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投靠刘备,汉室宗亲真的如此重要吗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秋心。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这相当于是两个问题。先回答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当时十分弱小,手下没有任何顶尖的谋士,诸葛亮的加入必定得到刘备的重视,有着超然的地位,而自己的才华必定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就是因为刘备的弱小,如果能将刘备势力在自己的谋划下壮大,这是一种挑战,成功后就是自己能力最好的肯定和体现,而且必定可以名留青史。

第三刘备的仁义之名。身在乱世,人命如草芥,经历过徐州之乱的诸葛亮更是明白仁义的重要,仁义虽然没有实质的作用,但是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就是刘备的求贤若渴。经过三顾茅庐,刘备的诚意和对人才的渴望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汉室宗亲,不论刘备的身世是否是汉室宗亲,但是当时有实力得到朝廷承认的汉室宗亲诸侯还有刘璋和刘表和一个弱小的刘备。

刘秀和刘备同样宗亲复兴汉室。为嘛结果却不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最近我在写作《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发现所有的所谓的道德仁义都不过是一个幌子,最终还是依靠实力说话。那就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何进如此,董卓如此,王允如此,李傕郭汜如此,董承如此,曹操亦如此。无论刘秀还是刘备,恢复汉室,那就是一个噱头。

利用大中华民族崇尚大一统的正宗血脉传承的情结,便于产生广告效应,宣传自己,聚集民心,成就霸业而已。天下是不是有德者居之不说,起码是有势力的人占据吧。姓刘如何?姓杨如何?姓李又如何?说自己是正宗皇室跟那些造神的帝王们,说自己是真龙天子有何区别?刘家的老祖宗玩得不就是这一招吗?其后世子孙还在装神弄鬼。很简单一句话:刘秀行,是刘秀有那个实力,否则,谁鸟他;刘备不行,是刘备没那个实力,尽管许多人鸟他,但毕竟实力不行。

三国中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为何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表没有参加?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这十八路诸侯中,有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也有官宦世家的曹操等人,另外西北的马腾、孔子后人的孔融等等诸多实力派。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些人是以诛杀董卓,匡扶汉室的名义聚集到了一起,但是比较让人费解的是,这十八路诸侯中却几乎没有刘姓宗室参与。除了兖州刺史刘岱之外,身为汉室宗亲的荆州刺史刘表没参加,同为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焉、幽州刺史刘虞也都没有参加这次会盟。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以匡扶汉室的行动,汉室宗亲却为何要集体缺席呢?难道他们都不想匡扶汉室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小说里面的描述。历史上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实力派只有十三家,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和长沙太守孙坚,此为十二路诸侯。

再加上被通缉的曹操,一共是十三路。至于三国演义的十八路,是罗贯中额外又加上了五路,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和上党太守张杨。这几个人中,只有上党太守张扬参加了反董这个事件,但是他没有参加反董联军的会盟。因为张扬因为跟袁绍抢地盘失利,后来又投靠了董卓。(张扬是第一个站出来号召诸侯反董的人,最后居然又投靠了董卓。

仅从他这个人来看,就可以看出反董联军都是什么货色了)从以上这个名单来看,懂点三国基础知识的朋友应该都看出来了,这些反董卓的人,几乎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大将军何进的故吏。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曹操、鲍信以及张超等人。他们是因为何进被杀,朝廷被董卓这个西北来的土鳖控制了,才决定抱团反击。也就是说,讨董联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士族特权)而战斗。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宗亲  汉室  刘备  自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