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秀的资格选秀制度在顺治年间初定,历经康熙、乾隆、嘉庆等朝的多次修订,逐渐成为定式。三、选秀女是选美吗一听到选秀女,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丽少女供皇帝挑选的场景。康熙十二年(1673年),卫氏通过选秀入宫,成为宫女,其地位并不高,做的也只是简单地粗活和重活,属于地位比较低的宫女。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满清入关以前是没有选秀一说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顺治十年(1654)十月,顺治帝以谕旨的形式宣告天下举行选秀活动。他将满洲官员和外落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纳入了选后的范围,虽然范围不如后世之大,但初步确定了选秀制度。一、选秀的资格选秀制度在顺治年间初定,历经康熙、乾隆、嘉庆等朝的多次修订,逐渐成为定式。

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满族人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满族人,其中还包括蒙古人、汉人。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求,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却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以充实后宫,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皇子皇孙以及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皇帝看上,最终升为妃嫔,但绝大多数只是承担后宫杂役。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是“使女”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秀女实际上指的是八旗秀女。

满清规定,凡是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3岁至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康熙年间增加了一条新规定,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觉罗之女,可免选秀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过了婚龄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女子及其家人都会受到惩治。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姻者,其母家按照隐瞒秀女的处罚条例议处。在报名阅选秀女时,如果符合选秀条件的旗人女子确实有残疾的,必须经过族长、领催、晓骑校、佐领等层层报到各旗都统,申明原因,都统禀明户部,户部奏准皇帝,才准免选。二、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虽然旗人女子都能参加选秀,但是当选的毕竟只是少数,秀女们入宫要经过一次次严格的考察。

每次临近挑选秀女时,户部发公文给各旗都统,都统再层层通知下级审查秀女资格,随后将参选女子的年龄出身等情况统计在册,统一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待皇帝批准选阅秀女的日期后,再发文给各旗都统,命令各旗制作秀女花名册。参选的女子一般13-17岁,不过也有例外,据清宫档案记录,最小的有11岁,大的可达20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之家尚有车辆送行,兵丁之家却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参选秀女,无论家境如何,每人赏银一两,以充雇车之需。(当时一两银子价值今天一千多元人民币左右)在应选的前一天,秀女们坐在骡车上等候人宫,骡车上挂着两个灯,上面书明此女的家世身份。

各旗根据满、蒙、汉的顺序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姊妹以及亲兄弟之女,其次是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新选送的秀女,按照由幼及长的年龄顺序排列。秀女骡车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至神武门外,宫门开启后下车,由太监引入宫中,在顺贞门前集齐,再按事先排好的顺序,进顺贞门备选。选看的地点各朝不尽相同,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通常是五六人一排。每人身上都带着一张木牌,上面写着秀女的旗籍、父名、本人年岁等内容,称为绿头牌。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招牌子。被留牌子的秀女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搭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或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为妻妾,或留于皇宫之中,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程序会更为复杂,屡屡“复看”后选中留牌子的,称为“记名”。选中记名的秀女留宫察看是否有恶习或性情如何,最后选定人数,其余的都招牌子。秀女初得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也有少数被封为嫉妃,以后可逐级晋封。三、选秀女是选美吗一听到选秀女,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丽少女供皇帝挑选的场景。

实际上,美貌从来不是挑选秀女的首要标准。从现存的清末应选秀女照片可看出,秀女高矮胖瘦各异,美丑不一,穿得十分素朴。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穿旗装,严禁“时俗服装”。所谓“时俗服装”指的就是汉族女子的装扮。清宫选秀女的标准是品德和门第,首先要是血统纯洁的在旗女子,其次本人要长得端庄,品德淑贤,过于漂亮的“狐媚相”是不可能入选的,怕给皇帝增添了“好色”的名由。

其实,所谓的品行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在选秀女的过程中,门第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又高又瘦,相貌丑陋,只不过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便当上了皇后。从顺治帝至光绪帝9朝,共选秀女80多次,按后来入葬陵寝的后妃统计,共214人。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些被指给了皇子皇孙当福晋,走上这条路的秀女们的命运还算是比较好的了,因为毕竟是皇帝指下来的,在府第里总有些地位。

如果入宫当嫉妃,命运则是不能预测。自康熙帝以后,后宫设立八个等级: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嫉六名,等级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名额不加限制。如此之多的嫉妃争夺一个男人,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有些人宫秀女可能蒙受过几次恩泽便被遗忘了,有些甚至可能一生中都没有见过皇帝。当康熙、乾隆等长寿皇帝驾崩时,许多妃嫔正青春年少。

更不必说那些短命的皇帝了,例如顺治帝活了24岁,同治帝只活了19岁,他们死时,后妃顶多是20多岁,有的只有十几岁。皇帝一死,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后妃们便要搬出原来居住的东西十二宫,住进专为皇帝遗媚安排的院落——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里的寡妇院。此后,她们只能在高高的宫墙里,伴着佛堂里的袅袅青烟,度过孤独的下半生了。

正史上的良妃出身辛者库,与康熙的感情到底如何?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在后宫中的地位是非常的卑贱。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对于“辛者库”这个词并不陌生,这是后宫之中所有人极为惶恐和忌惮的地方,一旦进入辛者库就意味着要承担宫中最为卑贱以及最为辛苦的差事,受到宫中其他人的排挤与欺凌,这是无疑是对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实际上,“辛者库”,最初的意思是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是包衣的一种,同为皇族宗室以及满洲贵族的“奴仆”。

按照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杜家骥先生的考证,被入“辛者库”籍的,要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待。在入关之前,“辛者库”的成员多为具有一定手艺的汉族俘虏和仆役,亦或是归降时由于家族、部落人数较少不被编入满洲八旗下的佐领管辖,进而被编入到辛者库之中;清朝入关之后,特别是康雍时期,“辛者库”主要用以接收犯了罪官员及其亲属,这其中绝大部分为满洲官员,而这些满洲官员有超过百分之七十被都是因为贪污、侵吞和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的原因而被降入辛者库的罪籍之中。

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良妃卫氏祖姓觉禅氏,皇太极时期归降并被分配到了正黄旗下成为包衣,世代担任膳房总领之职,而良妃卫氏的生父阿布鼐正是担任着这样一个正五品辛者库内管领的职务。也正是因为卑贱的辛者库出身,对于她以及她的儿子八阿哥胤禩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卫氏是康熙的宠妃?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卫氏通过选秀入宫,成为宫女,但是其地位并不高,做的也只是简单地粗活和重活,属于地位比较低的宫女。然而,卫氏自身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燕北老人的《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有记载:“(良妃卫氏)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样的描述固然有些夸张,但是仅凭一介出身非常卑贱的普通宫女身份,就能够得到康熙皇帝的宠幸,甚至还为康熙皇帝诞育了一位皇子,足可见卫氏的容貌确实出众。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阿哥胤禩出生,这是卫氏一生之中最为骄傲和幸福的时刻,然而,这也是她人生中的难得“昙花一现”。在此之后,从康熙对其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态度来看,良妃卫氏在康熙心中的“存在感”确实非常的低。首先,是就是良妃卫氏册封的时间上。这里我们用康熙皇帝“惠宜德荣”四妃和良妃卫氏做一个比较。惠妃那拉氏,首次生育皇子是在康熙九年(1670年),其被册封为惠嫔的时间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间隔七年。

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还未诞育皇子的她直接被封为了宜嫔。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了雍正,在第二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就被封为了德嫔,间隔一年。荣妃马佳氏,首次生育皇子的时间比较早,是在康熙六年(1667年),她也是第一个为康熙诞育皇子的后妃,她被册封为荣嫔的时间同惠妃和宜妃一样,都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间隔十年。

而良妃卫氏,生育八阿哥胤禩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而她被册封为良嫔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整整间隔了十九年。在此期间,她没有得到任何的册封,包括贵人、常在、答应、庶妃这样低级别的封号,她都没有得到,依旧是没名没分,只是普通的辛者库籍的宫女一名,甚至可以说在这期间卫氏是被康熙所遗忘般的存在。

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她所生下的儿子八阿哥胤禩被封为了多罗贝勒,与他同期受封为贝勒的还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皇帝,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而胤禩则是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并且这个时候,胤禩已经开始协助康熙皇帝处理朝政,在朝臣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与口碑,康熙皇帝对其也是非常的喜爱和欣赏。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氏可以说是沾自己儿子的光,才获得了册封,有了名号和身份,在这之后又晋封为良妃,虽说地位不及“四妃”,但是终归是有了一定的升格,摆脱了此前尴尬的境遇。

前文中说的,惠妃那拉氏和荣妃马佳氏被册封为嫔的时间也距离他们首次诞育皇子的时间有着七年和十年的间隔,其中也有着早期生育的皇子存活率不高,不满周岁便早殇的情况,如果比较其诞育健康存活的成年皇子,即大阿哥胤褆和三阿哥胤祉后,被封册封为嫔的时间,则间隔年份便大大减少了。而像卫氏这样,儿子一直长到成年并且完成大婚,前后间隔近二十年才被册封的,不仅在清朝的时候,就是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也是实属罕见。

其次,是在为康熙皇帝诞育子女的数量上。惠妃那拉氏一生生育了两位皇子,其中一位皇子早殇,按顺序这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另外一位成年皇子就是所有皇子中年龄最长的大阿哥胤禔。除此之外,惠妃抚养了两位皇子,其中就包括良妃卫氏所生的八阿哥胤禩,以及七阿哥胤祐。宜妃郭络罗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位皇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以及皇十一子胤禌。

德妃乌雅氏前后为康熙共生下了三男三女共六个孩子,包括了雍正、六阿哥胤祚、十四阿哥胤禵,以及皇七女、皇九女以及皇十二女。荣妃马佳氏与德妃乌雅氏一样生育了六个孩子,都是为康熙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后妃,特别是康熙皇帝的前十个儿子中,五个都为马佳氏所生,除此之外,马佳氏所生的唯一的女儿,即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反观良妃卫氏,一生之中,除了八阿哥胤禩之外,再无其他子女。生育子女的频率和数量,可以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后妃受宠的情况,通过这也能看出康熙对于卫氏的感情,确实也无法同“四妃”相比。就连顺懿密妃王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当时还是庶妃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诞育子女的数量都要超过卫氏,可见卫氏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再次,就是良妃的这个“良”字。其实,皇帝对于后妃的封号,如同赠予大臣们的谥号一样,也是有等级的。比如我们知道的,授予文官的最高级别的谥号是“文正”,接下来是“文贞”、“文成”、“文忠”等。对于后妃来说,比较常用、级别比较高、能够体现其地位的称号中,依照惯例主要是“贵德淑贤”四字,在这之后是“庄、敬、惠、顺、康、宁”等字。

而良妃的“良”不仅不在这些常用的称呼后妃名号的字库中,甚至纵观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封疆王朝的历史,也没有出现一位带“良”字的后妃。而在此前的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有带“良”字的后妃等级,如“良人”、“良媛”、“良信”、“良侍”等,都是地位非常低的、排在末尾的后宫级别。由此可见,康熙封其“良嫔”以及“良妃”,并不是对其宠爱的表现,甚至是对其辛者库出身身份的一种暗示和轻蔑,这样的话还能说康熙喜欢良妃卫氏么。

所以在这样看来,康熙对于良妃卫氏确实感情不深,而八阿哥胤禩的出生更像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去世后的良妃卫氏非但没有被追封,反而背上了“辛者库贱妇”的骂名。良妃卫氏之所以会背上如此“骂名”,还是要从“九子夺嫡”中非常著名的“毙鹰事件”开始说起,而这一次,卫氏确实是“莫名躺枪”,因为在此之前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良妃卫氏就已经去世了。

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康熙皇帝带着所有成年皇子前往热河秋闱,此时正好赶上卫氏的忌日,于是八阿哥胤禩以为母守孝为由留守北京。在此期间,胤禩派人给康熙皇帝请安,并同时带上了两只海东青作为礼物。然而,当康熙皇帝收到的时候,这两只海东青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要知道,海东青可不是普通的老鹰,在满洲人传统的萨满教义中,海东青是最高图腾般的存在,送给康熙两只奄奄待毙的海东青,无疑是在诅咒康熙皇帝其尽早的离世。

至于海东青为什么会濒临将死,有人说路上照顾不周致使海东青脱水,也有人是雍正派人所为,还有说是太子胤礽的党羽不满胤禩在“两废皇太子”期间的所作所为而故意陷害。然而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此时已经怒不可遏的康熙皇帝立马下令,不准胤禩为母守孝,召其迅速赶往康熙皇帝的行宫,并且当着众人面宣布:“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并且大骂胤禩为“辛者库贱妇”所生,良妃这次是结结实实的被自己的儿子给“坑”了一把。实际上,这是康熙第二次借由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卑微的出身而大做文章,早在康熙“一废皇太子”后,众位大臣一致推举胤禩为新太子时,康熙就以此进行了反驳:“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如今又一次将八阿哥胤禩的出身说事,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胤禩送死鹰事件的极为的愤怒,另一方面,也是在发泄长久以来对于胤禩处心积虑夺取皇位的不满,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康熙皇帝两次提及,也说明他对于胤禩、对于良妃卫氏低贱的“辛者库”出身背景是非常在意和顾及的。

如果薛宝钗选秀成功,和贾元春一同为妃,会怎么样?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红楼梦》中,皇商之女薛宝钗应朝廷之要求进京参加选秀,结果落选了,从此长住贾府十年,与林黛玉进行宝二奶奶这一职位的角逐,最后虽然成功上位,贾宝玉却又撒手悬崖,离家出走,白白担了宝二奶奶的名头。那么,如果薛宝钗选秀成功,命运又会怎样改写呢?薛宝钗有才学,有眼界,有手段,更有容貌,又能忍耐,又有城府,甚至又很腹黑,是一个很适合宫斗的女孩子。

她如果进宫做妃,一定比贾元春更有竞争力。一,薛宝钗的长相妩媚大气,很符合当时的大众审美。薛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印象,比较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曹雪芹在书中把她比作国色天香的牡丹,曾说她“纵是无情亦动人”,可见如果仅仅从长相上看,薛宝钗是有母仪天下之资格的。

二,薛宝钗的才学,是受到过贾元春的肯定的。薛宝钗有才学,这在大观园诗社的屡次诗词比赛中得到了验证。她的咏白海裳诗凭着含蓄浑厚一举夺冠,她的《螃蟹咏》一出,就连具有咏絮才的林黛玉也甘拜下风。更别说她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关于薛宝钗的才学,贾元春曾在省亲时赞美过:终是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三,薛宝钗的手段,心机和腹黑程度都是少有人可比的。关于薛宝钗的腹黑,在“滴翠亭”一处表现最为明显,其具体情节,凡读红楼者无不耳熟能详,这里无需赘述。下面主要说说宝钗手段。宝钗为了能拿下宝玉,在宝玉周围布下了种种机关。先是从王夫人那里下手,金钏一事彻底与王夫人结成联盟,接着又把袭人收到麾下,不知何时身边丫头莺儿与宝玉身边小厮茗烟结了干亲。

可以说宝玉周围里外都成了薛宝钗的眼线。就连怡红院一个三等丫头红儿的声音性情,薛宝钗都了如指掌,其能量不可不说让人惊叹。薛宝钗的这种本领如果用到宫中,怕是一般的妃子是不堪与其匹敌的。四,薛宝钗的志向,贾元春是比不上的。贾元春虽然贵为贵妃,但是贾元春确实羡慕家长里短,亲情环绕的平淡生活,但薛宝钗不一样,薛宝钗渴望荣华富贵,汲汲名利。

她的《临江仙》曾表达过她的青云之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一直渴望能够凭借一股好风,然后借助这个风势,直达名利顶端。一个人如果有远大志向,他就会比较自律,比较克制,薛宝钗如果进入宫中,她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志向,不遗余力的去努力。

凭借她的手段,凭借她的眼界,凭借她的努力,一定会混得风生水起。《红楼梦》是有一点宿命色彩的。薛宝钗最终不曾走进宫中,如果薛宝钗能够步入宫中,她的命运绝对不会那么惨淡。在第五回,通过贾宝玉在警幻仙界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等众女子的命运时,薛宝钗的命运就已经知道了,并已开始了运转。薛宝钗选秀失败也就在了命定之中。

薛宝钗选秀失败了,这不是薛宝钗的错,她是受了家庭的拖累,虽然她也符合参选条件,可是有一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大哥,薛宝钗也是很心累的。我们都知道当薛宝钗进京参选之前,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与冯渊争夺香菱而让家奴打死了冯渊,这件事虽然被王子腾出面,贾雨村操作而摆平了。但事出总有痕迹,薛宝钗进京参选,本身竞争力就很大,而且参选人员有许多都比薛宝钗的硬件要多要全,人脉也广,再有薛蟠仗势欺人一事出现,薛宝钗进京参选能够成功才是见鬼了呢!薛宝钗选秀失败,让薛宝钗空有许多才能明珠投暗,使用不出,最后步入了守活寡的死胡同。


文章TAG:宠妃进化法则怎么通过选秀  橙光游戏宠妃进化法则特殊事件攻略说明  宠妃  进化  法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