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和《史上男女那点事儿---三国篇》,因而查阅了较多的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

《三国演义》为什么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欢?

《三国演义》为什么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欢

一本书好不好看,先看故事情节,其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悬念不断,自然吸引人去探究后来如何?您听评书,每一节尾句必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就是让您明天再来听呢?而《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正是如此引人入胜啊,比喻第一回尾句: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第二回尾句:不知曹操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每章节结束都有这一句:且听下文(回)分解。再看人物刻画,每个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比喻描写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读来气势非凡啊!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读来令人不由得心生景仰。不仅关张,几乎每个人物都是这么认真的刻画到位了,能不好看吗?情节好看,人物刻画又到位,所描述的历史时段又是个英雄辈出的时段,虽然人不可能去那个英雄竞技场(穿越过去的不算啊),看看那个时代的英雄竞技,也是一种享受啊!所以当然好看了!!!!!。

王保保有多厉害?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三国演义》为什么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欢

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是元朝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曾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1372年,他率领元军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朱元璋对王保保就非常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很多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那么,为什么王保保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其一、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王保保在山西,坐山观虎斗,后来,他又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

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1368年10月,王保保派军南下进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听闻捷报,在上都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元军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快速进发。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大军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太原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太原。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知道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太原,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非常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王保保确实胆大心细,敢于率军去收复元朝的国都,尽管最后失败了,却能够逃脱明军的夜袭,也确实可称为“天下奇男子”。其二、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王保保曾经率兵,包围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居然被其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其杀害。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晨读  奇战  2021.11  华西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