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德国在二战前夕以及二战之初的确是极力试图避免两线作战的:1936年3月2日德军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是德国试图挣脱一战后战胜国束缚德国的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尝试,当德国发现英、法并未就此有所反应之后胆子也就打了起来,于是在1938年3月15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大约6个月后希特勒又提出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领土要求作为对英、法的试探。

德国为什么会在二战中失败?

德国为什么会在二战中失败

导致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地缘上的原因,有战略上的原因,甚至还有天气上的原因,如果要逐一分析出来足够写一本书了。既然题目问的是二战德国失败的真正原因,那么我们就只对导致德国战败的根本决定性原因进行探讨,至于那些具体战争过程中偶然性的因素就不过多深究了。德国就疆域、人口来说充其量算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但靠着德意志民族与生俱来的严谨性格愣是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但放眼世界德国是难以和美国、苏联这样庞大的国家持久抗衡的,即使是已经在走下坡路的大英帝国凭借其遍及全球的殖民地其实也掌握着比德国丰富得多的战争资源。如果我们将德国这种中等大小体量的国家与其对手美、苏这种具备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各自的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差距之大: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而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则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以凭借闪电战征服西欧的德国在钢产量和发电量上也是远远落后于美国,即使是相比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苏联也只是略占优势,然而后者所具有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力数量是德国完全无法企及的,以致于当苏德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后德国赫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苏联的人海洪流中——这还不仅仅只是单纯指苏军在前线拼人海战术,与此同时在后方苏联利用自己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源源不断生产出粮食、被服、药品和武器并将其不断送往前线,而德军的后勤补给很快就随着战线越拉越长而日益捉襟见肘。

自此之后德国用了4年时间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高了200%,然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军工规模扩张了整整19倍,到1944年美国的军火产量已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武器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与此同时苏联也奋起直追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升至德国的90%,尽管直到此时苏联的工业技术仍不及德国,然而仅仅是庞大的体量就给德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当德军越过斯摩棱斯克-基辅一线后尽管此时的苏军在德军面前一触即溃,然而德军已然因为战线过长而出现后勤乏力的现象,步兵和辅助单位开始因补给不继、交通状况不良而导致非战斗性减员日益增长,装甲部队一开始还能自行向东突破,然而不久之后也需要停下来休整维修。

元首希特勒虽然是一个战争狂魔,但不得不承认他能从一个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帝国元首并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必有其过人之处。严格意义上希特勒是一个很会包装自己很会作秀的人物,他善于运用政治宣传策略夺取政权,是一个极其精明的政治家,至于在军事领域也不能说他完全一无是处,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还远远谈不上优秀。

就是这位精明的政治家兼合格的军事家却十分喜欢坐在办公室越级指挥前线战斗,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就因为他的错误指挥使英法联军得以撤回本土,从而为以后反击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当然希特勒这种越级指挥并不完全是他个人性格使然,而是与当时德国国内以希特勒为核心的纳粹党和德国国防军的将领之间的利益分歧密切相关:国防军将领们秉承的是职业军人的素养——在他们眼中打胜仗就是一切,然而希特勒却不能不考虑前线战争对纳粹的政治影响

希特勒担心如果不对前线将领的军事行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就会导致自身权力被架空,另一方面纳粹的种族理论也影响到德军的军事行动和德国的外交行动——因为德国的外交方针已不再完全是基于现实的国家利益考量,而是怀有强烈的种族偏见。事实上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的外交行动和军事行动一直呈现出矛盾纠结的状态,这实际上德国内部以希特勒为核心的纳粹党和德国职业政客、军人之间博弈的结果,也可以解读成是纳粹种族理论与对德国现实处境的理性分析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极大降低了德国军事行动和外交行动的效率,使德国一再在关键的战略节点上出现重大失误。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可谓四战之地——敌人可以从任一方向攻入德国。对德国而言最佳选择莫过于安抚住西线的美、英、法,全力以赴战胜苏联,然后再回师出兵西线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安抚苏联,抓紧时间以闪电战模式解决西线战役,至于远隔大洋的美国最好别去招惹为好。尤其是考虑到德国历史上已经历过一战时的两线作战格局,因此更该吸取经验教训。

事实上德国在二战前夕以及二战之初的确是极力试图避免两线作战的:1936年3月2日德军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是德国试图挣脱一战后战胜国束缚德国的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尝试,然而当德国发现英、法并未就此有所反应之后胆子也就打了起来,于是在1938年3月15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大约6个月后希特勒又提出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领土要求作为对英、法的试探。

直到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波兰后英、法才对德宣战,然而当德军大举入侵波兰之时已对德宣战的英法联军却在西线几乎一枪未放,以致于时人戏称当时的西线战场为静坐战。这时的德军也集中兵力于波兰战争,而不主动发起对英法联军的挑衅,直到1940年5月10日已占领波兰的德国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发起突然打击才终结了静坐战。

在发动波兰战役前夕的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波兰战役中德军甚至与苏军共同出兵波兰,从而避免使自己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然而也许是因为二战初期闪电战的成功使德国决策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在尚未解决英国问题的情况下贸然出兵苏联,又在珍珠港事件后和日本保持步调一致对美宣战。

当苏、美相继参战后德国战败实际上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以德国有限的国力却要单挑美、苏、英三个巨无霸,不要指望日本和意大利: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又擅自开辟对美国的太平洋战场,早已是自顾不暇;至于意大利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如果轴心国真要会师一处相互配合的话,那么1942年应该是最佳时机:如果在这一年日本在占领东南亚后向西进军——自海路席卷印度洋、同时在陆上攻击印度;德军则在全力争夺乌克兰油田的同时强化在北非的兵力,那么就有可能将各自的控制范围联结起来。

一旦德、日成功在中东会师将会使中、苏这两个同盟国阵营中的陆权人力资源大国同外围的美、英这两个海权经贸大国隔绝开,从而使同盟国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无法相互配合。然而这只是德、日两国一厢情愿的设计而已,事实上当时德、日两国都已达到自己扩张的极限:日本不可能在同中、美对抗的同时还有余力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德国也不可能在乌克兰和北非两个方向同时出击。

所以关于二战时期德、日中东会师的计划始终只停留在纸面上。除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反抗所起的牵制作用之外德国自身的战略判断也使德、日中东会师的计划始终无法落实:德国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抵抗意志,以致于在没结束对英国的作战之前就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然而德国盲目迷信于闪电战的威力,并没对冬季作战做好应有的准备,结果当莫斯科战役爆发时大雪已阻断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缺少冬衣的德军受阻于莫斯科近郊。

在经历从1941年6月到次年1月底的战争后德军在东线损失了94万官兵、3000辆坦克、10万辆汽车和2500架飞机,这意味着苏德开战时德国陆军总兵力的1/3都已损失。与此同时未能被德国拿下的英国给德国占领区造成了重大的隐患。此时的英国坚守着北非和中东地区,如果一举扫平南线,占领苏伊士运河,不仅将使英国实力大损,还可以继而占领整个中东,威胁苏联的补给线。

一旦这个局面打开之后美国将被迫开辟非洲战场,德国在西线的威胁也将减轻,而苏联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至此,如果此时占领东南亚的日本能向西进军印度洋,那么就有可能实现德、日中东会师的计划。然而德国高层不知是对于意大利人过于信任,还是对于南线过于轻视,也许更大的可能性是被东线战场闹得心烦意乱,以致于始终缺乏对南线的长远战略规划。

战争前线手机怎么进不去?

战争前线手机版怎么进不去

1、没有安装Googleplay  这是我的战争手机版是一款国外生存手游,目前刚刚登陆移动平台,很多玩家下载安卓版本需要手机安装谷歌套件才能正常运行,或者玩家下载完自后如果打不开可以多试几次,真的进不去之后就需要安装谷歌三件套了。  2、手机内存问题  玩家运行这是我的战争手机版的设备可能因为内存不足,导致游戏打不开,如果是这个问题可以清理一下你的设备内存,将你不需要的软件关闭或者卸载,保证手机足够的内存即可。

  3、手机系统版本过低  这是我的战争手机版运行的系统一般支持ios6以上版本,如果玩家的系统版本过低就会导致游戏打不开,所以是这种情况就需要升级你的游戏版本了,不过建议升级到你的版本至ios7以上,可以获得更佳的体验。  4、安装包问题  这是我的战争手机版目前刚刚登陆移动平台,有部分玩家在之前就在一些小网站下载了手机版,下载之后你会发现游戏是打不开的,所以玩家应该去正规的平台下载正确的安装包,安装之后就可以正常进入了。


文章TAG:《二战前线》评测  二战前线怎么打不开  二战  前线  评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