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们的情感是炙热的,也是纯粹的,所以火山灰最重要的特点是“干净”。不知道是第几次看《千与千寻》了,但确实每一次看都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或许是所处的环境不同了,又或许是人生的阶段不同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再看,这部动画又都会带给你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启示。

电影《江湖儿女》讲述了什么?

在电影《江湖儿女》里,有两场戏用到了歌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第一场是在女主人公巧巧初到奉节时,还未见到自己寻找的斌斌,路过一个广场时,一位青年拿着话筒声嘶力竭地演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巧巧站在稀疏的人群中,听了很久。第二场是在见完斌斌之后,巧巧在一个剧院里,再一次聆听那位青年演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舞台上,那位青年深情地演唱着这样的词句: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为什么明明相爱到最后还是要分开镜头反打给坐在观众席上的巧巧,表情平静,内心却五味杂陈。在此之前,她和斌斌在旅馆展开了一次漫长而伤感的谈话。她的双腿跨过了一个炙热燃烧的、具有重生意味的火盆,心里却迎来了一盆凉意十足的冷水。

她为之付出牢狱时光、付出艰苦寻找的男人,已经有了别人,不愿跟她回去。舞台上的表演声嘶力竭,观众席上的巧巧安静如迷。这一场戏的镜头组接,源于两段素材:舞台上的歌唱画面,源于贾樟柯拍摄于2006年的一部纪录片;观众席的巧巧画面,源于去年拍摄《江湖儿女》时,贾樟柯找了一个差不多的剧场,用了当年相同型号的摄影机,通过后期剪辑,将两段跨越十二年的素材组合到了一起。

他说这有点像魔术。而在我看完《江湖儿女》之后,发现这个“魔术”刚好包含了这部贾樟柯新作所要表达的核心。那是什么呢?即使过去快半个月了,对《江湖儿女》最后的一个镜头仍然记忆犹新。发现斌斌已经离去的巧巧,跑到监控室看监控录像。在一格格方块形状的监控画面里,她找到了那个对准门口的画面,那个斌斌离开之后的空白画面。

贾樟柯导演这时候没有给巧巧一个反打镜头,而是以主观视角,盯着那个监控画面。然后在焦距的慢慢调整中,镜头越来越近地逼向那一格监控画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近到整个大银幕呈现出一片灰白,颗粒状的影像布满画面,影片到此结束,故事嘎然而止。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镜头。监控画面交代了斌斌的离去,也交代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到处布满监控摄像头)。

慢慢逼近的镜头,有一种巧巧“死死盯着”的感觉,但逐渐灰白的画面,却更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悲凉感。多年以前,巧巧看着死火山时,对斌斌说:“火山灰是最干净的”。那时候,他们的情感是炙热的,也是纯粹的,所以火山灰最重要的特点是“干净”。多年以后,巧巧推着斌斌又去看了一遍死火山,两个人的交谈已然变得平静。这时候,他们的情感已经变凉,火山灰最重要的特点变成了“灰”。

于是最后那一个慢慢放大的灰白的监控画面,也有了很强的情感表现力:它意味着两个“江湖儿女”曾经五彩斑斓的江湖世界已经失了颜色,也意味着两个曾经相爱的男女已经不再有情感的色彩。从贾樟柯对江湖大哥的某种情结,到他接触到“江湖儿女”这个中文片名,再到他拍完电影之后对电影英文名的修改(将《Money


文章TAG:迷失方块讲的是什么  悠小哥解说『迷失方块』ep2  迷失  方块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