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究竟是什么态度,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石达开讲义气是出了名的。关于石达开来自哪里?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前,他究竟是什么背景?世人的说法很多。他们注定是石达开事业的追随者,而不是石达开避风的港湾。

历史上的石达开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石达开是一个怎样的人

按常理,一个最终被清廷俘虏,被处死前还留下供词的人,身后不应该留下那么多的悬念。但石达开似乎不在这个常理之内,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他的传说很多,一直在流传,很有些英雄不死、声名不熄的意味。大概是因为他太传奇了,世人在心目中愿意接纳这样一位英雄,愿意为他的铁血悲情而扼腕叹息。天才式的传奇英雄,仿佛都是从天而降的。

关于石达开来自哪里?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前,他究竟是什么背景?世人的说法很多。曾国藩阵营说他是广西浔州府桂平县大梭乡人,是当地的富户;南京、安庆和江西的文人说他是广西诸生,底子是个读书人;还有的说他是广东巨寇、湖南富商------那真实的情况如何呢?石达开原籍在广东和平县,但生在长在广西。曾国藩阵营说他家财万贯,入伙太平天国时一次就捐了十几万两银子,这是不真实的。

石达开在当地顶多算个家境小康,丰衣足食没问题,但田地并不多,有时候还需要下地干活。但打小石达开身上就有传奇色彩,这一点却不是粉饰杜撰出来的。石达开父母亡的早,十几岁就开始操持家务,因为轻财好义,好替人出头,主持公道,小小年纪他便有了“石相公”的美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名声,洪秀全、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密谋起事时,才会模仿刘备三顾茅庐,亲自登门,郑重其事地邀请“石相公”出山。

道光三十年七月,接到金田团营命令的石达开在家乡召集一千多人,取道六乌山口,在白沙墟屯集一个多月后,开赴金田,正式加入太平天国。作为太平天国“首义八杰”,这一年石达开还不到二十岁,真正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石达开身上有一个著名且没有歧义的标签,那便是太平军第一名将。曾国藩始终认为石达开的本人能力毋庸置疑;一向自视甚高的左宗棠在提及石达开时,更是罕见地称他为“贼之宗主”,并说“我所素惮”。

自家阵营的看法就更不用说了,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格外推崇石达开,赞他极善用兵。但比较讽刺的是,清廷阵营的曾国藩等人,起初并没有太注意到石达开这个人。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对阵的早期,曾命人编写过一本《贼情汇纂》,其中提及石达开时用的竟然是这八个字——“铜臭小儿,毫无智识“。但就是这个二十五岁的铜臭小儿,在1855年先将湘军水师大船和小船割裂,进而又连续夜袭,各个击破,千里反攻,收复武汉三镇。

这还没完,后又在湘军反击时避实就虚,转战江西,连夺八府四十二县,让曾国藩坐困南昌,一筹莫展。不夸张地讲,若不是曾国藩命大,自杀被救,他早就在石达开出其不意、变化莫测地打击下提前退场,见阎王去了。说到石达开的英雄悲剧,起始应该在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的天京事变。关于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究竟是什么态度,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照李秀成的说法,石达开和韦昌辉替洪秀全打抱不平,在洪秀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合谋杀死了杨秀清;而按照石达开自己的说法,韦昌辉见杨秀清专权,上奏洪秀全密谋诛杨,洪秀全口中不肯,却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以激怒韦昌辉,最终导致韦杨火并。而根据新发掘的史料,诛杨是洪秀全下的密诏,让韦昌辉、秦日纲在朝臣领袖陈秉镕的里应外合下完成的,至于石达开有没有和韦昌辉等三人一样事先得到密诏,就不得而知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天京事变整个过程中,即便韦昌辉杀了石达开全家,他也没有大开杀戒去报复,而是始终顾全大局。只可惜,无论石达开怎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被杨秀清、韦昌辉搞怕了的洪秀全都无法再去相信他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外人。于是这就有了石达开避祸出走。关于石达开避祸出走,到底对还是不对?也是各种说法都有。

有的人认为他应该像李秀成那样,委曲求全,而不应该一意孤行,背叛自己打拼多年的天国事业。李秀成在被俘后的供词中说,石达开把好兵好将都带走了,弄的天国无人,隐隐中便有指责石达开的意思。李秀成说的不是事实,石达开带走的只是自己的一小众嫡系人马,他并没有处心积虑、不顾大局地去拉人,搞自己的队伍。如果仔细了解石达开以”远征“为名的避祸出走,其实这个人的内心挺苦的,这也决定了他必将走向失败、覆灭。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石达开  打一字  兵败  大渡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