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此,我倾向于第二种假说,即这些行星物质是在太阳系行星的形成过程中,与其它行星一起演化,只不过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没有最终聚合在一起而已。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若干个行星物质相对密集的核心区发生融合,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固态行星内核。

水星是颗怎样的行星呢?

水星是颗怎样的行星呢

水星是一颗怎样的行星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最近时只有4600万公里,最远的时候大约6980万公里,平均距离大约有5800万公里。和水星比较起来,距离太阳第二近的金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08亿公里,第三近的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亿公里,几乎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3倍远。

图示:太阳面前的行星水星体积最小的行星水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一颗恒星。水星的直径大约是4878公里。水星的直径很小吗?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来讲,它是最小的了。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是水星直径的2.6倍。地球差不多有18个水星那么大。在太阳系中有几颗卫星的直径甚至都超过了水星。像木星的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直径5262公里,直径超出了水星直径384公里。

土星的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比水星大。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由于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因此他受到太阳的引力也最大。太阳时刻都想把水星拉近它的怀抱中,因此水星只有围绕着太阳拼命的快转才能够不掉到太阳中去。因此水星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最快,达到每秒钟48公里。而距离太阳1.49亿公里的地球的公转速度只有每秒钟29公里;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公转速度则只有每秒钟5.4公里。

由于水星跑的很快,因此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叫做墨丘利(Mercury)即信使之神。干快递就得讲求速度是吧?图示:满是陨石坑的水星一年时间最短在地球上,一年的概念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大约365个地球日。而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公转速度有时最快,因此它很快就能围绕太阳转一圈。因此,如果用地球日来衡量水星衡量一个“水星年”的话,只有88天,还不到地球上的三个月的时间。

一天时间最长我们把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称为一天。地球上的一天大约是24小时。水星虽然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最短,但是水星自转的时间却非常的漫长。水星自转一周花费的时间需要58.65个地球日。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在水星上一天半就是一年!昼夜温差最大水星可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水星没有大气层又距离太阳最近,因此水星白天的时候受到太阳的烘烤,温度飙升至427摄氏度;到了晚上,由于没有大气层的调节作用,温度又很快降至零下173℃,昼夜温差可达600℃!图示:水星和太阳水星表面也像月球那样布满了环形山。

这说明水星在形成早期也曾经遭受到了猛烈的天体撞击。水星上有一个直径达到了1360公里的环形山,叫做卡路里盆地。它的面积大约是581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15倍!这个巨大陨石坑说明了水星曾经遭受过几乎是毁灭性的撞击。科学家发现水星的体积虽然非常的小,但是质量却非常的大。这就是说,水星的密度比较高大约是5.43克/cm³。

火星上是否存在过远古文明?

水星是颗怎样的行星呢

火星是否存在远古文明?♥个人观点认为也许存在。也许未有,因为时间是界定火星是否存在远古文明的依据。●美国的航天航空局NASA的一副图片表明,在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中,有一尊巨大的雕像,雕像上面刻着一幅完整的星空图,而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幅图案是来自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而一些符号代表着深奥的天文知识,而在数万年前的人类是如何掌握这些东西的呢?按照隧道系统理论,火线可能会在当时存在类似于现在的人类文明。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据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员称,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地下水湖)。

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在火星上定居听起来也许像科幻小说里那样浪漫,但是真实情况却令人畏惧。在这颗星球上定居的一个主要策略就是利用现有的东西,比如冰。因为火星是冰冻的固体,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向下挖几英尺直到碰到永久冻土层,然后就可以开采冰,融化它,接着净化成饮用水,或者提取呼吸用的氧气和取暖用的氢,还有火箭的燃料。

为了抵御辐射和沙尘暴,移民者也许需要深挖岩石层来建立地下防护所。(因 为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而且磁场也非常弱,来自太空的辐射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被吸收或折射,因此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或者比较方便的做法是在火山附近的巨大熔岩洞里建立第一个火星基地,就像我们讨论在月球上所做的一样。考虑到火星上火山非常多,很可能这种熔岩洞也大量存在。

●火星上的一天和地球上的一天差不多。火星相对于太阳的倾斜也和地球的一样。但是定居者需要适应火星的引力,它大约只有地球引力的 40%。此外,像在月球上一样,他们还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来避免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他们还要与寒冷的天气斗争,并一直与之斗争下去,以免被冻死。火星上的温度很少超过水的冰点,太阳落山后有可能降到零下 -127 ℃摄氏度或零下 197 ℃华氏度,因此,任何能源故障或断电都会带来生命危险。

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怎么命名的?

水星是颗怎样的行星呢

水星:Mercury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墨丘利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Hermes(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道路、科学、发明、口才、幸运等的神) 。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

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金星:Venus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

(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地球:Earth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该亚, 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火星:Mars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Ares)命名它。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在古代中国,因为火星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 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木星:Jupiter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土星:Saturn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

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天王星:Uranus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Uranus, 应读成"YOORa nus" 。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该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海王星:Neptune海王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约翰 "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

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古希腊神话中海神叫波塞冬 (Poseidon)。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Pluto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1930年被发现,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被定义为一颗矮行星,从而踢出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行列。

爱因斯坦摧毁了一颗行星吗?是如何摧毁的?

爱因斯坦只是一个理论科学家而已,如果他真的掌握一些神秘的高科技技术,美国就不会让爱因斯坦到处做演讲,泄露机密怎么办?如果他真的掌握一些神秘的高科技技术,其他国家也不敢邀请爱因斯坦去演讲,像斯特拉一样搞个通古拉斯大爆炸怎么办?高处不胜寒啊!不寒者不在高处!虽然爱因斯坦的水星近日点进动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就是太符合实际情况了,反而证明了相对论是错误的。

宇宙是正在膨胀的,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会跟随宇宙的膨胀而变大,水星的公转线会跟着变快,相对论的水星近日点进动数据没有为宇宙的膨胀速度留下空间。少年爱因斯坦接受的是宗教教育,后来才投机科学,洗白成唯物主义者,他的基础物理知识极差,不知道光在地球的大气中传播速度恒定不变,是波的传播特性;不知道迈克斯韦方程中的电磁波速度没有标明参照系,是使用默认参照系;不知道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在地球惯性系中做任何力学实验,地球的运动速度在这些实验中是未知的的条件;不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测试到的光速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参照系在物理学的相对速度中是作为参照的零速度。

科技是第一产生力,世界的财富大都控制在犹太人手里,这些财团想继续控制世界上的财富,就必须垄断科技技术。相对论虽然不能为这些财团带来直接的财富,但相对论可以误导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路线,使财团控制的j科技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大力推广相对论符合犹太人唯利是图的本性。犹太人的唯利是图本性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不能容忍的,在希特勒的鼓动下,德国走上了极端路线,屠杀犹太人。

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事件持续了300多年,这是典型的实现版的皇帝新衣骗局,相对论也一个皇帝新衣骗局,想揭穿这个骗局很容易,相对论漏洞百出,有自相矛盾的悖论。但想推翻相对论很难,自古邪难以胜正,在资本主义制度里赚钱才是正事。以太离开以后,科学就丢了精神,等待在这真理路漫长,听迷信呼啸依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科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推翻相对论。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行星吗?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行星吗?在太阳系的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据科学家们估算,这里的小行星数量至少在50万颗以上,而被我们所定位和编号的小行星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颗。这些小行星和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一样,共同围绕着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其中一些小行星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相互碰撞,有一部分脱离了原先的运行轨道,向着太阳系内侧漂移过来,其中有一些在漂移过程中接近近地轨道,成为具有一定威胁的地外天体,因此小行星带目前已经成为科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对其运行规律、引力扰动和偏离轨迹均进行着深入的研究,以使提前开展相关监测,及时针对它们对地球的威胁性开展评估。

那么,这些小行星带中的星体,今后能否在相互碰撞过程中进一步聚合成为一个新的行星呢?这还得从太阳系中行星的演化说起。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在太阳系还没有形成,即太阳还未诞生之前,这片广袤的区域分布着大量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所组成的星云物质,关于这些星云物质的形成,科学家们推测,有极大的可能是之前一颗超新星爆发所喷发出来的大量星际物质构成。

在50亿年前,这块区域受到巨大的引力波动影响,星际气体和尘埃之间开始激烈着进行相互碰撞,使得某些区域的星际物质浓度日益增大,逐渐形成了许多质量相对较大的核心区,而太阳所在的位置,这个核心区面积最大,由碰撞所聚合的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越来越多,温度也因碰撞不断提升,周围的星际物质在角动量守恒的作用下,开始围绕着这个核心高速旋转,这个核心于是演化成了太阳的“胚胎”。

当太阳“胚胎”核心区的温度上升到700-1000万摄氏度时,激发其中最轻物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质量在聚变过程中发生了亏损,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恒星。值得一提的是,在太阳形成的同时,在其它区域聚合形成的若干核心,也在不断地在引力作用下吸引着周围气体和星际物质的加入。只是太阳核心的引力太大,以至于整个太阳系的绝大部分物质都站到了它的那一边,一些距离太阳较近的核心物质,也被引力吸入太阳的怀抱,只有那些距离太阳较远、核心质量也相对较大的核心区被保留了下来,相互之间互相发生碰撞和聚合,逐渐演化为固态的行星内核,在此基础上再吸收被太阳风吹开的物质,聚合形成行星的状态。

而之所以有固态行星和气态行星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后期在引力作用下所吸收物质的形态所决定。在太阳风的吹拂下,那些气体物质以及质量较轻的星际尘埃团被吹到距离太阳较远的轨道上,从而被那里的若干固态行星内核所吸附,最终演化为气态行星。而距离较近的固态行星内核,由于周围的气体物质和轻质量星际尘埃团较少,只能吸附那些质量较大、呈现一定聚合状的大质量固态星际物质,在激烈的碰撞下逐渐演化为固态行星。

太阳系小行星的由来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介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其体积与太阳系的行星相比,简直小得不能再小了,最大的直径也才1000多公里,最小的仅有石子大小。虽然从太阳系的直观图上看到这里的小行星密密麻麻,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即使航天器才中间穿过,想撞上它们,几率也是比较小的。

而关于这些小行星的由来,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大行星爆炸假说。科学家们根据万有引力推测,在木星和火星之间应该存在一颗大质量的固态行星,由于质量和体积较大,受到其外围更大质量木星引力的影响发生了撕裂,分解形成若干小质量的行星,然后在相互碰撞过程中又进一步分解,逐步形成现在的模样。

半成品假说。科学家们根据小行星的组成物质,与太阳系原始星云组成物质基本一致的结果出发,推测出小行星带的形成过程,与其它行星形成的历史相当,只不过在其它行星基本成形时,这部分区域的众多聚合的小行星,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没有最终聚合形成更大质量的行星,只形成了向大质量行星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半成品”。核战争毁灭假说。

有的科学家甚至脑洞大开,将其与玛雅文明联系在了一起,说是这里原本有一颗行星,而且是玛雅人的故乡,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这里爆发了核战争,使得行星被炸毁,行星的主体部分被分裂为无数碎片,充斥在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还有一块较大的碎块撞击了天王星,改变了天王星的运行姿态变为侧卧,之后这个碎块形成了冥王星。关于第三个类似科幻小说的假说,基本上可以排除,因为从小行星碎片中目前并未检测到任何核爆炸的遗留物质。

而第一种行星爆炸假说,我觉得也站不住脚,因为既然这个区域受到木星巨大引力而没有形成大质量行星的条件,为何还会聚合在一起呢。因此,我倾向于第二种假说,即这些行星物质是在太阳系行星的形成过程中,与其它行星一起演化,只不过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没有最终聚合在一起而已。现在这些小行星能聚合形成大质量行星吗?通过以上关于太阳系内行星的形成,以及小行星带形成的推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大质量行星要形成,必须具备如下的基本条件:周围的星际物质必须非常充足,可以为行星聚合提供足够的物质来源。

若干个行星物质相对密集的核心区发生融合,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固态行星内核。核心的聚合所受到的引力干扰,不足以改变相互之间碰撞和聚合的总体趋势;内核形成以后,周围还应该有大量的固态尘埃物质,为最终行星的形成提供物质贮备;大质量行星形成以后,要能够拥有固定的公转轨道,而且这个轨道不能受到其它行星的支配性影响。

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目前小行星带的现有状态,不能支撑其形成大质量的行星。主要理由有:第一,小行星带内虽然拥有巨大的固态小星体,但是总体密度不大,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远;第二,受到太阳引力和木星引力的影响,只能在引力波动的情况下发生碰撞,形成不了可以聚合更多物质的内核;第三,周围星际物质贮备不足,即使内核形成以后也吸收不了更多的物质进行聚合,从而达不到可以清除轨道内其它小型星体的能力;第四,如果形成大质量行星,由于木星的巨大引力,很容易被撕裂,从而分崩离析。

总结一下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其形成机制我想主要取决于它的历史性和所受引力的制约性,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它已经失去了能够形成大质量行星的最佳时机。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太阳引力和木星引力的干扰之下,这些小行星通常都是沿着固定轨道运行,偶尔在引力波动的影响下发生碰撞,不可能再重演太阳系行星演化的历史,即不可能再聚合形成新的一个行星内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金星不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为何表面环境极其恶劣?

金星虽然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也是第二近的行星,而且表面大气层内有大量的温室气体。太阳系内部共有八大行星(冥王星目前只能算是矮行星了),其中距离太阳相对较近的4颗“岩质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距离太阳相对远一些的4颗“气态行星”则分别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其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距离大约为5800万公里。

其次就是金星,距离太阳大约是10800万公里。排名第三的则是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大约为15000万公里。由于太阳是太阳系内部唯一的一颗恒星,其本身具有巨大的热辐射能,因此距离太阳越近,星球本身的温度就会越高,而地球所在的位置则相对宜居,处于一个相对的“不冷不热”的区域,而遥远的海王星,距离太阳有450000万公里,星球表面是非常寒冷的状态。

按照这样的距离分布情况来看,距离太阳的水星的环境应该是最恶劣的,为什么金星表面的温度比水星还要高一点呢?其实核心原因就是金星大气层内部的温室气体,这就好比一个“温室大棚”一样,把金星整个照在了里边,温度之然就更高了。而且这个大气层也导致金星上边会受到酸雨的危害,表面环境确实极为恶劣。地球也并不单单只是因为与太阳保持了距离才如此的宜居的。

虽然地球处于太阳系内的宜居带,但月球、火星其实也都处于这个大的范围之内,为什么只有地球才宜居呢?这主要得益于地球特有的磁场和大气层系统了,地球磁场很好的阻隔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大气层也保障了地球相对处于一个恒温的状态。包括月球的保护也让地球免受了很多小行星的撞击。总的来说,是多种原因才促成了地球的宜居环境。

明明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为什么全世界却都赶着去探测火星?

明明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为什么全世界却都赶着去探测火星?人们在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时,往往会通过两个方面的因素去考虑,一个是操作性,另外一个就是代价,操作性决定着可行性,而代价决定着产出投入比,只有具有一定可行性且产出投入比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时,方可行动实施。这一点在天文探测方面同样适用,当然无论是发射卫星也好,还是载人登月,抑或对地外行星进行探测,无疑都是非常“烧钱”的举动,花这么多钱必须要实现相应的研究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否则将是徒劳,毫无意义。

金星曾经是地外探测首选之星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天空中亮度最高的星体,比遥远的恒星-天狼星还要亮10多倍,因此人类对于金星的观测历史非常悠久,正因为它在夜空中的独特魅力,我国的古人很早就以“金”字为其冠名。进入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叶以后天文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对地外天体的观测和近距离探测步伐,除了地球唯一的月球之外,金星成为了人类最早想要“征服”的行星。

从金星所处的位置来看,其作为地外探测的首选目标也不令人意外。金星与地球、火星同样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并且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距离仅有4100万公里,是月地距离的100倍多一点,这个距离要比地球另外的一颗近邻行星-火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短1400万公里。如果按照人类航天器的飞行速度测算,到达金星只需要100多天,而到达火星则至少需要200多天,这个时间差距对于探测器发射火箭推力、燃料贮备等都会带来巨大的差别,探测金星从花费的成本来看似乎要比探测火星来得实际的多。

从金星的外表特征来看,金星的半径6070公里,和地球的6370公里差别不大,其体积约为地球的88%,质量约为地球的80%左右,从质量和体积大小来看,金星简直就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因此从这一方面看,对金星探测,对于揭示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形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从前苏联1961年发射第一颗金星探测器-金星1号以来,人类共向金星发射了46颗探测器,其中包括飞掠探测器、轨道探测器、坠落探测器、1软着陆探测器和气球探测器等。

不过金星1号在发射之后不久,在距地球750万公里时失联,任务失败。后来在1962年美国发射了“水手2号”探测器,成功在距离金星3万4000公里处掠过,并向地球传回了近距离观察金星的第一批资料。1967年美国发射的“水手5号”探测器也实现了飞掠金星的目标,也向地球传回了大量更加丰富和清晰的图像。金星表面严酷的自然环境虽然水手2号和水手5号传回了一些关于金星的照片,但是毕竟是从高空“俯拍”而来,并未深入到金星表面,人们对于金星表面的环境特征并未准确掌握。

后来,在1970年,前苏联在总结以往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发射了“金星7号”探测器,并成功实现在金星表面的软着陆,向人类第一次发回了关于金星表面环境状况的资料。在“金星7号”穿过金星大气层的过程中,对金星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组成结构进行了监测,在降落到金星表面以后,还对金星表面的温度和大气压强情况进行了及时监测。

结果表明,金星的大气层非常浓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地表温度470摄氏度、大气压为90个标准大气压。只不过在如此高温高压下,探测器的耐受性支撑不了多久,20多分钟后金星7号就失去了联系。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又有一些金星探测器被发射出去,几个探测器软着陆以后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另外一些探测器在围绕金星运行的同时,对金星的大气层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测,结果发现金星大气层厚度达20多公里,二氧化碳占比高达97%以上,其余还含有微量的水蒸气、氩气、氦气、一氧化碳等。

而且云层中悬浮着大量的微细浓硫酸雾滴,并且充斥着二氧化硫、氯化硫以及硫单质等物质,经常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闪电和硫酸雨等现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但生命体难以存在,就连耐受性很强的探测器都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科学家将重点转向火星虽然探测金星相较于火星,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的花费成本都要低,但是金星表面的自然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特别是探测器着陆以后根本无法长时间开展工作,继续开展探测已没有太大的必要,于是科学家们逐渐将目标从金星转向了火星。

其实,在人类对金星探测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展了对火星的探测,只不过成功率不高,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探测器成功掠过火星,同时传回20多张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到达火星并且传回数据的探测器。1971年,美国发射了水手9号探测器,并且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颗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探测器。

同年,前苏联也发射了“火星2号”探测器,实现了首次在火星表面登陆,并向地球传回了火星表面的基础数据。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又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探者探测器,实现了首次在火星地表释放火星车的探测器。迄今为止,各国共向火星发射了47个探测器,稍低于向月球发射的探测器数量。通过前期观测和探测器的持续探测,火星的质量较小,致使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加上火星基本失去了磁场,因此在太阳风吹拂下火星的大气绝大部分都逃逸到宇宙空间中,大气密度仅为地球的1/100,来自宇宙空间特别是太阳的高能粒子可以直接到达火星表面,而且火星的温度偏低,两极最低达到零下130多摄氏度,且温差剧烈,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相差100度左右,表面也几乎没有液态水存在,这些都是火星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但相比金星,火星的这些问题似乎“温和”多了。

各国在向火星发射众多探测器的过程中,虽然投入比金星要翻几番,但是火星的环境至少可以支撑火星探测器以及火星车稳定正常地工作,至今为止,仍然有8个探测器在火星轨道和地表持续运行,获得了大量关于火星地表形态、大气层结构、温度变化等丰富的数据资料,而且还探测到火星表面某些区域存在着固态冰、地下盐湖、陨石坑湖等水资源的存在,这些无疑将为深入研究火星及太阳系发展演化过程、探索地外生命形式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金星来说,火星的自然环境恶劣程度要小得多,探测器的耐受程度完全可以支撑,对火星地表进行全方位深入探测的可行性完全具备,而且通过以往的探测,我们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观测和研究数据,产出投入比非常可观,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瞄准火星,在本世纪上半叶将会持续启动众多的火星探测项目,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天问1号火星探测计划,有关火星更加详细、清晰、全面的资料将会于不久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文章TAG:远古行星怎么下载  光遇远古版怎么下载  远古  行星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