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级:左更爵位为第十二级左更的,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担任主将一类的职务,白起就曾经干了左更的职务。第十二级左更爵位可享受600石岁俸,78处宅地,良田78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第十三级:中更爵位为第十三级中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左更高。第十四级中更爵位可享受650石岁俸,80处宅地,良田80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四级:右更爵位为第十四级右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中更高。第十四级右更爵位可享受700石岁俸,82处宅地,良田82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为第十五级少上造,秦时称少良造。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协助大上造工作,基本上少上造以上就获得封地了,可称“君”了。

按《礼仪》规定,凡有封地者均可称君。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可享受750石岁俸,84处宅地,良田84顷,有300户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的封地。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为第十六级大上造,秦时称大良造。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秦孝公时期,因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刚刚设定,还没有以军功突破第十六级的人。因此,实际上大良造是掌握秦国军政大权的最高官爵了。

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可享受800石岁俸,86处宅地,良田86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为第十七级驷车庶长,意思是军队乘四匹马的指挥官。秦时君王六驾,也就是六匹马的马车,次之为四驾。因此,设置驷车庶长之职,基本上是领兵作战的最高领导了。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可享受850石岁俸,88处宅地,良田88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为第十八级大庶长的,也是官职与爵位一体的,早期的权力相当于丞相之职。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可享受900石岁俸,90处宅地,良田90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为第十九级关内侯,地位仅次于列侯。有其号而无封国,一般是为功勋卓著者设立的虚职,虽然没什么实权,但福利待遇特别高,退休老干部者居多。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可享受950石岁俸,95处宅地,良田95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第二十级:彻侯爵位为第二十级彻侯,汉时为避刘彻之名讳改称列侯,也叫通侯,有封号。是秦时国君以下最高的爵位,只有对国家有特别贡献者才可能获此殊荣。但一直到秦朝灭亡,被封为彻侯的人极少,武将当中也就王翦、王贲父子两获封,可见真正以战功晋爵封侯有多难。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可享受1000石岁俸,105处宅地,基本上封地与食邑税收是领导看着给了。但事实上被封侯者,封地与食邑都超过了标准。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河西的大原郡成了他的封国。写在最后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规定,军队攻打敌国的城邑时,斩首八千颗以上的,或者在野战中斩首二千颗以上的,就达到了军功规定的杀敌数量而论功行赏,各级将吏都可得到奖励而升爵一级。

但前提是双方兵力相当,己方超过敌军兵力或损失惨重的则另算的。按百人单位斩首33颗以上,也就是斩杀率是已方兵力的三分之一,从一级到五级还好办,每人杀敌1人可升一级。可到爵位到了第五级以后,基本上是带兵打仗的人,级别越高,指挥的辅助部队越多,分摊下来的斩杀率就更低,如果吃了败仗或者犯了事,还得降爵。所以虽然军功爵位制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基层人来讲,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每晋爵一级的赏赐都十分厚重,让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地加强。

秦朝建立第一个封建一统的封建制国家,秦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中央官制的核心被后世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什么是三公三公学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荀子 儒效》:“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孟子 尽心上》:“不以三公易其介。

”却没有清除的说明什么是三公,三公的具体职位是什么,负责那些事情。说明早期的三公,与我们后来理解的三个官职并无关系,三公并不表示有三个公,也不表示是三个官职的合称。在秦汉的官僚制度中,三公开始由一种泛称、一种理论,向实际的政制转化。但并没有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视为三公。西汉初期,关于三公的说法已成两派,一派认为是太师、太傅、太保,一派认为是司徒、司马、司空。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功  爵制  为例  皇帝  国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