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后来的九伐中原,虽疲惫国力,但也在国家可承受的范围内。诸葛亮之所以六出祁山,姜维之所以九伐中原,都因为他们身处三国乱世,都有一个共同的志向理想,那就是克复汉室,一统天下。”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点目标理想,整日漫无目的的生活,人的一生就会浑浑噩噩,国家就会毫无生气,可贵的生命就此毁弃,国家就会沉沉不振,走向灭亡。

姜维九伐中原有什么实际成果吗?

姜维九伐中原有什么实际成果吗

第一次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三国志》第二次十年,卫将军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维徙之繁县。——《华阳国志》第三次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三国志》第四次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三国志》第五次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三国志》第六次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第七次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大概这是天命吧?大汉王朝已历经四百年,气数已尽,按天道循环,改天换地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规律。蜀汉继承了汉室的纲常道统,企图振兴汉家天下,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只凭人力扭转乾坤,必然难以成功。这是其一。从当时的情势对比来看,曹魏占据中原富庶之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国富民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在人才、兵源、经济实力力上均占优势。

蜀汉虽然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之下,政通人和,法度严明,但地域有限,西南有些地方尚属不毛之地,人口不多,粮秣供应不济,几次北伐大都因粮草缺乏或交通不便运送不畅而不得已退兵。曹魏当时在防守方便也是可圈可点,加上司马懿老谋深算,深知蜀军粮草不继,采取坚守不战,防守得当,不但耗走了蜀兵,最后也耗死了诸葛亮。这是其三。

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劳民伤财死伤无数,是蜀国的罪人吗?

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劳民伤财死伤无数,是蜀国的罪人吗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起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诸葛笑指画图中。诸葛亮未起陇中,则天下谋划尽在胸中。有言: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合诸夷,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提荆州之兵入宛,洛,将军率益州之兵出秦川,诚然如此,则大业可成,汉室兴矣!纵观诸葛亮一生,陇中之谋划,乃一生之谋略。

岂料世事无常,从关云长大意失却荆州,打乱了他的战略布局。接着刘备为云长報仇,张飞急造白袍,被害身亡,蜀吴反脸。后又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白帝,托孤诸葛亮。刘,关,张、撒手蜀汉,基业移手刘禅,国势渐微。 诸葛亮受三顾之恩,托骨之重,内外交困。南方叛乱叠起,亲率士卒,七擒七纵孟获,安抚南方,平定大局。

与吴重修旧好,历经图治,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为了打乱曹魏休养十年,一举拿下蜀,吴的军事谋划。只有主动出击,提兵北伐,六出祁山,实乃时局之上策,以战自保。怎耐又逢对手司马懿,看透诸葛亮用兵,意在速战,能忍羞辱,坚垒以待,不与接兵。弄的诸葛亮,心烦食少。最后命丧五丈原,智星陨落。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之后虽有姜微接替蜀汉兵权,出兵九战,终难阻统一大局,假投降巧计成俗语,再受禅依然画葫芦!蜀汉也随之亡国了!诚如临表所言 :凡是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至于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微九伐中原,劳民伤财,死伤无数,是蜀国罪人,有失公允,恕我不愿苟同!说。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在性质上算是劳民伤财和好大喜功吗?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九伐  一游网  网页  门户  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