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奥马哈海滩之兽”的战绩早就被证明是假的了,不过是一个德国军迷的虚假言论加上媒体的炒作而已。第三,奥马哈海滩的地形易守难攻,也增加了攻击的难度。而缺乏防空能力的炮兵阵地在敌军的空中打击面前,是完全没有手之力的!例如,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参与反击的我军动用了陆军最大的杀器——德国32倍150毫米榴弹炮,由九门150毫米榴弹炮组成的炮兵营,秘密进入战场,设定方位后立刻向日军阵地开火射击,巨大的杀伤力炸的日军人仰马翻。

你认为最帅的机枪是那款?

我曾使用过转盘机枪和56一1式班用轻机枪。相比之下,我更喜欢56一1式班用轻机枪,因为56一1式班用轻机枪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操作,故障少,精度髙。在训练民兵期间,我的学员在短时间训练后,均能打点射,且不跑弹,优秀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我的冲锋枪被炸坏后,我就是用56一1式班用机枪杀敌立功的。

考古学家发现的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

一、诅咒。面对着一个9岁女孩的棺椁,考古专家们犹豫了。棺椁精致漂亮,棺盖上却刻着阴森森四个大字“开者即死”!虽然大家都相信无神论,可是面对诅咒。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淡定自若、完全无视。这四个大字使整座坟墓笼罩在了阴森诡异的气氛当中。这四个字刻得非常潦草,漫不经心,与整个墓室奢华考究的风格完全不匹配,应该不是宠溺她的家人所为。

那么到底是谁在女孩的棺椁上刻上这句诅咒呢?细思极恐。专家们也明白了,为什么经历了千年岁月,这座墓地竟然没有被盗墓贼破坏,想来这个诅咒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女孩的生平刻录在墓志铭上,她叫做李静训,字小孩,是一个集富二代、官二代、权二代于一身,与皇帝为直系亲属,具有显赫出身的天之娇女。她的祖父李崇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父亲李敏受隋文帝杨坚的喜爱,从小在皇宫里长大。而她的外祖母是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杨坚之女。李小孩从小跟着外祖母杨丽华一起长大,备受宠爱。可惜9岁时死去,杨丽华悲痛欲绝,对她进行了厚葬。李小孩的这具棺材是绝对的私家定制。这是一具石棺,远看就是一座殿堂,中间被雕成了门,门的两侧还刻有两名身材窈窕的侍女,一个用手捧着托盘,一个用手扶着垂下的裙带。

显然李小孩的家人想让她在另一个世界永享尊荣。面对这样一具刻着阴森诅咒的奢华棺椁,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也不禁后背一凉。斟酌再三后,他们还是打开了石棺的棺盖。珠光宝气冲棺而出,琳琅满目,耀眼之极。各种金首饰、玉器、丝绸制品,甚至还有来自波斯的银币和香水。构成了一个微缩版的人间繁华。二、残忍人殉。秦公一号大墓堪称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也是让人感觉最毛骨悚然的一次考古过程。这座墓地中的殉人数量,简直触目惊心。墓地的发现很有戏剧性,陕西宝鸡凤翔有块土地,无论什么时节收成都很差,有人在这里挖土的时候,发现挖出的土竟然有几种颜色。考古专家听说此事,立即意识到这块土地下面可能有墓葬,那些土正是墓葬的夯土,与普通土壤的颜色不同。果然,这块土地下挖出了一个轰动中外的大墓地。

尽管经过多次盗挖,墓中仍然有3500多件珍贵文物。而最让专家们震惊的,就是毛骨悚然的惨烈人殉。在秦公一号大墓椁室周围摆放着两个等级的人殉166个,分为箱殉和匣殉,有规则地呈东西向摆放。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166个人竟然是自愿殉葬的!墓葬填土中还发现人牲20个,位置杂乱无章,无棺无椁。看来是在大墓封埋时,被砍杀后用于祭祀的。

186具殉人尸骨的出现让考古现场出现一种恐惧的气氛。想想那些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被剥夺了生命,埋入幽暗阴森的地下,该是多么血腥残忍的事情!三、疑似穿越。杭州战国古墓中,一道强烈的光晃花了考古专家的眼,发光的古怪东西让人毛骨悚然:莫非真有人穿越到两千年前?专家将这件古怪东西擦拭干净,晶莹剔透,造型简洁,这竟然...竟然是一个啤酒玻璃杯!在现在的生活中,这种玻璃杯简直是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

可是,在两千年前,连铁器都没有的年代,根本就没有玻璃!事实上,直到清朝,制造玻璃杯子的技术才在中国出现。于是,矿物专家应邀前来鉴定,如此清澈,如此通透,这是高纯度天然水晶,而且是完整的一大块!更多的疑问浮上众人心头。天然水晶从哪里来?这样大块、高纯度的天然水晶在国内现在根本找不出来。而古书上也并未记载过曾经有过这样的水晶,考古界也从未发现过其他由这样的水晶制造出来的物品。

难道这是从古至今偶然发现的唯一一块天然大水晶?水晶杯子的芯子是如何挖掉的?既然这是一块天然水晶制成的杯子,杯芯是如何挖出来的?古人对玉石的雕琢非常有经验,可是水晶的硬度远高于玉石。特别是杯子上宽下窄,手根本无法伸进去。即使是现代工艺,想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雕刻打磨也非易事,更何况工具和工艺水平都极其有限的两千年前,如何完成这样的杯子,实在是个难题!墓主人为何要做这样一个杯子?有什么用处?有人说这是祭祀用的礼器,可是从已经出土的各种礼器来看,古人们对祭祀是相当重视,唯恐不够隆重。

因此礼器上总是雕刻和装饰着繁复的纹饰。而这只水晶杯子上简洁光滑,一丝花纹也没有,完全没有礼器应该有的气质!难道这只是墓主人用来喝水的普通杯子?这又让人相当惊诧,用这么昂贵的天然水晶制作杯子,只是为了喝水,想想这样的思路实在有点奇葩。而且墓主人显然非常珍爱这只杯子,将它带入墓地继续陪伴自己。要说只是个普通的喝水杯,无法让人信服。

墓地主人到底是谁?墓地中没有墓志铭,也没有记录主人生平的文字。这样一只充满现代气息的杯子到底是谁的不得而知。看到它的人,心中难免会浮现出“穿越”二字。水晶杯子留下了很多无法解释的谜题。这些谜题都让考古专家抓心挠肝地想寻找出答案。或许以后会有人能解开这些谜题,也有可能,这些谜题将永远埋没在历史长河中。这该让考古学家多么遗憾!诅咒、血腥残酷、无法破解的谜题都会给考古学家留下心理阴影,如果是你,你会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更为可怕呢?。

二战时,德军的MG-42有多厉害?

MG42是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服役的机枪,它以1500发/分的射速,为它赢得了诸如“撕布机”这样的绰号。当然,让MG42闻名的原因不仅高射速这么简单。1.易于生产作为前一代的MG34,虽然有着较快的900/分的射速,但是它使用的是切削工艺,极其费时费料,一挺12.1公斤的机枪,居然需要由一整块49公斤的金属切削制成,况且它使用了很多贵金属,成本也很高。

而MG42则大量采用金属冲压工艺,节省了很多工时,也很节省金属,制造起来要比其他机枪方便得多。2.结构简单MG34由于工艺十分复杂,射速却很高,这使得它非常容易枪管过热而且容易故障。而MG42的冲压工艺看似粗糙,实际大大增加了MG42的可靠性,不易故障,无论是冰天雪地的苏联,还是炎热的北非,MG42都能非常得心应手。

另外,作为气冷机枪,在射击300发后机枪枪管就会过热,需要更换枪管,MG42可以直接扳开卡榫,将枪身向右旋转,枪管就可以自己滑出,射手甚至无需用手取出,非常方便快捷。这一点是其他机枪无法比拟的。3.强大火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MG42凶猛的火力了。MG42高达1500发的射速,仅仅一个短点射就可以打出15发子弹。

这对于集群目标是非常有效的。MG42的高射速也用在了防空上,将两挺甚至四挺MG42放在特殊的枪架上,用来扫射低空的飞机,虽然作用有限,但是足以看出其强大。为了保证MG42的火力持续,德军给每挺机枪配了300发弹箱和75发弹鼓,有充足的弹药射击敌军,虽然这样的后果需要由额外的士兵背携弹药。在战场上,机枪的任务就是压制敌方士兵,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相比起MG42,英国的布伦射速500发/分,美国的m1919射速400-500发,苏联的捷格加廖夫射速600发/分,这些机枪的火力都远远劣于MG42,而且布伦30发弹匣和捷格加廖夫的75发弹盘的火力持续上也不如MG42,因此盟军士兵经常被MG42狠狠地压制。

4.通用性所谓通用机枪,简单来讲就是轻重两用。MG34可谓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而MG42作为继承者,其这方面的性能更加优秀。MG42在配备两脚架和75发弹鼓时,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方便跟随班排作战。如果使用三脚架和弹链时,就成为重机枪,成为营连支援武器。安装不同脚架的MG42,注意第二张,射手甚至无需露头射击,使得士兵可以边隐蔽边射击,非常安全。

略显奇葩的“人体脚架”,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因为MG42净重只有11公斤左右,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被固定在装甲车辆上的MG机枪,不过其被提供给中东国家使用,有可能是衍生型MG1。当然不仅仅供给步兵使用,MG42还被装在装甲车辆,摩托车和普通车辆上使用,其出色的通用性使得其它轻机枪和重机枪相形见绌。

打仗时是如何知道对面军队的番号的?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初,就因为搞错敌军番号连续出现两次意外事件,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番号问题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军刚刚踏出国门作战时,在战场侦察中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从而在后面加强了侦察与情报工作。但两次事件的结果却是一忧一喜,上演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颇具戏剧性的战斗。(开国中将,39军军长吴信泉)一般说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语言和人种相同,我军通常采用混入侦察、捕俘审讯等方式确定当面敌军番号,尤其是我方卓越的情报工作,很多时候连前述两项工作都免了,内线送来的敌军作战序列和战役布署一清二楚,番号详尽有加。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区,志愿军各部一时还不太适应。1950年10月27日,第38军奉命奔袭60公里消灭熙川以北之敌,情报显示当面之敌为南朝鲜军第8师,其中在熙川城内驻防的只有该师的一个营。38军首长一边急行军一边部署战斗计划,以该军第113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112师负责包抄敌后断其退路,第114师为军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全军上下摩拳擦掌,力求将敌一举合围歼灭。

总攻尚未开始,军前指突然接到了穿插中的第112师急电,在熙川城内发现美军一个团,并且全部是黑人,这个情报让军首长大为吃惊,因为与之前掌握的情况差距太大,根据战前志司提出“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的战术思想,38军前指谨慎起来,随即研究调整部署,因此迟至29日才发起进攻,结果除在熙川外围俘虏了100多个南朝鲜士兵以外,冲进城内才发现空无一人,敌第8师主力已于几个小时之前逃离。

而后的事实证明,所谓熙川驻有美军一个团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第38军两天的贻误使志司“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落空。而熙川战斗是这支四野头号主力入朝的第一仗,正因为弄错敌人番号,在战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战后志司狠批了第38军的动作迟缓,全军官兵憋着一口气发誓要打翻身仗,终于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志愿军还在使用日式武器)两天后的清晨,负责正面进攻的第39军前卫第116师师长汪洋,正在云山城外秘密监视城内敌人的动向,这里驻扎的是南朝鲜军第1师,根据战役部署第39军应该在穿插部队到位后,于当日晚7时发起突袭。中午刚过,前沿潜伏的侦察员汇报说城内敌人打起背包有逃跑的迹象,为不失战机,第39军军长吴信泉决心提前发起攻击,11月1日下午5时,我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斗打起来就感觉有些不太对头,敌人的抵抗和火力都超乎战前预料,志愿军战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猛打猛冲,接近了才发现敌人是一水的高鼻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原来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已经与南朝鲜军换防,但我军侦察员没能确认这一情况和弄清番号,把敌人换防的过程误以为是要逃跑。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第39军一面积极组织部队围歼美军第8团,一面派出部队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

诺曼底登陆,盟军集结288万大军最后伤亡是多少

不要轻易相信某度上的数据,其实在诺曼底登陆战役期间,盟军的陆海空三军总兵力是有所变化的,绝非一成不变288万人那么简单。最直接的证据是,在“D日”之前这288万兵力中只有153万陆军部队(36个满编师),而到了1944年7月19日,登陆法国的盟国陆军已达39个满编师165万余人,难道多出来的师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足以说明,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盟军总兵力一定突破了300万人马,其原因在于,从美国本土、加拿大等英联邦成员国、北非战场调往英国的部队,战役进行期间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开来。

整个英格兰南部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军营,必须考虑它的承受能力,当然,这段时间怀揣美元和巧克力的美国大兵,没少祸害英国姑娘。在登陆的之前,盟军集结的288万人部队当中,陆军共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153万人,其他都是海空军部队人员。诺曼底登陆的盟军不是一股脑冲上海滩的,也没那么大的地方可供上百万人上岸,1944年6月6日的第一波次两栖登陆中,盟军共出动了37万名陆海空军官兵(其中登陆部队176000人),分乘5300艘舰船奔袭诺曼底海滩,天上是12000架各类战机掩护。

(隆美尔在西线)首批15000名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步兵于凌晨6时30分开始抢滩,滩头战斗正式开始,在五处海滩上,根据美国的战争历史中心的纪录是:有4900名美国士兵伤亡,盟军伤亡总数约6500人。先期空投到战线后方的空降部队损失其实更为严重,美军第82空降师伤亡率达76%,第101空降师副师长普拉特将军阵亡,但盟军总算占领了滩头阵地,并开始扩建登陆场。

到7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和1个加拿大师,共100万人马。(美军医护兵)到登陆后第43天时,从诺曼底上陆的盟军共有九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其中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种类明细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D日的登陆行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盟军未能按计划在当天攻占卡昂和瑟堡两个要点,而清醒过来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从加莱甚至是苏德战场调兵驰援诺曼底。

在卡昂的英军和加拿大伞兵遭到了党卫第12装甲师(娃娃师)的拼死抵抗和反击,战况之惨烈远胜诺曼底滩头,战役一致持续到8月8日才告结束,卡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英加和波兰军队伤亡超过50000人。(艾森豪威尔为空降兵壮行)而美军主要负责攻占的瑟堡港同样遭到德军三个师的顽强抵抗,直到6月14日隆美尔违抗希特勒的命令,瑟堡地区的全部守军才全部撤退。

而残余的德军部队一直坚守到6月25日才投降,最终进攻瑟堡的美军伤亡人数还是达到24000人;瑟堡位于诺曼底科唐坦半岛的尖端,德军在撤离前彻底破坏了这一港口,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使用,美国人及时修复并使用了该港口,在7月中旬每天处理物资的能力约为2000吨。美军在攻击另外一个布列塔尼半岛的“眼镜蛇行动”中,主要目标是攻取布雷斯特城区及港口,德军第2伞兵师和两个步兵师约40000人死战不退,该战役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被围困的德军最终选择了投降。

美军在场战役中并没有公布任何伤亡数字,但肯定损失不轻:仅被已方空军误炸的伤亡即多达1000多人,前美军地面部队总司令麦克纳尔中将也被炸身亡。(盟军伤员)这是的战役第一阶段,盟军初步占领了诺曼底海岸防线,从1944年7月3日起进入第二阶段,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德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结果12天里才推进11.2公里,伤亡却高达10000人。

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进攻,在德军的猛烈阻击和遍布地雷和障碍物的道路上推进非常困难,盟军再也无力向前,双方陷入对峙。直到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从侧翼击破德军防线,正面盟军才得以突破,其中为夺取圣洛也付出了近40000人伤亡的高昂代价。而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陷入崩溃边缘。

到7月24日,盟军总计伤亡122000人,其中美军(29000人)、英军(11000人)、加拿大部队(5000)阵亡总数45000人,而德军有近40万军队被粉碎,伤亡和被俘113000人。(艾森豪威尔和巴顿)战役的第三阶段是盟军冲出诺曼底的“法莱斯战役”,从8月10日开始美英军队开始合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主力,即德军“B”集团军群(新任司令莫德尔元帅)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至8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毙俘德军60000余人。

实际上,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理论时间段,是以法莱斯战役结束后盟军渡过塞纳河为标志的(8月20日前后),因此300多万盟军在诺曼底战役期间的伤亡总数应该在130000人以上。在整个西欧战役中,到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为止,美军共阵亡135000余人,负伤365000人,其中的73000人出现在诺曼底战役期间。

在没有炮兵雷达的时候,是怎么判断对方炮兵在哪的?

在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当中,有过这样一个情节: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某师师长姜必达(姜大牙)率领本部官兵入朝作战,原国民党军校科班出身、解放战争中加入我军的陈墨涵担任该师参谋长。一天晚上,该师官兵利用夜色秘密行军,由于在朝鲜战场上夜战是我军最经典的特色,也让美军惊恐万分,因此在夜间经常对可疑地点展开火力袭击。

这一天晚上,姜必达和手下官兵利用夜色在山路上秘密行进,前进途中,志愿军突然遭到连续20多发大口径榴弹炮的袭击,由于这股炮击并没有停顿,而是20多发炮弹几乎在同一时间砸了下来,因此姜必达判断,袭击他们的是美军一个标准榴弹炮营。因为美军一个炮兵营的火炮数量大概也在20门左右。而参谋长陈墨涵根据看到敌方炮弹出膛的火光再到炮弹爆炸,中间相隔了大概20秒,再根据美式榴弹炮每秒650米左右的速度,判断这个炮兵营距离志愿军大概13公里左右,进而该步兵师根据两位师级领导的预测,迅速做好了安全防卫工作。

可以说在炮兵定位雷达问世之前,老兵的经验判断是侦测敌军炮兵方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当然,光靠着人体器官的功能肯定不行,必须还要借用更精密的仪器设备。在近代战争中,寻找敌军炮兵阵地的设备有很多,而其中几个常用的主要设备,就是侦测气球、声测设备和飞机侦查等。所谓侦测气球,在20世纪之前就已经出现,多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侦测气球更成为了主要参战国家的在战场上的重要观测设备。

它通常由热气球或者飞艇类气球组成,地面部队利用钢索控制气球起降,观测员在几千米的高空中,利用更大的视野范围追踪敌军炮兵阵地。由于地球是圆的,地面也成曲面化状态,单纯的在地面观测,视线会受到很大范围的限制,而观测员升入到高空上,方圆几十公里都处于他的视野之下,除非有特殊的障碍物阻挡,否则敌军的炮兵阵地难以隐形。

而声测设备,则是一种特殊的顺风耳,侦查小组通过设备对准不同的方向,侦听所对方向可能传来的炮声,一旦在某个方向听到了炮弹出膛的响声,便立刻以此方向为基准点,开始进行左右角度的移动。通过不同方向角度炮声的分贝程度,来推算出敌军炮兵阵地的精确方向。一旦确定了大概方向,在如同文章开头那样,根据开炮时可能发出的光速和声速,以及炮弹落地爆炸的时间差,来计算敌军炮兵阵地距离己方阵地的距离。

当然,这样的操作较为复杂,也需要一定水平的经验和数学知识。飞机侦察,这就更不用多说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侦察几乎成为了对地面所有军事目标进行侦察的最有力武器,越是掌握制空权的国家,越在这样的侦察对抗中占据上风,毕竟整个天空都是他们的!飞机利用自己的高速度和高空视野,在短时间内横扫整个战场,任何大面积的阵地都难以躲过飞机侦察的眼睛。

更重要的是,随着飞机的发展,加装了机枪和炸弹的飞机更可以在发现敌军炮兵阵地的同时,对敌军炮兵阵地展开火力压制。而缺乏防空能力的炮兵阵地在敌军的空中打击面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例如,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参与反击的我军动用了陆军最大的杀器——德国32倍150毫米榴弹炮,由九门150毫米榴弹炮组成的炮兵营,秘密进入战场,设定方位后立刻向日军阵地开火射击,巨大的杀伤力炸的日军人仰马翻。

甚至日军参加此役被摧毁的30多辆坦克,有相当一部分是毁在这款榴弹炮的射击之下。但受困于空中的劣势,我军的炮兵阵地只能进行不断更换,炮兵部队进行短暂的射击后迅速转移,在寻找新的阵地重新进行炮击准备。正是在这种不断循环的转移之下,日军动用大量飞机进行多日的侦察搜索,也未能有效发现我军炮兵阵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对策,在炮兵定位雷达没有问世之前,炮兵与反炮兵作战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不断拉锯展开。

盟军强攻诺曼底,为何偏偏在奥马哈伤亡惨重?战舰都去哪了?

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共有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个登陆点,其中,奥马哈伤亡惨重最惨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最后确实是靠海军军舰靠近以后实施火力支援,才得以最终突破。第一、在登陆作战开始前,对奥马哈的火力准备不足,这一带德军的工事损失不大。在登陆作战前,盟军海军对各登陆点的德军工事进行了炮击,随即空军也派出飞机进行轰炸。

但是在战前根据情报分析,在奥马哈海滩的霍克角上,德军部署了155毫米火炮。盟军虽然派出了一个突击队去破坏德军的炮兵阵地,但是到登陆战开始时,突击队还是没能完成任务。由于霍克角德军炮兵阵地的存在,盟军负责火力支援的驱逐舰只能在远距离上炮击德军阵地,这直接影响了命中率。而空军则更糟糕,他们轰炸时炸错了目标,所以在盟军开始登陆时,奥马哈海滩附近的德军工事大部分完好无损。

登陆部队展开进攻时自然损失惨重了。第二,进攻时过早的投放了坦克。按照计划,盟军登陆时将在奥马哈海滩投入一支坦克部队,掩护步兵作战。然而在登陆战开始以后,由于过早的投放坦克,实际上大部分坦克根本没能开到岸上。残存的少量坦克无法形成突击,步兵也缺乏掩护,所以进展缓慢。第三,奥马哈海滩的地形易守难攻,也增加了攻击的难度。

奥马哈海滩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着难以攀登的悬崖,再加上海滩上德军又设置了障碍物,严重影响了盟军的登陆工作和部队展开。登陆部队长时间滞留在沙滩上,损失自然也大了。不过在这个危急时刻,盟军的17艘驱逐舰发现陆军部队损失惨重以后,冒着风险靠近海岸,在近距离对德军工事展开炮击。在它们的火力掩护下,登陆部队终于突破了德军的阻碍,顺利登陆。

诺曼底登陆时,美军在奥马哈登陆点为什么损失最惨重?最后是如何攻下来的?

奥马哈海滩有几个非常不利的问题:1.风高浪恶,地形过于狭窄,完全是易守难攻2.德军部队点子硬,扎手3.奥马哈本就不适合抢滩,但它是必须拿下的关键点4.火力准备不彻底,未能有效杀伤德军5.美军自身组织混乱,抢滩后迟迟未能组织有效进攻所以你看,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配合美军,奥马哈海滩怎能损失不惨重呢?看《拯救大兵瑞恩》里,奥马哈海滩挺宽阔的嘛,那崖壁上的德军碉堡军舰飞机不一炮就能轰掉吗?这么说吧,诺曼底其它几个登陆场还真是这德行,没什么很险要的地方,德军一开始的战略就有问题,他们忽略了盟军火力的强度,所以D日一打起来,要么德军工事给炸烂,要么德军顶不住狂轰跑路,要么地形无险可守,盟军一拥而上快速解决战斗,总之,那是真不算难。

比如英军打的黄金海滩,英军连第七装甲师都出动了,是诺曼底中唯一大规模动用装甲部队登陆的,结果他们因为丢失通讯联络,硬是8小时不敢寸进,后来好不容易开始平推了,打到贝辛港看德国人多又不敢动了,硬生生猫了一夜。后来是等天亮了拿缴获的德军电台联系盟军轰炸,这才完成任务。就这,还损失了1500人,如果都像英国这么打,诺曼底登陆能成功就邪了!还有朱诺海滩,这波也是英军打的,不过主攻部队是英属加拿大殖民地的一个步兵师,总共20000多人,而他们对面的只有一个德军海防团。

什么叫海防团呢?海防部队是德军拉来的渣滓炮灰,他们由各种老弱和仆从国甚至敌国的俘虏构成,比如张东健、范冰冰演的那什么《登陆之日》,里面棒子就是被拉去当海防部队了。朱诺海滩就只有一个海防团,这个团的主要兵员构成居然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欧人、西亚人和斯拉夫人,说是战5渣也不为过。结果加拿大第3步兵师吹吹打打硬是损失了1200人才拿下。

上岸基本没打什么仗,难的是水里,英军的冲锋舟是木头的,一打就沉,他们也没像美军那样提前搞工兵开道,结果让水雷炸了个欲仙欲死。剑滩是英军唯一打的出色的一战,这个海滩与城镇是挨着的,旁边就是港口,所以还真没什么难度,再加上前夜空投的伞兵里应外合,英军只付出轻微代价就成功抢滩。难的是后来与朱诺海滩的连接战斗,因为有德军坦克在,英军楞是激战大半天才击退对方,战后统计损失630人,其中一多半是在连通加拿大登陆场时牺牲的。

犹他海滩就没啥说头了,这个滩头只伤亡了197人,简直微不足道。犹他海滩没有险阻,只有沙滩,盟军上岸就平推了德军,然后空降兵也从背后杀了过来,很快结束战斗。所以它也被认为是诺曼底登陆中唯一教科书式的登陆战斗,至少盟军没犯什么错,配合的也很到位,德军也很给面子。到奥马哈海滩这儿就不行了,如果说黄金海滩是、剑滩都是普通难度,朱诺海滩算是个狗策划坑图,犹他海滩是个刷分关,那么奥马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地狱难度。

奥马哈的沿岸全是峭壁,最高处达到30来米,遍布碎石,峭壁下面是20-50来米的沙滩,且潮水情况非常复杂,严重的影响到登陆。德军在崖壁上设置了许多厚重的工事堡垒,遍布岸炮和通用机枪,还安排了大量的狙击手对付攀登的美军,地雷、铁丝网、战壕构成了非常严密的阻隔带。最麻烦的是,美军情报有误,原来的情报是奥马哈因为地势险要,德军只留有一个稀烂的海防团,而实际是隆美尔嗅到了一点不对劲,所以他把352步兵师的主力团调到这来了。

顺带说说,这个352步兵师许多地方将之传为“精锐”,这实际并不恰当,因为这个部队在德军中着实算不上什么厉害部队,它只是上过东线,且1944年时维持了比较完整的建制而已,所以显得比较“精锐”。奥马哈海滩的登陆一开始,美军就陷入了混乱,因为天气恶劣,风浪过大,登陆艇迟迟准备不好,在海中四处打转,平底的LCVP抗浪性极差,许多士兵上船就给摇晕了头,开始整船整船的剧烈呕吐,对战斗力的影响极为严重。

美军的化学战部队也出了岔子,配属给奥马哈作战的化学迫击炮连登陆时就被打死了指挥官,后来接替者也损失惨重,武器装备被遗弃了不少,导致美军没能在滩头建立起白磷弹烟雾遮蔽。这支部队虽然打出了几颗白磷弹,但在当天的大风影响下也很快被吹散了。美军在步兵登陆的同时,还释放了32辆谢尔曼DD水陆坦克,但因为风浪过于极端,这些早期的水陆坦克一下水就被浪吞没了,一连沉了27艘才堪堪爬上海岸,结果还没等它们冲锋,德军一顿炮火又炸趴了两辆,剩下的只能躲在死角顽抗,这让美军失去了直射火力的压制。

就这样,奥马哈海滩的登陆部队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完全无法发动攻击,要么躲在一个侧翼的弧形死角内团团转,要么在沙滩上与德军无意义的对射,死伤甚众。而且美军还失去了统属,士兵的联系被打散,有军官试图归拢身边的人员,但又急又懵的士兵却非要找到自己的团队,完全没得名堂了。被压着打了半晌,美军也连连呼叫了不少支援,但军舰愣是不敢来帮忙,一来两边接站距离过近,怕舰炮误伤,二来根据情报,德军在旁边“霍克角”的高崖上有重炮部队,它们有可能对军舰造成重大威胁,三来海军怀疑德军在海滩埋设有大量水雷。

所以,海军暂时派不上用场了,而负责整个大战场的空军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当时美军的策略是,派出一部分游骑兵部队做敢死队,靠攀登工具去硬爬“霍克角”,做掉德军的重炮。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正僵持着,美军一艘驱逐舰突然怒了,它硬冲到1000米内,对德军阵地进行了炮击,见它没事,美军的其它几艘驱逐舰才跟上并开始了支援。

轰炸过后,奥马哈的德军火力点纷纷受到了明显的压制,部分守军也开始后撤,美军的登陆部队这才找到了机会,开始重整队形,然后以工兵爆破的方式炸开了部分德军路障,然后开始攀爬崖壁并尝试冲击德军建在山顶的工事群。与此同时,游骑兵也从霍克角传来了消息,他们爬上去后发现,这里的“重炮”全是木棍子做的假目标,让德国人给耍了。

于是盟军海军得以放心大胆的继续抵近,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以及12艘驱逐舰,共计17艘军舰开始了放心大胆的火力表演,它们以战列线的方式对德军阵地进行了火力压制和拦阻射击,几乎打崩了德军的阵地。但即便如此,美军步兵仍然在攻崖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伤亡,许多杀伤来自德军快速培训的青年狙击手,这些人虽然是临时培训的,但胜在数量多,装备可靠,打得美军痛不欲生。

战斗最后达到了天黑才正式结束,美军仗着军舰的火力完全打崩了德军352步兵师一部,控制了登陆场。当时美国第五军司令官罗杰将军在岸上指挥所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感谢美国强大的海军!感谢上帝!”说白了,奥马哈海滩根本不是如《拯救大兵瑞恩》里那样靠步兵硬干上去的,这个地方实在是易守难攻,他们主要依靠的还是战舰的火力轰炸,这才得以趁着混乱取胜。

奥马哈海滩怪兽德军士兵海恩·塞弗罗至少打死1千名以上名盟军士兵为什么没有被判死刑?

    这个所谓的“奥马哈海滩之兽”的战绩早就被证明是假的了,不过是一个德国军迷的虚假言论加上媒体的炒作而已。    奥马哈海滩全长约6.4公里,德军在海滩上部署了5个步兵连(满编的话接近9百人),其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15个主要据点中。最东端的据点代号为WN-60,最西端的据点代号为WN-74;共有85挺机枪和60多门火炮,这个所谓的“奥马哈海滩之兽”就在WN-62据点里(即东侧第三个据点,比较靠边了)。

    美军登陆部队总数约8千人,分两个攻击波先后登陆,除了打开缺口后跟进部队进入纵深以外,没有在任何一个据点前聚集过1千人以上的部队。登陆当天,美军一共伤亡了4385名(这是当天的全部伤亡,姑且算是全是在滩头伤亡的吧),其中战死1563名(1483名陆军人员,80名海军人员)。这些伤亡很大一部分都是炮火造成的,还有溺水而亡的也有不少。

如果这个所谓的“奥马哈海滩之兽”一个人就打死了1千余人,那其他那那8百多名德军、84挺机枪和60多门火炮难道都是在打酱油吗?而且美军难道会傻到不会利用海滩的宽度,都挤到这个比较靠边的据点前送死吗?再者就是,按那个传说,这个“奥马哈海滩之兽”是用1万2千发子弹消打死打伤3千多美军(按正常的伤亡比例,如果打死1千多人,那么打伤的至少有2千多),也就是平均不到4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美军。

要知道MG42机枪一个点射就是十多发子弹,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点射要打死打伤3、4个美军,这可能吗?传说中这个“奥马哈海滩之兽”,是在9个小时的时间里打了1万2千发子弹,也就是平均一分钟打两个点射(每分钟22发左右),难道美军会傻到每半分钟用一个战斗小组(3、4个人)以密集队形冲锋,让他用一个点射全部消灭吗?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这么荒谬的事是不可能的。


文章TAG:面对奥马哈海滩这片杀戮战场  奥马哈怪兽怎么被俘的  面对  奥马哈  奥马哈海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