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能在宁古塔舒舒服服的活下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文化人,一种是手艺人。也许会有人抬杠说:“北京到牡丹江哪里有3000里,明明是1422里”。也许珍妃是希望光绪掌实权后,自己亦能代替隆裕执掌后宫。这个地方,方圆百里都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生活的都是野蛮的原始部落。

珍妃死后葬在哪里了?

但愿天家千万岁,妾身何必恨长门。已被慈禧幽禁冷宫三年的光绪挚爱珍妃,苦捱着时光只盼着光绪能够亲政,挚爱重聚红袖添香岁月长。翘首以盼的珍妃却未想到,她未等来光绪却等来了紫禁城二总管太监崔玉贵。1900年,慈禧听信大臣之言,相信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奇传说,贸然攻打洋人,引得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眼见无法收拾烂摊子,只得选择带着光绪逃向西安。

慈禧临走之前,还未忘记处置恨之入骨的珍妃。她托辞带珍妃上路不便,又以深怕珍妃被洋人侮辱有损皇家颜面为借口,令崔玉贵等太监强行将珍妃投入乐寿堂外的水井之中。可怜珍妃连光绪最后一面都未得见就香消玉殒,其香魂最终又葬于何处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一,俏珍妃入宫得专宠,行事涉足帝后之争,触慈禧底线得重惩。

珍妃出生于1876年,其出身显赫,开明的家风孕育了珍妃活泼灵动,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天性。光绪帝选秀之年,珍妃与姐姐瑾妃同被选入宫中,成了光绪仅有的两名嫔妃。而光绪中宫则是慈禧钦定的亲侄女隆裕皇后。隆裕虽贵为皇后,但光绪自幼生活在慈禧阴影之下,既知隆裕是慈禧安插在身边的眼线,对其是恨屋及乌拒而远之。更何况我们观光绪一后两妃照片,不难看出隆裕与瑾妃确实有些丑陋,珍妃俊俏可爱堪属三人中翘楚。

再有隆裕与瑾妃性情古板木讷,只有活泼聪慧的珍妃犹如一股清新之风令光绪心旌摇曳,可想而知光绪专宠珍妃几乎夜夜相守。慈禧眼见侄女独守空房,自己妄想通过隆裕操控光绪的阴谋落空,她怎能不对珍妃恨得牙痒?但是慈禧阻不住光绪对珍妃的爱,珍妃幼时曾在广州生活一段时间,她见识过许多西方新鲜事物,因而她对国事自有独特的视角主见,其带给光绪的不只是温存,更有与国家陈腐旧规碰撞的新思维。

灵魂相通使光绪视珍妃如知己,对其格外宽容。也正是光绪过度宠爱使珍妃渐生骄奢之气,日常出手阔绰,囊中羞涩时就动起了卖官鬻爵的歪脑筋。珍妃却不知自己行事已触碰慈禧帝后之争的禁忌。慈禧深怕通过珍妃升迁之臣,会成为光绪一党与己为敌。她愤而重罚珍妃褫衣廷杖降为贵人,并连带瑾妃同受刑罚。可是珍妃并未引以为戒,就在光绪推行戊戌变法时,她又为光绪充当与外臣的联络员,深度涉足帝后之争。

也许珍妃是希望光绪掌实权后,自己亦能代替隆裕执掌后宫。只可惜帝后之争,光绪终是失败一方,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瀛台,珍妃也被慈禧禁闭在了冷宫北三所。二,珍妃命丧水井,光绪无法给挚爱安息地只得初葬宫女墓地。珍妃被囚北三所,境遇凄凉寂寞,逢年过节初一十五,还要接受看管老太监代表慈禧的训诫。曾有同情珍妃与光绪的太监,偷偷带着光绪来到北三所,两人隔着窗户互诉别后离情。

也许渴望与光绪重聚就成了支撑珍妃活下去的理由。珍妃苦捱岁月,可是慈禧依旧不想放过她。当八国联军攻来慈禧望风而逃前,珍妃面对咄咄逼人的慈禧,回怼慈禧“你可以逃跑,但皇上要留下来处理国事。”。也许就是珍妃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激怒慈禧使其坚定了杀珍妃之心。珍妃被投入水井而亡,逃跑路上的慈禧亦未得安宁。也许是杀人心虚,慈禧连续多日梦见溺亡的珍妃前来索命。

惊吓之余的慈禧,先派太监崔玉贵暗中返回北京,潜入紫禁城偷偷将珍妃遗体打捞上来,暂时安放一隅,以减少自己的梦魇之症。等得慈禧与八国联军达成协议返京时,时间已悄然划过一年。一直蒙在鼓里的光绪此时才知已与珍妃阴阳两隔,其心顿坠冰窟万念俱灰。他想让珍妃入土为安却无权为她选择安息之地。本来清朝统治者大多自登基时,就为自己选址建陵墓,也许是光绪忤逆慈禧太深之过,慈禧一直未给光绪张罗陵墓之事。

一生皆是傀儡的光绪,连自己陵墓都无权安排,又岂敢违逆慈禧给珍妃另找安息地?只得听从慈禧之令,将珍妃草草葬在了北京城外恩义庄宫女墓地。慈禧将珍妃按照宫女规制草率下葬,但她知道洋人早知珍妃死亡真相,她为掩洋人耳目又追封珍妃为贵妃。可珍妃身后追封位分再高,亦掩不住珍妃花样年华早逝的悲痛,亦掩不住珍妃按照宫女规制下葬的凄凉。

三,光绪致死未能重葬珍妃,唯靠瑾妃将妹妹葬入崇陵妃园。光绪痛失爱妃却无法护其身后事,其心中悲痛郁闷自知。也许他幻想熬过慈禧,等他的陵墓建好再妥善安置珍妃。可其身体每况愈下,1908年光绪与慈禧只差一天前后病逝。直到光绪病逝时,其陵墓尚在修建中,无法达成重葬珍妃的心愿,也许是光绪一生最大遗憾。但紫禁城中痛惜思念珍妃的不只光绪一人,还有瑾妃经常在珍妃井边徘徊为妹妹暗撒热泪,虽说瑾妃很少得光绪宠爱少有存在感,又经常被珍妃牵连受罚。

但瑾妃顾念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其心中对珍妃并无一丝恨意,只有痛彻心扉的悲伤,并对妹妹混迹宫女墓地耿耿于怀,一直静待将珍妃重新入土为安的良机。她终于等得光绪、慈禧以及隆裕皆亡后,成了宫中位分最高说话份量最重的太妃,她终于可以为妹妹重新安排墓地了。她只待清西陵光绪的崇陵完工,就以贵妃规制重新为妹妹出殡,将其葬入崇陵妃园寑。

光绪未了的心愿,终于由瑾妃完成了。虽说光绪与珍妃这对恩爱夫妻未能死同穴,但珍妃终于得入皇陵妃园,亦算是与光绪遥相伴,心意相通犹无憾。珍妃墓至今依旧在青山绿水掩映下完好无损,悠然诉说着清宫旧事。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西双版纳哪里最值得去?

西双版纳,它位于我国云南省的最南端,主要聚居少数民族—傣族,并且这里的房子都是以傣族为代表性的竹楼,很有当地特色,冬暖夏凉。傣族饭也很有特色,一定要尝尝。每年4月13日-15日都是当地的泼水节,而且也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去旅游的话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西双版纳日温差很大,尤其是带小孩子或者带老人去旅游的,一定要带个薄外套(防汗防潮那种),还有感冒药也最好带上,(我当时就是攒着自己年轻,不注意,感冒了,还是热感冒,难受死了),还有防蚊虫叮咬的药,最好带喷雾的,白天随身携带,尤其是小孩隔几个小时就碰下,以防虫子不小心盯上(由于这里是热带湿润雨林气候,虫子出现频繁,个人建议,最好带上,虽然有点累赘)小知识点:“西双版纳”中的“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意为十二个行政区的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去玩时候才知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呀!和我一样不知道和想了解的可以看下哈)好了,接下来介绍景点啦!西双版纳野象谷这个地方给我印象挺深,挺好玩的。

可以欣赏大象表演,还可以与大象进行亲密互动,野象谷里还有蛇园,可以观赏各种各样的蛇,他们还有一种蛇和乌鸡熬的“龙凤汤”,我不喜欢蛇,所以没尝,听说很补,喜欢的人可以尝尝。还有个蝴蝶园,在那里可以看蝴蝶和还有买蝴蝶工艺品的,女孩子还是比较喜欢这些的,还有你可以跟随野象看他们观赏原始深林等等票价:门票60元,(要坐索道的话一个人50元)开放时间:8:00—18:00(最好早上就去,里面活动挺多)西双版纳傣族园这里有5个傣族原始村寨,很值得看,每天上午都有专门的广场泼水活动,还有烧烤活动,购物区,漏天剧场等等,并且这里晚上还有歌舞表演,是傣族特色表演(很好看,但是有有偿的,票价在120—280元之间,可以选择)在这里还可以尝傣族特色的香竹饭,烤竹鼠肉(吃这个真的需要勇气)门票:100元一个人;1.2米以下免费,1.2-1.4米50元泼水活动如果租衣服的话40元一人开始时间:8:00-18:00景洪漫听公园这是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由傣王室文化,傣族民俗文化及佛教文化著称,值得看一看。

以前它是傣王的御花园,里面还有周恩来总理的泼水铜像。门票:45元起还可以看野猪,野熊,孔雀等等,每天晚上还会有篝火晚会(每天18:55入场21:00结束),一般价格200元,我觉得选这个价格就可以了,虽然有贵的,但我觉得没必要(个人建议)里面包含了迎宾,自助晚餐,舞台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个强烈推荐,很有意思。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热带沟谷雨林,主要是里面有孔雀繁殖基地,还有猴子基地,还有双龙白塔,花岗岩浮雕以及大型的歌舞演出,民族风情烧烤场等等,我都没逛完,太大了,有50多个景点。门票:60元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在这里是真真切切亲身体会大自然,不太适合孩子和老人,有点累,这里有点进化心灵吧,我爸妈觉得无聊,适合我们年轻人放松心情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104元起澜沧江漂流很刺激,尤其适合年轻人开放时间:8:00-18:00票价单程漂流160元,双程200元除了我说的,大家认为西双版纳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哟!)。

宋徽宗历史贡献是什么?

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让人唏嘘不止。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历代帝王中,爱艺术的皇帝一大堆,比如唐太宗、李后主、乾隆,但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宋徽宗。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毫无建树,在艺术上却造诣颇深,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丹青造诣堪称登峰造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文学、书画等艺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宋朝的绘画艺术独步中国各个朝代,这与宋徽宗的亲历亲为,亲自进行制度设计,对画家的亲切关怀指导,对宫廷画院进行改革,设置考试制度有直接关系。本文重点介绍宋微宗在美术绘画方面的突出历史贡献。赵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不仅表现于自己具有卓绝的艺术天才,创作出大量传世的诗书画杰作;而且,由于他非常重视文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凭借其特殊地位和卓越才能,成功地改善、 强化了北宋画院制度,积极培养艺术人材,为繁荣北宋末年以至后世的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代都有一些帝王喜爱鉴藏书画,有的还参与创作,但像宋徽宗那样,以全副身心投入到书画事业中去,并能把个人的爱好广泛而深入地推广到全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去,使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却是独一无二的。这方面的建树,突出表现在他对宫廷画院的改革与建设上。宋徽宗登基后,继承前代西蜀和南唐的传统,在宫廷中建立了翰林书画院,组织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直接为宫廷服务。

作为画院的直接的组织领导者,宋徽宗按照自己的艺术旨趣和鉴赏标准,实施了一系列颇具创造性的革新措施,为它订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在画学、考试、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改革。宋徽宗改画院征召体制为考试录取,正式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像选高级官员一样,开科取士。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前朝帝王仅仅是将画院看作一种服役机构,徽宗则从长远建设出 发,从人材培养、艺术发展的高度去建设画院。

他采取了“旧人旧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区别对待方针,除前代留下的已在院内供职的知名画家外,其余全部通过考试录取。由于徽宗本人深谙绘画艺术,他所招纳的人才自然也是高标准的。在国子监增设画学,共设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评画标准。据《宋史》记载,当时四方考生源源而来,盛况空前。

丝毫不下于今天的美术院校联考,有幸中选者为百里挑一。考试时,宋徽宗亲自监考,有时亲自出题。他取古人诗句为题,令考生作画,用以测试学生对于诗画结合,诗情画意的理解能力。要求作画者能够先读懂直至深悟诗句的境界,然后再把它化为可视的画面,考题如“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等等。

在试绘“踏花归去马蹄香”诗意时,许多人只是着意于描写归马落花,就题作题;有一位聪明的画家,却只画几只蝴蝶,在马蹄后面飞逐,便巧妙地暗出抽象的花香。宋微宗亲自点评这个画作意境好。对于“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考题,许多人都是画一个空船,或者船头立着一只水鸟,以表示船上无人。但取得第一名的,却画了一个舟子在船尾酣然睡去,身边放置一根笛子,说明并非无人,只是无人渡”而已,这样,就更加切题,而且意境深远。

如,画“深山藏古寺”一题,立意原在“藏”字上,不须费气力去写丛林、古刹,只要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就足以凸显画题了。要作好这种富有意境和情趣的试题,应试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富于独创精神,否则难以夺魁、入选,正如《萤窗丛谈》所说的:“夫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所谓“超拔”就是创意新颖,不蹈袭前人;观察能力、思想感情、技巧修养都须有过人之处。

上述绘画的技巧和意境,宋徽宗通常在成绩出来后,结合题目,对考生当面进行点评。因为赵佶本人诗书画兼,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他有时亲自去画院给考生讲课,他在教学中也并非单纯地传授艺术技法,而是全面讲授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中包括《说文》、《尔雅》、《释名》等学术研究,赵佶特别重视对于青年画家的培养,他看到画院学生王希孟很有天才,便亲自教授他笔法,使之迅速成长,终于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这样优秀的鸿篇巨制,殊不知,在这幅名画当中,有宋微宗的指导之功。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亲自检查指导,要求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符合物理,不倚傍前人。龙德宫建成后,赵佶亲自前往验收壁画,看到有一枝月季花,画出了春天中午的形态,他表示满意,立即赐予作画的青年画家 “服绯”。他告诉大家,月季开花“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对于“动植之物”,必须细致观察,以求“曲尽其性”。

还有一次,他要一位画家画孔雀开屏,画了几次他都不满意,原因是,孔雀开屏升高时一定先要举左脚,而画家却都画成抬右脚了。赵佶不仅重视写生,还讲究物理法度。他曾画过鹤的二十种不同姿态。在这些方面,影响了当时画院以至整个时代的院画风格。书画院中的学生身份各有等差,一般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级。对学品兼优者依次晋升。

画家被录取之后,根据其文化修养和出身的不同,分为“士流”(大夫出身的)与“杂流”(从民间工匠选入的),“别其斋以居之”。“士流”可以转作其他的行政官员,而“杂流”不行。同时,按照成绩的高下,对每个学员分别授以不同的职称,其名目有画学生、供奉、祗候、待诏、艺学、画学正等。经过每月的“私试”和每年的“公试”,随时进行遴选、拔升。

宋朝以前,宫廷画家的地位、待遇都是非常低的,即使是后来办了画院,情况有所改善,较之其他文化部门仍然差很大一截。这和前代帝王把那些画家只看成服务工具,“俳优蓄之”有直接关系。到了宋徽宗手下,他们被作为艺术人才、创作力量来看待,这就有天壤之别了。政和、宣和年间,赵佶取消旧制,特意恩准书画两院的人员和其他文官一样,不但可以服绯紫,而且能够佩戴鱼袋(一种代表身份等级的金质或银质的鱼形装饰);有的画家还授予官衔。

在朝廷序班上,画院为首,书院次之,而后才是琴院、棋院、百工等。领取薪棒,画、书两院称为“俸直”,其他诸院叫做“食钱”。由于待遇优厚,一般画家都把能够进入画院引为荣幸。在皇帝的亲切关怀和不懈努力下,当时画院与画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具备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体制,对于以后的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教学、画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是画院,其实与后世常见的那种单一的、松散的画家组合不同,而是一所由皇帝亲自领导、亲自执教,完全按照其旨意办学的名副其实的高等艺术学校。其办学成就是巨大的,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比。一是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如:王希孟、张希颜、费道宁、戴琬、王道亨、韩若拙、赵宣、富燮、刘益、黄宗道、田逸民、赵廉、和成忠、马贲、孟应之、宣亨、卢章、张戬、刘坚、李希成等人,都是宣和画院的名家。

即如南渡后的代表性画家李唐、刘宗古、李端、李迪、苏汉臣、朱锐等,也都是宣和年间的画院待诏。二是由于画院采用了考试制度,不少来自民间的优秀画家,被录入画院,故而很多具有民间风格的作品,也在画院中出现,使民间风格在画院中占有相当地位。三是由于画院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诗、书方面修养,从而开拓了绘画的新境地,使文人画日益繁荣,画院体制更加完备。

四是在推进书画鉴藏和金石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赵佶对于艺术珍品酷爱到极点,即位不久,即派心腹宦官去全国各地搜罗古器物和书画名迹。《画继》记载:宣和殿御阁有展子虔《四载图》,最为高品,上每爱玩,或终日不舍,但恨止有三图,其水行一图,待补遗耳。一日中使至洛,忽闻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观,既见,则愕曰:“御阁正欠此一图”。

登时进入。在徽宗皇帝的刻意搜求下,秘府收藏之富百倍于先朝。同时,他还组织画院画家临摹了许多内府收藏的名迹,为保存与赓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作出了颇多贡献。流传至今的传统绘画作品 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宋代的摹作才为后世所知闻的。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宣和博古图》、《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的编著。 这些具有画史与画学理论研究丰富内涵的著作,对于后世美术事业的发展,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你听过最凄美的诗句是什么?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明朝疆域的最北边,到底在什么地方?

后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搞清楚了明朝的北部边界。长期以来,一直把明朝的北部边界视作未知疆域。在国内出版的各种历史类地图上,均把北部边界用一条直线表示。一条直线,给明朝疆域留下了太多问号?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们对这个未知区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表现在近年来,以清粉为代表的实际控制论,唱衰明朝版图,不承认明朝疆域的合法性和辽阔性,欲图给满清版图论涂脂抹粉,彻底抹黑明朝,为满清窃取明朝政权寻找法理依据。

但是,他们要失望了!通过历史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明朝北部边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搞清楚明朝北部边界,对争论的沸沸扬扬的明朝疆域有着现实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明朝版图究竟是多大?一直困扰着学者!究竟是900万?还是1000万?亦或是1200万?如果彻底搞清楚明朝北部边界的位置,不仅上述困扰可迎刃而解,更可以此为突破口,正面回击清粉们长期抹黑明朝疆域所谓“地图开疆”的冷嘲热讽。

于是,一个人群的活动范围出现在学者的视线范围之内。这个人群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被称作“楚科奇人”。历史学者指出,他们正是明朝北部疆域的重要实践者和见证者!原来,今天的楚科奇人,就是明朝时期的“北山女真人”!过去,因为一直未能搞清楚他们的活动范围,而被史学界频频定为疑点。这个疑点和“女真人”有着太多的联系。

由于满清入关后,对本民族的起源讳莫如深,并把明朝关于女真记载的大量史料销毁,关于“女真”的记载语焉不详,并讳莫如深。直到后世用《满洲源流考》替代女真历史,但已经被学者证实,这是一段并不可靠的贴金美化的伪装历史,不是历史事实。明末的几只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是我们所熟知的,但另一只女真,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女真部落叫,北山女真!并不是忽略了它的存在,而是对它的记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满清毁灭明朝历史档案,造成了这段历史真相已经全无。专家努力探寻,最终找到了大致方向。楚科奇人居住在楚科奇半岛,其活动势力范围在50万~100万平方公里。楚科奇人在俄国人南下中,曾经英勇战斗,挫败了俄国人的旨在吞并北中国的“黄俄罗斯计划”,被誉为不可征服的“战斗民族”。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皇室被处决,楚科奇人归顺了前苏联,今天属于俄罗斯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历史上的楚科奇人是中国人,叫北山女真!他们和今天的满族人是近亲!都来自于西伯利亚!这也从侧面证明,历史上的金国女真和建州女真、满族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民族!今天,甚至北极附近也发现有楚科奇人的活动痕迹!所以,明朝版图,还会小吗?!只会更大!1200万的明朝是真实可信的!有人说,明朝很多地方没有“实际控制”,“羁縻控制区域”就不是疆域。

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是典型的以今非古论!事实上,明朝作为当时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将今天存在的周边国家纷纷纳入番薯体系,这本身就意味着古人比我们有智慧。他们通过今天理解不了的方式管理周边国家,形成事实上的联合国,就是今天的当代国际法也不能不承认,明朝对藩属国拥有绝对的主权!这些地区属于明朝!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自觉地用今天的国际法标准做标尺,衡量古人的疆域,用各种变相的“实际控制论”否定古人,这是尊重历史吗?这是典型的以今非古!无论羁縻控制与否,都改变不了,明朝对周边地区和国家发号施令的既成事实!按照这种历史观,北山女真作为明朝臣民,他们的活动区域当然是明朝疆域!我们要清楚一点,明朝的时候是不需要划定边界线的,不然祖先会把边界划到我们今天满意的地方!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

“人间地狱”宁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为何如此可怕?

宁古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现在当地还有一个宁古塔将军旧址和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宁古塔也不是一座监狱,流放过去的人,就是在当地生活,但是却是奴隶身份,日子过的很惨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要蹲到监狱里。宁古塔也不是专门流放女犯人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官员,文人,罪犯,只要皇帝乐意,统统都可以流放到宁古塔。

为什么宁古塔会成为流放犯人之地?宁古塔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为什么会被人称为“人间地狱”?今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为什么宁古塔这么可怕?首先,宁古塔在当时是苦寒之地,环境恶劣,还有大片未开发的原始部落流放,作为一种刑罚,必然是让你去吃苦的,不可能把你流放到一个经济发达之地。早起的时候,朝廷流放犯人选择的都是南蛮之地,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南方已经被完全开发,成为经济发达之地,自然不适合流放。

那清朝就选择了自己的老家,龙兴之地东北。宁古塔位于东北边陲,但也不是最北边。这个地方,方圆百里都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生活的都是野蛮的原始部落。直到康熙年间的时候,才设立了宁古塔将军,附近有8个原始部落投诚过来。宁古塔的自然环境有多么恶劣,当时有个文人吴兆骞,因为科考舞弊案,被流放到宁古塔,他在给其母的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

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透过这段描述,我仿佛就能看到东北老林子里,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其次,流放宁古塔,路途遥远,戴着枷锁、脚镣走3000里的路,途中就是一大折磨在清朝,可没有咱们现在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即便是有马车,一个犯人,也没有资格去坐,全凭两个大脚板子走。而且还是戴着枷锁、脚镣。

路上还不一定能吃饱,睡好。你想想,你走3000里,差大爷们也陪你走3000里,哪个心里没有怨气,这一走就是小半年,新娶的老婆放家里也不放心啊。所以,这一路上,被当差的吆来喝去,随意折磨是常有的事。能坚持走完这3000里路的都不是一般人,一般人走到半路就挂了,除非你家里有矿,给当差的喂饱,你这一路上也许会舒服点。

也许会有人抬杠说:“北京到牡丹江哪里有3000里,明明是1422里”。大哥,你走的是高速,当年可都是泥泞小路,不都得绕圈嘛。另外,也没人规定,流放的一定是从北京出发,也有可能是从广东出发。再次,宁古塔的这种可怕,也少不了文人刻意渲染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不乏一些文人,这些文人一大特长就是会写文章。因为受尽了路途中的苦,又到了一个完全不适应的环境下。

为了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确实在这里受了很大的罪,就用文章极力来描述宁古塔的可怕。比如被流放过去的明末文人王家祯,他在《研堂见闻杂录》写道:“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比如清朝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这个人就很聪明,拿宁古塔和黄泉路对比。

说宁古塔你不知道,但是黄泉路哪个老百姓会不知道。两相对比,更突出了宁古塔的可怕。宁古塔真的这么不堪吗?其实也不是了。那里有很多的宝贝,人参、鹿茸、貂皮,在当时一抓一把,只不过在当时来说没人懂得去开发。被流放过去的人,在当地都干什么关于流放宁古塔,一般人只知道前半句话“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后半句“与披甲人为奴”。

也就是说,去给披甲人当奴隶。那么,这个披甲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披甲人,在满清社会属于最下等的人,一般是清朝的俘虏和俘虏的后代,他们被安排在东北,负责开发满清的龙兴之地。你想想,本身披甲人就是最下等的人,给最下等的人当奴隶,那还有活路吗?有没有活路,得看你有没有本事。在当时,能在宁古塔舒舒服服的活下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文化人,一种是手艺人。

位于边陲的宁古塔,还属于半开化之地。对文化和手艺的渴求是很旺盛的,所以,文化人和手艺人,来到宁古塔一般都会高看一眼,甚至高薪聘请,担任教科文卫方面的专家领导。比如上面提到的诗人吴兆谦,来到宁古塔以后,被当地人请去当教书先生,因为文采出众,后来被官府的人挖了去当幕僚。在宁古塔生活20年后,吴兆谦临死前甚至还有点怀念那里的生活。

比如绍兴人杨越,因为犯事被流放到宁古塔,他和老婆两个人一起去了。因为杨越会做绍兴小吃,就在当地做了一些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来越多,有钱能使鬼推磨,夫妻俩人在宁古塔没受一点罪,反而成了人上人。当然,如果你没文化、没技术、没手艺,那么不好意思,最重的体力活在等着你,修路,开荒,挖矿,当牛马一样的使唤。

秦灭六国时的名将众多,但是14年后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章邯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军伐齐 。秦军从齐国北部发起进攻,势如破竹,很快近抵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不战而降,曾经强盛的齐国顷刻间土崩瓦解。早在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开始了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前230年,秦军一举攻破韩国国都郑(今河南新郑),韩国成了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公元前228年,秦国名将王翦大破赵军,并攻破赵都邯郸,赵亡。前226年,秦将王翦攻破燕国国都蓟(今北京),逼迫燕王喜诛杀燕太子丹。燕王喜被迫迁往辽东。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灭魏,与魏军鏖战3个月后, 王贲掘引黄河水冲淹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破城后执杀魏王,将魏纳入秦的版图。紧接着秦王派大将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被楚将项燕挫败,无功而返。

秦王重新起用宿将王翦,经过两年多的攻战、对峙,楚军撤退,王翦乘势率军直捣楚国新都寿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王被俘,楚国灭亡。前226年,秦王再派老将王翦率军攻燕,很快攻破燕都蓟,燕王喜北逃辽东,4年后被秦军生俘,燕国灭亡。到前221年,大将王贲率军灭掉齐国 。至此,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终告结束。秦王嬴政用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集权制王国。

秦国之所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削平六国,统一天下,主要靠的是一大群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王翦、王贲、李信、王离、蒙武、蒙恬、尉缭子、屠睢等等。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的能力和战功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按史书的记载,秦始皇灭六国时他年纪就已经很老了,虽然屡建奇功,灭掉好几个国家,但估计秦朝统一中国后不久他就离世了。

其子王贲军事能力也很强,但秦国底定天下后他似乎就很少率军征战了,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里是公元前219年,被封通武侯的王贲和众大臣一起陪秦始皇东巡。秦二世继位时王贲就销声匿迹了,估计也已去世了。否则,后来也轮不到军事能力远不如父祖的王离去接管蒙恬的戍边部队,因此有学者推断在蒙恬统军北击匈奴时王贲就已不在人世了。

剩下几位名将的能力比王翦、王贲就差了一个档次。李信在率军伐楚时曾经大败亏输,后虽参加了灭齐之战,但似乎不为秦王所重用了。到秦末大乱时,即便他还活着,估计也轮不到他去统辖大军了。尉缭子虽被始皇封为太尉,但他在秦国统一天下不久就辞官归隐了。桓齮是个败军之将,肯定不会受重用,在随军灭赵后就消失不见了,估计被始皇弃用了。

蒙武、蒙毅、蒙恬父子都是有勇有谋之士,但蒙武早已死去,蒙毅又被赵高冤杀,而战功赫赫的蒙恬则因李斯、赵高、胡亥阴谋弄权、发动政变,矫诏逼迫蒙恬服毒自尽。本来由蒙恬指挥的30万戍边大军改由王离指挥,到秦末时长城军团也参与平叛,但作战实力已经今不如昔、大打折扣了。到秦末大起义时,秦军名将死的死、老的老、被弃用的被弃用,只剩些二流将领比如王离、李由等人在独撑危局,结果可想而知了。

仅短短15年时间,强大的秦王朝便灰飞烟灭,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是有其深刻原因的。政治方面,绝对的君主集权制的建立,实行郡县制和其他维护大一统及中央集权的制度,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肯定是起到解放作用的。 但秦统一天下后,原来的老秦人并未获利,同时原六国的贵族和平民也被强制纳入秦律的管制,很明显,秦灭六国统一天下除了秦始皇被戴上“千古一帝”的冠冕外,其他的社会阶层都没有获得实际利益:各种赋役多如牛毛,长城、驰道、骊山大墓、阿房宫等宏大工程又使民众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赵高被清除后,六国旧贵族也完全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

加上秦法严酷,杀人如麻,一个被国内所有阶层都怨恨的政权,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军事方面(包括人才),秦末大乱前秦军的力量依然强大,但是征服、开发岭南征用了50万秦卒,北御匈奴又占去了30万精锐,导致关中、中原空虚,以至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并迅速壮大后,朝廷竟无兵可调,只能依靠章邯率20万修陵刑徒与义军作战。

章邯本是收税官,并非武将,但他在秦军将星凋零的不利局势下临危受命,却也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军事指挥才能。一个文官,临时披上战袍,率领一群修陵、修宫殿的刑徒上阵杀敌,却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史载,章邯“ 击破周章军而走,杀章曹阳”、“(章邯)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北击赵王歇于巨鹿”。 他虽不比王翦、王贲、蒙恬,但远强于李信、王离等辈,绝对算得上秦朝的最后一位名将了。


文章TAG:盘点10部紧凑刺激的高分谍战电影  最囚游戏能北边是哪里  盘点  紧凑  刺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