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收藏了好久,一直没有回答,不是因为确定不了答案,而是因为一直想说服自己采纳另一个答案。直到最近,目睹网上诸多恶言,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横行,终于觉得不用说服也罢,就接受真实的内心吧。我是人类,但我的确比较喜欢三体人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并不是说人类的含蓄不好,但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都是直言不讳的,含蓄表达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的结果,这一项技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得那么好。

对我来说,直接坦率的交流,比拐弯抹角猜来猜去的那种,更适合我。三体人没有发声器官,他们的交流直接采用脑电波,所以无法作伪。诚然,如前面的答主所言,用脑电波交流不等于可以随意侵入对方脑电波,将对方所思所想任意翻检,所以严格来说也不能说三体人的交流是毫不保留的。三体人可以选择关闭脑电波,也就是不与对方进行交流。

但只要不切断这种联系,那么脑电波交换的信息不仅高效,而且真实。而这一点,对我来说就足够了。用一句地球人的话来说,你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更何况,有时沉默也是一种真实表达。而假话,我始终不大能接受。但事实是,人类社会充满假话。尽管有时用“含蓄”的标签加以遮掩,然而本质不改,假就是假啊。假话并不是一无是处。

比如对于承受力比较弱的人,“善意的谎言”是一种保护。又比如《三体》的故事中,正是由于人类擅长欺瞒和计谋,才得以用这种技巧击败科技力量甩出人类几个数量级的三体人。所以,对待敌人,“作假”是很有必要的技能。但是对于自己人,施展这种能力就会让人很不舒服。所谓“含蓄”,说白了就是有话不直说,非要弯弯绕,回避、暗示,甚至反着说。

说的人和听的人,都需要同等的“段位”,才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和理解彼此,这其实并不容易。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和遗漏,严重时有可能误事。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呢,会显得动机模糊或者可疑,至少是有失真诚,这种感觉对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联结显然是有害的。当然,抛去这些理性层面的原因,我也有我自己的感性理由,那就是我在“说话艺术”方面的“段位”远远不够,而且早年对于准确理解他人“弦外之音”的能力也严重不足。

这种能力的匮乏使我前半辈子吃了不少亏,现在总算是补上这门课了,但是时日已经蹉跎,终于懂得“含蓄”艺术的我并没有喜欢上这种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相反,越发使我觉得远离人群才更自在。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换句话说,不习惯、不喜欢“含蓄”交流方式的,应该大有人在。当然,含蓄也有含蓄的好处。除去掩盖真实意图、粉饰不堪用意等负面作用外,人们还是认为含蓄的交流方式能舒缓情绪、润滑人际关系和气氛,从文化层面来说,更是形成了一种优雅的、回味悠长的语言和文字特质,相当契合人类细腻婉转的情感需求。

文艺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含蓄”就不成立了。而硬桥硬马的三体世界,恰是完全没有“文艺”的立足之地的。但我依然认为,文艺是一种情调,可以用于人际关系的锦上添花。至于实用性的日常交流,还是不要那么多不必要的气氛组。可能有人担心,什么都直来直去不够含蓄的话,难免会出现尴尬场面,毕竟我们习惯了面子上的好看舒适,不合时宜的“直球”话语会破坏气氛,也会让当事人不愉快。

但我觉得,这不过是因为我们习惯了面子文化,而这种文化恰好跟“含蓄”的交流方式息息相关。如果交流方式改变了,自然就不会存在表里两张皮,有些事能想不能说,有些话能说不能做这样的分裂状态。就像三体人那样,既然脑电波都可以透明共享,那么脑子里所思所想就没有什么不能公开的,不存在人类的隐私概念了。实在不想说,就直接不放出脑电波,那就算“隐私”了,可谓坦坦荡荡的隐私。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而如今保留下来的却很少,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二条一、旧新朝衔接时对旧朝建筑物的竭力破坏新期大肆毁灭旧朝标志性的建筑如皇宫太庙各地的行宫重要的官府统统付之一炬更有甚者还会将原皇城捣毁另建新都以表明不破不立以新代旧图迎新气象进而标榜自己是应天顺地天经地义堂堂正正的新朝使前朝臣民彻彻底底抛弃旧朝纵观历史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将原明朝的皇宫全面接受享用从而使故宫保存至今二、建材的因素中国古建筑砖木结构易于腐朽很难保存故,中国的古建筑传世太少凌远长著。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大师  汇通  中西  交流  保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