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借鉴米读和连尚,番茄会将已经走通的路子再走一遍,定位免费吸引中年增量用户,同时此类人群付费意愿低,又将免费作为动力进而下载,如此正循环。以往的收费模式是提供部分章节免费阅读,想看全本就要花钱买,或者充值、办会员。打开“番茄小说”,就可以看到“免费好书尽在番茄”的字样,七猫也同样主打正版、免费,两款App里面的图书都是网络文学类型,标签包括玄幻、修真、热血、无敌、王妃、甜宠等,因此可以判断,这两款App定位为免费网文平台。

英拉去哪里了?

英拉去哪里了

从总理到罪犯。 泰国政局就像东南亚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谁也没有想到民意支持率那么高的英拉会被赶下台,更没有想到她会突然从总理的宝座跌落,成为罪犯,而且差点成为阶下囚。2014年5月,担任泰国总理不到三年的英拉因大米收购计划造成财政亏空而受到法院的渎职和贪腐指控被迫下台。那么,导致英拉下台的因素到底什么呢? 成也“大米”,败也“大米”。

英拉的哥哥他信也曾担任泰国的总理,2006年被军方发动政变赶下台,他信从此流亡国外。但他信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一直想卷土重来,“报仇”雪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五年后,泰国又迎来了下一届大选,他信支持妹妹英拉向总理宝座发起冲刺。在大选中,英拉继承了哥哥的竞选策略,把提高泰国低收入阶层人民的收入,帮助农民脱贫作为竞选口号,赢得了泰国基层人民的大力支持,终于如愿击败对手获得大选胜利。

2011年,英拉如愿担任泰国总理。 许下的承诺是欠下的债,英拉当选总理了也不是高枕无忧,要向选民兑现竞选承诺,要不然老百姓可不依。于是英拉的“大米计划”正式启动。 根据这一计划,政府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每吨450美元的价格从稻农手中收购稻米。这一价格不仅远高于上一届政府的收购价,甚至比全球市价都高出50%,泰国农村的广大农民高兴得手舞足蹈,奔走相告。

英拉为什么敢有这样的举措,高价收购赔钱了怎么办?英拉疯了吗?英拉不是疯子,人家当总理之前是开公司做房地产生意的,不是孤注一掷碰运气的赌徒。英拉这样做是深思熟虑的,绝对不是拍脑袋决定。 泰国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控制了全球30%的大米出口市场。英拉打算是这样的,政府先高价从稻农手中把稻米收购上来,然后把收购的稻米都囤积起来不卖,这样一来,全球稻米市场的稻米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直线上扬。

到时候泰国再出手把囤积的大米卖掉。狠赚一笔。应该说,这思路没毛病吧?可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很骨感。由于越南、印度等国的大米产量不错,全球米价并没有因为泰国大米供应量减少而受影响,均价在570美元左右。而泰国政府当时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加上大米脱粒、运费、储藏和损耗,每吨成本在830美元。这样一来,英拉的好买卖变成了赔本买卖,英拉的大米计划执行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泰国造成至少80亿美元的亏损。

这下反对派不答应了,他们趁机发难要求追究英拉的责任。2015年,军方支持的宪法法庭弹劾英拉在稻米收购工作中放任他人贪腐,并造成国家财政亏空,违反了刑法和反贪污法,禁止她继续从政,并对她发起刑事诉讼。2017年9月,泰国最高法院就前总理英拉"大米渎职案"宣判,法官宣告英拉罪名成立获刑5年,但是在判决之前,英拉已离开泰国本土。

英拉到底去哪儿了? 英拉刚消失的时候。观察家综合各媒体报道分析,英拉很有可能逃到迪拜去了。但诡异的是,当时泰国警方声称并未发现其离境记录,他们猜测她可能是经过泰国的象岛逃往到周边国家,暂未确认其具体位置。英拉失踪后,泰国政府高调表态,哪怕是英拉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英拉抓回来绳之以法,并且声称已经对英拉发出通缉令,向世界各国发出协查通报。

后来泰国政府发言人又说他们已经和国际刑警组织接触,以便对英拉发出红色通缉令。 但令人不解的是,世界上好多国家的消息人士都说泰国政府并没有发出所谓的协查通报,通缉令更是子虚乌有,反倒是英拉的身影经常出现于各国媒体中。昨天有人说在英国超市看见英拉买菜了,今天又有人说英拉在迪拜的室内滑雪场滑雪了。又过一段时间,记者拍到她在香港出席女儿婚礼。

2019年1月,英拉和哥哥他信还到祖籍广东梅州祭祖;每次都是有图有真相。如果泰国政府想抓英拉,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英拉作为 一个犯罪的前总理,为什么就安然无恙呢?其实谁都明白,对英拉的有关贪腐渎职指控有点牵强,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权力斗争。所以只要英拉不再从政,泰国政府不想斩尽杀绝。今年春天,英拉也在推特上宣布退出政坛,让泰国政府吃了一颗定心丸。

再说了,英拉虽然被定罪,但不是死罪,如果真把英拉引渡回国,对泰国政府来说就是没事找事。英拉虽然下台,但因为她当总理时和哥哥他信一样在泰国实行的是“劫富济贫”的经济政策,泰国底层人民确实得到了不少实惠;而且英拉为什么获罪下台的,还不是为了让泰国农民受益吗?泰国底层人民怎么会忘记呢?所以说英拉在泰国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如果泰国政府把英拉引渡回国,泰国这几年销声匿迹的红衫军又该“死灰复燃”,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肯定会把泰国弄得鸡犬不宁;这是泰国巴育政府最担心的。他们把英拉引渡回国,无异于“引狼入室”、引火烧身,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其实,英拉出走后,很快就获得了英国为期十年的长期居留签证。只要每次居留时间不超过半年,英拉就可以自由出入英国,泰国政府对此怎么会一无所知呢?可见泰国巴育政府的态度没有改变,只要英拉不试图回国,不对泰国政府指手画脚,大家就相安无事。

免费手机小说APP那个好?

免费手机小说APP那个好

此前比较流行的产品是QQ阅读、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等,内容比较集中于正版的文学作品,用户也普遍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人群。番茄小说App在去3月底被爆出,由“ App工厂”之称的字动跳节推出,七猫小说此前名为“穿越言情小说大全”,去年5月推出,今年2月改为七猫小说,据消息称是由知名开发商2345推出。

免费爽文 插播广告,吸引下沉市场的中年用户。打开“番茄小说”,就可以看到“免费好书尽在番茄”的字样,七猫也同样主打正版、免费,两款App里面的图书都是网络文学类型,标签包括玄幻、修真、热血、无敌、王妃、甜宠等,因此可以判断,这两款App定位为免费网文平台。与阅文集团的付费类内容进行对比,上述“免费”内容除均有粗略的标签分类外,免费小说简介偏少、封面标题更为吸引眼球,有种刻意为读者打造“爽文、追求刺激”之感,主要为霸道总裁、萌宠娇妻、修仙灵异等,快速为读者带来良好的代入感。

以往的收费模式是提供部分章节免费阅读,想看全本就要花钱买,或者充值、办会员。而免费阅读的变现模式是,平台购买图书资源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插播大量广告,平台向广告主收费。 连尚小说App由被“城里人”忽视的WiFi万能钥匙孵化,成立仅1年就已估值10亿美元,而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截至2019 年1 月,由趣头条孵化的米读小说App 月度独立设备数已达1180万台。

对QuestMobile、易观千帆等平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米读、连尚的用户群同主产品一样,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而用户年龄避开了以阅文集团代表的年轻付费用户。综上借鉴米读和连尚,番茄会将已经走通的路子再走一遍,定位免费吸引中年增量用户,同时此类人群付费意愿低,又将免费作为动力进而下载,如此正循环。

你手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app?

英拉去哪里了

世界迷雾第一次发现这个 APP,着实被它的创意惊艳到了。十分简单的功能设计:地图第一次进入这个 APP,你的世界都是被迷雾笼罩的,你打开记录轨迹功能,走过的地方就会以驱散迷雾的方式记录下来护照这部分是记录世界七大洲中,你踏足过哪几个,具体的完成度,以及你的个人信息徽章每个徽章的达成都需要各自有趣的条件,而且软件团队也一直在推陈出新我在17年6月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应用,只因为看到它软件内的一项统计,探索世界百分比,以及探索世界 1% 才可以拿到的徽章,世界之王,瞬间就着迷了,为什么?首先我们知道地球总面积约510,100,000km2,所以我们需要探索大概5,101,000km2才能拿到成就。

历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到底去哪里了?

免费手机小说APP那个好

为了给长孙朱允炆铺就一条当皇帝的平坦大道,朱元璋生前禅精竭虑、用尽心思,稍有怀疑的人,果断诛杀。但是,朱元璋到底舍不得诛杀自己的儿子们,还是留下了祸根。1402年,朱允炆当皇帝的第四年,六月十三,朱元璋儿子朱棣率领军队,兵临南京城下。守卫南京城金川门的大将朱橞和李景隆,在城门楼上,看见朱棣的旌旗伞盖,稍作犹豫后,走下城楼,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南京城。

燕王朱棣率领军队正向皇宫赶去,路途上,看见皇宫浓烟滚滚,很快火焰冲天,曾经辉煌壮丽的明朝皇宫被熊熊大火吞没了。大火吞没了建筑,却不能眠灭人心,很多人都在猜测:皇宫的主人建文帝朱允炆到哪里去了?朱棣使用两手处理建文帝朱棣没有见到朱允炆本人,也没有看见朱允炆的尸体。但是,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朱棣命人在皇宫的废墟上寻找朱允炆的尸体。

只有找到朱允炆尸体,然后昭告天下朱允炆死了,朱棣才有充足的理由登上皇帝的宝座。士兵找到一具尸体,不知道是谁的,他们把尸体抬到朱棣面前。朱棣让幸存的太监指认尸体。朱棣问:是皇上吗?太监非常聪明,领会了朱棣的用意,向朱棣禀报:正是皇上!朱棣走到尸体旁边,蹲下身来,拉着尸体的一只手,放声大哭。哭了一会,朱棣对着尸体说:傻小子,何必这样呢?!六月二十日,朱棣率领朝中大臣,用天子的礼仪,将朱允炆安葬下陵。

经过朱棣的安排与造势,全国上下民众都知道建文帝朱允炆已经死亡,并且安葬了。虽然朱棣安排手下将领放火烧了皇宫,但是,不能确定建文帝是不是真的烧死了。有人悄悄告诉朱棣:朱允炆跑到南方去了,很可能要逃往南洋。朱棣害怕朱允炆没死,也害怕朱允炆没死的消息在民间传播开来,因为他担心前辈旧臣仍然以朱允炆为皇上,一心恢复建文帝的江山。

所以,朱棣安排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以弘扬国威为名,实际上是寻找朱允炆。如果找到朱允炆,自然果断处死,不留后患;如果找不到,也可以彻底断绝天下人怀念故主的心思。朱棣用心十分缜密,那么,他能否实现心愿呢?朱允炆流落何方?就在朱棣燕军包围南京城之后,朱允炆知道大势已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逃出京城,保留性命。

宫中忠臣也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一位近臣偷偷神秘地告诉建文帝朱允炆,最好办法就是化妆出城。如何化妆?反复商议之后,君臣二人决定剃光头发,打扮成和尚。南京城门还没有打开的时候,朱允炆与近臣以和尚的身份混在百姓中,逃出了南京。朱允炆与随行和尚一路逃往大西南,直到云南边境,辗转飘向南洋。部分京官去向成谜不仅仅朱允炆化妆逃走了,还有一部分京官也逃出了南京城。

朱允炆化妆成和尚出城的那天深夜,南京城墙的阴暗之处,有人顺着绳子滑下,逃到城外。一个晚上,南京城内40多位名臣志士失踪不见了。朱棣命人四处搜寻,有近20人被找到,抓了回京。那些没有被抓回来的人,要么去寻找建文帝、要么跟随建文帝到南洋去了。这些逃走的人,大多数都被明成祖写入了“奸臣榜”上。建文帝朱允炆叶落归根?靖难之役之后,又过了几十年,1441年,已经到了明英宗正统六年,突然有一天,一个老和尚来到广西思恩州,求见知州。

知州见到和尚,问他是什么人?和尚回答:我是建文帝。知州十分惊讶,先稳住和尚以及随从一行12人,然后,一面命人火速到京城去奏报这件事;一面安排一批军人解送他们到京城去。明英宗命令御史审问老和尚,也就是自称建文帝的老人。老和尚声称自己64岁,年龄与朱允炆确实符合。老和尚说,自己知道在世时间不多了,很想死后安葬在明孝陵旁边,所以,特来投奔当今皇上。

当时朝廷中有一个老太监,名字叫吴亮,曾经服侍过建文帝。明英宗命令老太监吴亮前去辨别老和尚是不是建文帝朱允炆。时间太久,朱允炆相貌变化较大,老太监吴亮拿不准。但是,朱允炆却记得很清楚,一眼认出太监吴亮。吴亮故意谎称自己不是吴亮,试探老和尚能不能回忆一些往事,朱允炆真的说出一段宫廷旧事。有一次在御便殿进膳,服侍皇上的太监是吴亮。

那次建文帝吃鹅肉,是合肥进贡的。一块鹅肉从餐桌上掉到地面,皇上说赏给吴亮吃。吴亮放下酒壶,趴到地上,像一条狗一样,用嘴把那块鹅肉吸进嘴中,然后吃掉了。讲完后,朱允炆问老太监吴亮:还记得这件事吗?听到这里,吴亮跪到地上,放声大哭。哭了一会,明英宗问吴亮:是不是朱允炆?吴亮说:当年建文帝右脚小脚趾旁边的脚趾缝有一颗黑色的大痣,不知道在不在了?朱允炆脱下鞋子,让吴亮仔细看看。

与吴亮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吴亮上前抱住朱允炆的右脚,又是一阵嚎啕大哭。吴亮不知道该讲真话,还是该讲假话,一句话没说,回到自己卧室,上吊自尽了。明英宗从吴亮的一系列表现上判断,老和尚一定是建文帝朱允炆,便将他及其随从,临时安排在皇宫最西端的那几间空房子中。根据朱允炆自己要求,明英宗随后将朱允炆安置到南京居住生活。

大明第一大将军徐达的后人如今在哪里?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这是明史当中对于徐达的记载,其中濠人指代的是濠州,说的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这也意味着他和朱元璋是老乡。由于家中世代为农,所以生活可能和朱元璋差不多,连块埋父亲的地都找不到。当年郭子兴造反的时候,徐达也加入了进来。在这个过程当中结识了朱元璋,成为了他的部下。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徐达没事?接着就是正常套路,建功立业,成立明朝。

但是建国之后,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徐达能够躲过一劫?其实如果你真的翻开明史,你会发现虽然朱元璋杀了功臣,但是并没有传说当中的这么多。这里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假设上面的罪名成立,朱元璋为何大肆屠戮功臣,又为何没有杀徐达?很简单,就是因为衷心,而且两次给朱元璋表露过。比如说朱元璋曾经把自己的老宅子送给徐达(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但是达固辞,意思是坚决不要。

先不说老宅子的事情,就单独以兄弟相称,可见朱元璋还是非常信任徐达。其实信任这种东西最廉价,这不可能成为朱元璋不杀他的理由,关键是徐达表现的足够忠诚。朱元璋有一次故意把徐达灌醉,然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等到徐达醒过来的时候,吓得魂都没有了,趴在地上大呼死罪。朱元璋看到之后非常高兴,这是第一次试探。除此之外,野史当中还有胜棋楼的记载。

朱元璋有一次要和徐达下棋,并且不允许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了中午,整个棋盘都摆满了棋,徐达突然停下来手中的动作。朱元璋问他为何不继续下下去?徐达让朱元璋仔细看棋盘,原来徐达所执的黑棋,全部摆成了万岁的字样。朱元璋非常高兴,就把下棋的这栋楼赏给了徐达,并且改名为胜棋楼。从这两件事情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达对于朱元璋的忠心。

不过由于太子朱标实在是太过宅心仁厚,朱元璋不放心等他百年之后,朱能否镇住各位叔伯,于是开始了大清洗。整个过程异常的惨烈,牵扯人数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徐达全部都活了下来。可惜最后还是不明觉厉的死掉了,史书上如此记载: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意思是徐达后背长了一个疮,朱元璋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过去看看,第2年徐达突然去世。

不过民间当中的说法,还是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朱元璋在徐达长子临走之前,给了他一只烧鹅,让他带给徐达。当时这种背部生疮,医书当中记载。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吃发物。何为发物?比如一些过于营养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造成伤口病变。不过还要给这种说法打一个问号,毕竟明史当中后来这样记载: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的后人如何了?从上面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重视徐达的,对于他的后人自然是优待处理。徐达一生留有四子三女,且看他的后人情况如何?徐达的大儿子名叫徐辉祖,也是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准备着手削藩事宜。

在燕王朱棣之前,已经革去了周王、齐王、湘王、岷王、代王等人的职位,燕王朱棣眼看造反在即。不过在真正造反之前,他派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先行前往南京请安,假意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削藩,也是讲了礼。当时就有人建议,先把他们三个扣留,这样燕王就不敢造反了。可惜这个建议朱允炆并没有同意,但是徐辉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又私下里去找朱允炆。

并且给他一个一个的分析这三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要知道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燕王,他还是这三个人的舅舅。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燕王的二儿子朱高煦。给他的评价也是:勇而且悍,异日不独叛君,抑且叛父。意思是朱高煦就算现在不背叛朱允炆,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徐辉祖说的可谓是非常之准。朱棣登基之后,曾经让朱高煦前往云南,但是由于此地太过荒凉,和流放没有区别。

于是朱高煦不愿意前往,朱棣非常生气的把他骂了一顿。但是朱高煦不愿意悔改,甚至是私自练兵,朱棣一气之下,把他贬成了庶民。最后朱高煦气不过起兵造反,结果在宣宗时期被其处死。当然这都是后话,虽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但是朱允炆仍然没有同意。由于徐辉祖是这三个人的舅舅,所以他们来京城的时候也是住在徐辉祖的家里面。然而徐辉祖面圣的消息被泄露,朱高煦连夜骑马逃走。

后来燕王起兵造反,徐辉祖前去阻击,可惜是一败再败。等到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徐辉祖待在徐达王府里面,不愿意出去迎接。不过朱棣并不好杀他,因为上面有人罩着。第一是朱棣的皇后是徐辉祖的妹妹,小舅子这个关系放着。第二是徐达一家有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朱棣反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所以只是囚禁了他,五年后徐辉祖病逝。

虽然徐辉祖气节可加,但是不代表徐达的所有儿子都这样。他的小儿子徐增寿,就曾经力保朱棣,也是他主张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走。也是他通知的朱高煦逃跑。所以等到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召他进宫问罪,最后死在了皇宫的地板上。朱棣进南京之后,也是悲痛万分,给他追封了武阳侯。虽然留了个儿子,但是后来因为奢侈放纵,被扒去了官服。

徐达的大儿子和四儿子都因为靖难之役而死,二儿子早年因为病重夭折。唯独三儿子还算好,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最后也留了一个善终。至于徐达的三个女儿,则是都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嫁给燕王朱棣是长女,之后被封为皇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后来下场也不是特别好。民间一农民自称是徐达后人?吾徐氏自贵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难兵,由姑苏昆山,迁至如皋东掘港场西北乡银杏村,而卜居为传十有余。

位于江苏如东的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自称是徐达的后人,并且还拿出了家谱作证,上面确实从明朝开始编纂,如今已经是22代人了。这位老人名叫徐永德,他自己只知道是徐达的后人,但是并不清楚是哪一脉。当年是由于靖康之变,才搬到了如东,如今只剩他们这一脉人。为了纪念曾经的祖辈,特意修建了一座宗祠。徐永德以前家里面比较穷,不过父亲还是咬着牙把他送到了私塾,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7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扫盲教师,后来在如东县的一所初中教书,一直到退休。他是在偶然之间,到村子里面徐永泉的家中做客,看到了一本清朝版本的家谱。在这份家谱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名字,于是寻根究底,发现自己这一脉竟然是徐达的后人。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并不好考证。因为在明清交际时期,民间习惯攀龙附风,经常篡改自己祖籍,说成自己是某一个名人的后人。

大学中挖出一座古墓,竟是徐达后人?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4月19日,地点是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新校区。在校区建设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座墓穴。不过陪葬品比较磕碜,只有几件还算精美的瓷器。根据考察研究发现,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来自于明朝时期。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把墓留在南京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不过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还是发现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瓷器。

最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经过推测,这座墓穴距离徐达的墓穴不足几百米距离,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岗村宁次竟然和徐达有关?这种说法比较鬼扯,大家就当做是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较真。意思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后,徐达的后人逃到了日本,投奔岗村的家中。日本当时还只是有名无姓,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姓的权利。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强占弟媳齐王妃,为何对太子妃不敢下手?

唐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内诛杀了一母同胞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之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无论李世民是为了自保也好、是因为野心膨胀也罢,发动“玄武门之变”是纯粹的政治斗争,无所谓好坏,与个人品格也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李世民干的另外一件事却颇为后世史家所诟病,那就是在李元吉死后纳了孀居的弟媳杨氏为侧室!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李世民居然把自己与杨氏所生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被自己杀成绝户的弟弟李元吉作嗣子……但是,对另一位对手李建成的遗孀郑观音,李世民却没敢下手,而是将其供养了起来,直至其寿终正寝(郑氏死于李世民之后)。

李世民纳孀居弟媳为妾这件事,历史上为其洗白者也并不鲜见!总结起来无非两类理由:出于拉拢关陇世家的政治需要这是看起来最冠冕堂皇,其实最扯的一个理由!陇西李氏家族本就是老牌的关陇世家之一,关陇世家之间长期联姻通婚,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弘农杨氏家族是前朝过气皇族,还剩多少号召力可想而知。

李世民真心犯不上通婚与弘农杨氏家族联姻来拉拢关陇世家。再者说,这位杨氏只是隋王朝宗室的小宗旁支,连代表弘农杨氏家族的资格恐怕都要打很大折扣!而且,在纳杨氏为妾之前,李世民已经纳了另一位杨氏为妾,而那位杨氏的身份也远比这位杨氏“根正苗红”得多!她出身隋王朝宗室大宗,是隋炀帝杨广庶出的女儿。以出身而论,此杨氏远比彼杨氏更能代表弘农杨氏家族,不是吗?如果要拉拢弘农杨氏、或者说以此拉拢关陇世家,纳隋炀帝的亲生女儿为妾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了,李世民完全没有必要再捎上一位小宗旁支之后!更重要的是,李建成的遗孀郑观音也不是出身小门小户,她出自荥阳郑氏家族,也是彼时的世家大族之一。

虽略微有些牵强,但将其纳入广义的关陇世家范畴也并不能算错。换言之,李世民纳寡嫂郑观音为妾同样可以达到拉拢关陇世家的作用。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宣示胜利者的权威通过强占失败者的妻妾来达到宣示胜利者权威的目的,倒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历朝历代这么干的人也着实不少。可问题是,在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只是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是李世民与李建成。

如果李世民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宣示胜利者的权威,强占寡嫂郑观音为妾,岂不是效果更加明显?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此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那么,只剩一种可能性:这就是纯粹的男欢女爱!李世民之所以纳杨氏为妾,就是雄性荷尔蒙泛滥,与政治没有太大关系。唐王朝的风气空前开放,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连庶母武则天都可以立为继室皇后,李世民纳孀居的弟媳为妾又算得了什么?本人甚至认为,杨氏在李元吉活着时就和自己这位二伯哥有染都不是没有可能!更何况,彼时李元吉已经死了,杨氏及其背后的大家族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现任皇帝李世民,被李世民看中之后,杨氏半推半就、投入二伯哥的怀抱再正常不过了。

关陇世家之间的通婚本就是政治联姻,当初杨氏嫁给李元吉难道就一定是真爱吗?恐怕未必吧?嫁给李元吉是为了巴结陇西李氏,跟了李世民不同样是巴结陇西李氏吗?而且,还是个皇帝!比李元吉的齐王值钱多了……李世民为何不纳郑观音李世民为何不纳郑观音?是因为提问者所说的不敢吗?有什么不敢的?李世民连李建成都给杀了,纳他的遗孀为妾又有什么不敢的?再者说,陇西李氏本身就有游牧民族鲜卑血统。

在游牧民族的伦理观念中,兄亡弟纳寡嫂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说到底,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对寡嫂郑观音下手,只有一种解释——没兴趣!郑观音比李世民小一岁,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郑观音已经虚二十八岁了。这个年龄在现在看来还非常年轻,不少女孩甚至还没有结婚。但是,在普遍早婚早育的唐王朝时期,二十八岁已经算是“徐娘半老”了!李元吉比李建成小十四岁,如果以这个年龄为参照,彼时杨氏不过也就十四五岁,无论如何也不太可能超过二十岁。

正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妙龄,李世民看上杨氏而没有看上郑观音再正常不过了。再就是所谓“王八看绿豆”,李世民和杨氏“对眼”了。这也是人和牲口最大的区别,人对于配偶是有选择性的,不会是个女人就拉回家当老婆!或许郑观音的风格根本不是李世民喜欢的类型,而风情万种的杨氏更加符合李世民的胃口也未可知。综上所述,并不是李世民不敢纳寡嫂郑观音,而是彼时的郑观音早已过了“青春年龄”,而且很可能不对李世民的胃口。

戴安娜王妃到底做过什么,这么受人爱戴?是不是媒体宣传的结果?

她是人民的王妃——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只要谈论起戴安娜王妃,许多人都为她的不幸离世感到扼腕叹息,并捎带着要痛斥一番薄情的查尔斯和第三者插足的卡米拉;一些英国的报纸甚至还把卡米拉称作“罗特维尔犬”(实际上就是罗威纳犬),因为这正是戴妃生前给破坏自己婚姻的人所取的外号。在英国国内,戴安娜也深受民众爱戴:每逢戴妃的忌日,都会有大批的仰慕者来到肯辛顿宫(戴安娜生前的住地)外祭拜;届时,肯辛顿宫外的围栏上总是挂满了她生前的照片、摆满了鲜花。

一些戴妃忠实粉丝的悼念活动甚至持续了二十多年,从未间断。那么,嫁入王室只有十六年的戴安娜是如何赢得这份爱戴的呢?首先便是她平民的身份非常符合欧洲人的理想主义情结:丑小鸭、灰姑娘这些只在童话故事里出现的情节却在戴安娜身上真实的上演了。不过,戴安娜“出身平民”这一点实际上是媒体为了制造舆论落差而编造的噱头罢了。

她的真实身份是诺福克郡第八代斯宾塞伯爵的第三个女儿,纯正的贵族姑娘;她弟弟查理的教母就是伊丽莎白二世,可想而知斯宾塞家族的地位。戴安娜虽然出身贵族家庭,但却从小就表现了质朴的品质:她不仅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每当她所养的宠物死去后,戴安娜都会哭着为它们举行“葬礼”;在日常生活中,贵族小姐戴安娜对家里的仆人也是非常友好的,此外她还十分乐于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嫁入王室后,戴安娜的质朴、宽容、温柔和理解并没有被挡在王宫的高墙之外,而是成了助力她今后从事公共事业的最有力保障。她时常会去探望那些艾滋病患者并和他们拥抱、给予鼓励。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对戴安娜的行为如此评价:那时候的人们相信艾滋病通过简单的接触就可能传染,但她(戴妃)却坐在了艾滋病患者的床头、紧握他们的手、给他们最直接的拥抱。

上个世纪末,戴安娜还经常会亲赴贫穷落后的非洲,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教育建设、疾病治疗、生活保障等领域。在很多人看来,戴安娜就像是被上帝降到人间的天使,总是出现在一些充满疾苦的地方,但却总是保持着最美的样子。客观而言,戴安娜之所以广受民众爱戴,主要还是因为她本身就具有一些高尚的品质。当然,媒体的宣传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拔高的作用:就像一个并不了解戴妃的人听到她的名字后,最先想到的应该无外乎她不幸的婚姻和在慈善方面的贡献。

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是五岁,到金陵后却十三岁,那么这七年跑哪里去了?

首先林黛玉从家中(扬州)出发的时候是六岁多,不是五岁;她要去的贾府不在金陵,而在京都(北京),她到达贾府的时候,也不可能超过七岁,她没有在路上忽然长了好几岁,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因为就算黛玉耽误的起,她老师贾雨村可等不急。《红楼梦》前几回时间衔接十分紧密,直到了到了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才出现了黛玉年龄不符之谜,书中虽没有明写,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结合后面章节的插叙来寻找答案。

黛玉五岁出场,六岁丧母,离家时不足七岁林黛玉是在书中第二回出场的,她出场的时候是五岁。标题前半句“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说的是黛玉之母贾敏,在扬州病逝。文中提到:(贾雨村)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今如海年已五十,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偶遇两个旧友认得新盐政,遂将雨村荐进衙门去。这女学生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工课不限多寡,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养病。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这里已经写明了黛玉之父林如海,原籍是姑苏,即今天的苏州,他因为被钦点了巡盐御史,携带家眷到维扬上任。维扬,就是今江苏省扬州市,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

庾信在《哀江南赋》曾写到:“淮海维扬,三千余里”。当林如海来到扬州上任,想请给五岁的女儿林黛玉请一个家教老师,这时候被参奏革职贾雨村,也云游到了扬州,不幸得了一场比较厉害的感冒,在旅店里住了好多天,虽然养好了病,钱也花光了,正想找一份免费吃住还能挣钱的工作,碰上了两个老朋友就把他介绍给了林如海。贾雨村作本身是进士出身,又曾经做了几年官儿,以他的学问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实在是绰绰有余,加上林黛玉身体又弱,贾雨村的教学工作就更加轻松了,晃晃悠悠,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林黛玉六岁了。此时林如海夫人贾敏一病而亡,女学生林黛玉奉侍汤药,守丧尽礼,也病倒了,林如海就给贾雨村老师放了假。这样一来贾雨村更无聊了,没事就出门瞎溜达。注意,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不知道贾雨村已经放了几天假?毕竟这期间经历了贾敏从生病到请医生治疗,直到亡故,还有办丧事的时间。预计少的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差不多,时间再长了贾雨村估计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在林府混下去。

且说,这一天无聊至极的贾雨村出门溜达,碰上了当年做官时候结交的古董商朋友冷子兴,俩人在地摊上喝酒,冷子兴摆了一通龙门阵,把贾家宁荣二府的情况交代了个清清楚楚。注意,这里冷子兴提到了宝玉的年龄,他说:(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这里十来岁与黛玉的年龄差距太大,应该是不准确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此处冷子兴提到宝玉的年龄应该才是对的,如下:“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俩人刚说完,准备拜拜,结果迎头撞上了一个来给贾雨村报喜的人,正是张如圭。这个倒霉的老张是贾雨村的老同事,是被贾雨村参革一案牵连的,也被革职在家,他是扬州本地人。这一天老张刚从报纸上看到京城里传来的好消息:说之前被革职的官儿,又可以重新启用了。他正四处找关系准备重返官场,凑巧看到贾雨村,就报了个喜。抱大腿专业户贾雨村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儿,赶紧跑回林府求林如海去也。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不超过七岁,宝玉比她大一岁贾雨村一溜小跑回到了林家,把事情跟林如海一五一十说了。林如海答应的也很痛快,当即表示可以托贾政帮他复职,连上下打点的钱都帮忙出了。但同时他也有一件事拜托贾雨村:送林黛玉去贾府。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尚未行,此刻正思送女进京。

”“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林黛玉出发之前,贾府派了了男女船只来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贾府必定是在确切得知贾敏病逝的消息后,才派人来的,这一路上的行程,我们来算一下:从北京到扬州,明朝时期走京杭大运河大约是1600多公里,当时运河上帆船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行驶,顺流逆流各有差别。

,而且在夜间通常是不行船的。参照乾隆下江南为例自,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正月十一日车架从京师出发,走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二月二十七日到达杭州。三月初六启程回銮,走京杭大运河逆流而上,四月二十六回到圆明园驻跸。当然林黛玉和贾雨村的船肯定不能跟乾隆的船相比,但是也应该是上好的帆船,林如海有足够的条件提供,应该都是靠人力和风力行驶的。

而且他们专注赶路,并不像乾隆一样沿途要走走停停,耽误功夫。而且扬州也比杭州距离北京近不少。那么黛玉坐船从扬州家里辞别父亲弃岸登舟,到达北京,快则两三个月,多则三五个月。按照贾雨村心急如焚想要复职的心情,这一路上的行程恐怕是慢不了的。那么,就算黛玉这一路走了4月,加上贾府派往扬州接她的人在路上的1个月,再有等黛玉病愈的时间,就算3个月吧。

再算上贾敏自生病、去世至丧事的时间,也算3个月。那么这时候黛玉到达贾府的时间,还是在七岁左右年纪。书中写到黛玉和贾雨村到了北京后就分道扬镳了: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贾政一看是林如海托付的人,极力帮助,等到题奏之日,帮贾雨村谋了一个复职。书中写到:不上两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不在话下。

敲黑板,划重点,注意上面这句话,大有文章。贾雨村打了北京立刻来拜会贾政,贾政答应帮忙,却不是立刻就帮忙而是要等到朝廷规定的时间“提奏之日”才能帮他谋取复职的事情,不到两个月,贾雨村选上了金陵应天府,然后上任去了。从北京到南京,比从北京到扬州还要远一点点,水流而下,而两三个月足够了也就是说贾雨村从找到贾政再到去金陵应天府上任,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请留意这里的时间差,后面有用处。再来说黛玉,她和贾雨村是同时到达北京的。书中写到: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从黛玉下船、进贾府、见贾母众人,拜两位舅舅不遇,至晚间见宝玉,宝玉摔玉,黛玉第一次为宝玉哭,都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见于《红楼梦》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

按照上文推算,黛玉此时七岁左右。按照黛玉的说法:“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那么此时宝玉应该不是上文中冷子兴所说的十来岁,而是八岁左右。正因为都是七八岁的小孩,没有男女大防,所以贾母才让黛玉和宝玉都住在她的屋里,一个在碧纱橱内,一个在碧纱橱外。另外,关于黛玉见宝玉的第一印象“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这里也很好理解,毕竟贾宝玉从小生活条件好,身高相貌长得出挑是很正常的。

宝钗入贾府的时候是十四岁,此时黛玉应该是十一岁《红楼梦》第三回中写的是贾雨村送黛玉进贾府,黛玉面见贾府众人的事情。到了第三回末尾,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黛玉)次早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又有王夫人的兄嫂处遣来的两个媳妇儿来说话。也就是说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一大早,给贾母请安后来拜见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和王熙凤在看从金陵寄过来的书信,注意,这个书信应该是薛姨妈寄来的,告知进京之事。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也是贾家的原籍,同样也是四大家族的原籍。薛蟠搞出了人命官司,薛姨妈不知道该咋办,就只能写信求助哥哥、姐姐。王子腾家也得了信,王子腾家潜来说话的两个媳妇,也是为了这事儿来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这里就非常奇怪了,我们都知道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正是应天府知府大人贾雨村,那么时间就对不上了。我们上面分析过,贾雨村送黛玉到北京,他和黛玉是同时到达的,上岸后才分道扬镳。我们也分析了,贾雨村从找到贾政到谋取复职,再到去金陵上任,最少也要两个半月的时间。

而薛蟠打死人的案子从出来,到薛姨妈送信到北京给王夫人,就算通过驿站日夜奔驰也要好几天功夫,那么怎么从黛玉这边看,就是成了一两天的事情呢?贾雨村作为世俗中人,当然是一天天实实在在的过,但是林妹妹是红楼梦中人,所以恍惚一梦就过去了?开玩笑,开玩笑,切莫当真。我们暂且把这里当做一个的Bug,后面一起解答。反正我们讨论的是黛玉的年龄问题嘛,就算上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差好了,这样算起来葫芦案发生的时候林黛玉的年龄应该在七岁左右。

还有个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薛蟠打死冯渊的案子,冯家告状告了一年,一直拖到了贾雨村来才又开始审理。薛蟠打死冯渊后不久,就带着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以及香菱上路,直奔京都而来。那么也就是说薛蟠他们竟然走了一年?这样的话薛蟠送宝钗选秀真是不怎么赶趟了,是避难才是真的。此处讨论年龄,并不深究。书中又写到: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又听见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等薛家到了北京,王夫人这边也受到了贾雨村从金陵传过来的信儿,说案子已经打点妥当了。按照书中所写:宝钗比宝玉大两岁,与袭人同岁,又是前来参加选秀。那么根据清朝贵族女子参加选秀的年龄为13-17岁,宝钗进贾府的年龄应该最小应该是十三岁。到了第二十二回就有贾琏和王熙凤商量如何给薛宝钗生日,宝钗进贾府的年龄看似明确起来。

王熙凤说:“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算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的年分儿了。”又有“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的文字。也就是说,自宝钗进贾府,这是第一次过生日,也就是说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是十四岁,的确符合选秀的年龄。那么,按照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的算法,书中又有宝钗比黛玉“年纪虽大不多”的介绍,宝钗比黛玉大三岁,也是合理的。

那么宝钗进贾府的时候黛玉应该已经是十一岁,而不是七岁。可是林黛玉的年龄从七岁忽然跨越到了十一岁,有四年的时间不知道去哪儿了?这个bug和我们上文提到的林黛玉与贾雨村两条剧情线时间上的bug可以一起用书中这一段情节来解答:《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哄黛玉,他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也就是说从黛玉入贾府,到宝钗进贾府,中间是间隔了“从小一出长大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试着把丢失的四年时间填补进去。那一年黛玉进贾府七岁,宝玉八岁,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两人都养在贾母身边,一桌吃饭,碧纱橱内外同起同卧,四年时间过去,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二岁,也算从小一出长大的。这时候宝钗来了,宝钗正好是十四岁。又有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后,在第七回遇见秦钟,秦可卿说秦钟和宝玉同年,(程乙本)书中明确秦钟此时十二岁,这样的话正好可以两下里对上了。我们废了这么大劲,分析了这半天,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这只是一种以宝钗的年龄为参照的得出的推论而已呀!按事件和时令推算,宝钗黛的年龄都是谜由于红楼梦中的时间真的是乱的让人没脾气,我们现在换个其他的参照人或者按照节气时令来看就又乱套了。

不信,我们就来数一数从第三回宝钗进贾府,到第二十二回给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中间发生的事儿,这绝对不止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呐:第五回: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宝玉虽长辈们去玩,中午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游太虚幻境。第七回:凤姐对王夫人说甄家送了来的东西,贾府的回礼交给甄家有年下送鲜的船带回去了。紧接着,次日凤姐,去宁府见秦钟。

(冬天过年的时候)第八回:介绍秦可卿身世,明确说出秦钟此时十二岁(参见程乙本,脂本没有写明是十二岁)。第九回:就是宝玉和秦钟上学去。袭人说给宝玉包了大毛儿衣服,学里冷,还要记得笼上脚炉手炉。第十一回:秦可卿病了,书中写到上月中秋节秦可卿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日以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了。

又明确提到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又一个冬天)第十二回:同年冬天,贾瑞作死,凤姐设计他冻得半死,加上后来的仙人跳相思局,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各种症状,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一命呜呼。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然后秦可卿去世,贾琏此时不在家。

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顺便提到了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又一个冬天)第十六回:贾元春封妃,贾琏与黛玉从南边回到贾府。第十八回 :十月份建成造大观园,就算按照黛玉的说法,按大观园建了一年的时间算。贾政奏本,皇帝批了次年正月十五省亲。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

(又一个冬天)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元春省亲,正月二十一才是宝钗的生日。就是王熙凤在二十二回中和贾琏商量,提到的十五岁及笄的生日。可是,各位看官看看,这就又不对劲了!虽然秦钟上学、秦可卿之死、贾瑞之死、林如海生病都属于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故事线,但是这几回过去,中间光冬天就经历了好几个,一年只有一个冬天呀!别说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我觉得比她小三岁的黛玉都快要过十五岁生日了呢。

除了宝钗黛的年龄之外,巧姐的年龄也是忽大忽小,谜之奇特,这里就不细说了。其实关于《红楼梦》主角们谜一般的年龄设定,咱们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一个bug,毕竟《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到现在也是一个没有完全研究明白的谜题不是吗?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采用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若是您真要较真的话是会很苦恼的哟~参考文献:程乙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英国皇室的两位高颜值王妃,凯特和梅根,同贵为王妃,为什么命运不同?

英国皇室有两位高颜值的王妃,条件都很优越,为何命运截然不同?1、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出身对人的命运几乎是“一锤定音”的效果,如果出身不行,就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人格上会有瑕疵,人格魅力也会大打折扣。凯特出生在殷实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恩爱,家人和睦融洽,大家齐心协力培养她,让她成为名门闺秀,读名校,受到良好的贵族文化教育,自然能跟皇室融为一体。

2011年,凯特与威廉王子成婚后,为英国皇室生育2位王子和1位公主,英国从皇室到民众都喜欢她,对她的认同度颇高。梅根则出生于一个乱七八糟的家庭,父母离异,兄妹不和,她跟父亲相处似有血海深仇,家庭差,没受过良好的教育,而进入好莱坞这个烂泥潭后,更是绯闻缠身。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所以她在民间喜爱度不高,而她一开始就很难融入皇室。

2、血统问题英国是个保守的国家,王室对血统很看重。凯特生于1982年,是纯正的英格兰人。而梅根不仅仅是美国人,竟然还有一半黑人血统,她能得到王室认可才怪的。允许她进入王室,已经是英国为展示其开明的一面而硬撑的。进入皇室后,梅根“野丫头”的形象暴露出来,闯祸了也不收拾烂摊子,继续遛狗,过得潇洒的人生,她的特立独行和野心勃勃,更加引起民众的反感。

3、老公的不同,决定了她们命运的不同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凯特嫁得是英国王室的嫡长嫡孙,根据英国王室的继承制度,查尔斯王储是第一位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是第二继承人,可谓根正苗红。威廉深得女皇奶奶的器重,从小就花重金予以栽培,女王在威廉身上花得心血最多,而威廉也不孚众望,肩负起皇室的责任。梅根嫁的哈利,则是第六顺位继承人,根本于王位无缘,他整天吃喝玩乐,学历不高,很快被边缘化了,是英国媒体公认的小混混。


文章TAG:真正已完结免费下载  王妃哪里跑全本免费下载  真正  完结  免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