养洋猪,但是主要都是养来自家吃,猪食主要是农家人自己栽种的玉米、红薯等自然的粮食,且养殖周期一般都是大半年到一年,以我家为例,一年养三四头猪,大概年初的时候抓小猪过来,一直喂剩饭剩菜、潲水、红薯叶、玉米这些,从来不喂饲料。

这样喂出来的洋猪种,虽然比不上土猪肉那么香,但也不至于没有肉味。反观现在,养猪基本是都是搞规模化,猪企也好,农村养猪场也好,基本上都是追求更短的成长周期、更低的喂养成本,所以从小就开始喂猪饲料。由于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更高的生病风险,比如猪瘟,因而在喂养猪时,会使用很多抗生素。一番操作下来,端上我们饭桌的,就是用饲料和抗生素催生出来的猪肉,这样的猪肉能够好吃吗?现在猪肉不香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变好了,猪肉已经不再是稀罕物。

我小的时候,只有家里来客人才会上街割一些半肥不瘦的肉来招待,平时很少能吃上肉,所以我几岁的时候吃肉很厉害,完全不比我爸妈差。但是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吃肉,偶尔不吃肉都是在减肥,一顿吃上三五几块肉就觉得很油腻,哪里还会觉得香?就算是那些很贵的黑松露、鱼子酱等食物,每天吃也不会觉得香吧!猪肉不香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现在太懒。

现在很多人买菜,习惯去超市买,买猪肉随便拿一块看起来不错的就走了,完全不仔细挑选,也不分辩到底是新鲜肉还是冻肉。如果愿意去农贸市场,愿意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完全是能够挑选到不错的大猪肉的,吃起来也还不错,我家母上大人就坚持绕着肉摊走一圈,仔细挑选,所以我家经常也能买得到还不错的肉。还有就是很多人不自己做饭,喜欢点外卖或者进馆子吃饭,这样虽然省事,但绝大多数外卖和餐馆用的猪肉都是冻肉,想闻到肉香,高级饭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最后想谈一些个人对本土猪发展的一些看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土猪种相对于外来猪种肯定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洋猪种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培育发展,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不论是企业也好,还是研究院也好,也应该看到,本土猪种势微绝非好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本土猪种都消失了,才真是一大憾事,才真是给了别人"卡脖子"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引种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本土猪种的保护和培育,我们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只要努力,培育出更好的本土猪种绝非没有机会,只是看决心有多大。而从现阶段来看,本土猪因为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所以价格更贵,这注定了本土猪不能像外来猪一样,依靠价格和规模抢占市场,这样不利于本土猪养殖厂家的长远发展。在我看来,本土猪可以走中高端路线,走差异化竞争,培育出几个知名度高的品牌以保证占有率,伴随未来本土猪养殖链条完善后,再逐步下沉。

你怀念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猪肉,鸡肉香吗?能描述一下吗?

怎不怀念。因为现在的猪肉、鸡肉,口感味觉比那时差多了,不能说现在食饱无滋昧,那时肉少人饿,是饥不择食。有点关系但不主要。比如猪身上的精瘦肉,五花肉,那时瘦肉价格比五花肉高。那个瘦肉,不放作料,煮锅中,满屋飘肉香。吃口中,腻香、松软、越嚼越有味。如今的瘦肉,除了表层作料口味外,吃木楔子似的,又硬又粗无多少肉味。

相反,五花肉口感倒比瘦肉好,价格甚至高于瘦肉。为什么,我不能说人家投放不合适的添加剂,或饲料配合不当,但不可否认与猪种改良丶饲料配合,一天长几斤的速成养猪方法有关。如在肉质上再追求"科学",更是人的口福。再说鸡子,我们乡村城镇,也是五花八门,口感相差很大,关键是品种,比如纯三黄(良种速成),草三黄(本地草鸡与三黄杂交),纯草鸡。

纯三黄很好认,体大爪大冠大。纯草鸡也好认,爪小体小冠小,但极难有纯的了,价格每斤是纯三黄近一倍。现在市场上大多是草三黄杂交鸡多,而且基本当草鸡出售,每斤也比纯三黄高5元左右。买到"草"为主的,口感不一样,瘦肉嚼得动,汤香。至于饲料,圈养散养,只要不违规饲养,相差有,但不为主。如三黄鸡,就是散养,就不喂混合饲料,只同圈养三黄鸡比较,口感好点,但它还是三黄鸡,变不了草鸡的口感。

为什么以前的猪肉吃起来那么香,现在的猪肉吃起来形同嚼蜡?

原因有二:之一,以前,经济匮乏,肉蛋鱼之类的日用生活品,从产到销,量值极小。大部分家庭只能在春节时吃点肉,而一年四季很少动葷。故闻腥则喜,尝肉甚香。现如今,副食日用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大鱼大肉的生活已感到烦腻。还有大部分民众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为防三高,远离肉制品。所以说,过去吃肉,倍感其香。而今食之,乏然无味。

之二,过去农家养猪,饲料简单,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所养的一、两头猪才能出槽,重量多在200斤以下。由于养殖期长,故肉质嫩,味道香。如今皆用的是专用饲料,添加剂多,猪上膘快,六、七个月重量多在300斤以上,而且是规模养殖,故肉质差,味道不佳。综上所述,现在是速生养猪,且吃猪肉已成家常便饭,故总体感觉是肉没有以前香了。


文章TAG:猪肉跌回白菜价  乡阿姨香猪肉怎么样  猪肉  白菜  白菜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