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项羽到了乌江之畔时,自己放弃了渡江的打算,看到自己身边的二十六骑都不能保护,项羽决定不再返回江东。这不是怯懦者的无可奈何的逃避,而是勇敢者的人生顿悟,是英雄伟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壮举。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四、西楚霸王失败的原因项羽的兴灭,如潮水潮起潮落,来势汹汹,去也匆匆。总结项羽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兵法不精,以力斗智项羽是个崇尚武力人,自幼就好勇斗狠,对于兵书略知一二就不愿意再学。

楚汉相争时,竟然想到了要和刘邦决斗的办法,想靠自己的力量决定一切,但刘邦偏偏不和你斗力。以至于项羽处处受制于人,在范增离开后不久,就更加陷入了困境。二、任人唯亲,人心涣散项羽对于自己的亲族十分信任,对于功勋之臣却猜忌、离心。韩信、陈平等人原本都在项羽帐下,后来见不能为项羽所用,才投靠了刘邦,可以说这些人是项羽拱手送给了自己的对手。

对于范增、钟离昧这样的肱骨之臣,项羽也存猜忌之心,直接导致范增的离开,钟离昧也失去军权,让项羽成为了被一群无能的亲族所累的孤家寡人。三、残暴不仁,失去民心项羽性情刚烈,直接粗暴,复仇的念头让他变得残暴不仁。屠城、坑杀降卒成了常态,只知道杀戮,而不知道收买人心,导致项羽胜利越多,敌人越多。四、政治幼稚,封王失计鸿门宴上本来是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但是项羽政治上的幼稚让他觉得自己理亏,主动放弃了除掉刘邦最好的机会。

分封诸王不仅没有达到收拢人心的目的,还让一些诸侯离心离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九江王英布的背叛。另外一个经典的桥段,就是楚汉将军对阵,项羽威胁刘邦要将他父亲烹杀,刘邦竟然说:“你我是结拜弟兄,我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把父亲烹杀,请分我一杯羹。”面对刘邦的这番说辞,项羽表示很无奈。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对于项羽的说辞十分贴切、准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为什么斗不过刘邦?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为什么斗不过刘邦

一代战神项羽,才高气傲,他的一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气吞山河、壮怀激烈,他想成就的是一代霸王,而非帝王之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志气,楚霸王项羽,做事轰轰烈烈,及时面前是百万雄兵,他也是杀气腾腾无所畏惧。奈何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的目中无人,心中不曾有敌手,他也不曾重视过谁,所以人才都离他而去,奈何天下芸芸众生何止千万,恃才傲物者终究是抵不过用天下之才者。

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怎么评价,大英雄,战神吗?

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怎么评价,大英雄,战神吗

项羽算不上大英雄,因为根据最近出土的秦简可知,大一统的秦国并没有史书上写的暴政,诸侯群起推翻秦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已。但项羽确实是个战神,他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但项羽算不上足智多谋,他取胜靠的是勇冠三军。在项羽那个时代,决定战争胜败的往往是人的因素,因为当时的科技条件有限,交战的双方难以在装备上拉开差距,这就给了万夫不当的项羽所向无敌的机会,因此项羽起兵后几乎一路开挂,他的勇猛让他的军队战无不胜,这种敢打敢拼的战术在巨鹿之战发挥到极致。

公元前207年,面对秦将王离的15万大军,项羽仅用5万人就取得了会战的胜利(此时项羽身后的诸侯联军和巨鹿城的赵国守军也发挥了巨大优势),眼看败局已定的章邯也选择率20万大军投降。身经百战的楚军就这样走向了历史巅峰,在项羽带领下大的汉军节节败退,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一战,项羽用3万人就击溃了54万诸侯联军,教会了所有人什么叫“夫战勇气也”。

但项羽依靠勇猛作战的特点也是有致命伤的,在与刘邦长期的消耗战中,士气高昂的楚军逐渐被打磨的失去了斗志,仅在彭城之战的2年后就陷入严重的绝境,甚至是雪崩式的战斗力下降。刘邦的措施就是声东击西,自己在荥阳一线拖住项羽主力,收买英布和彭越搅乱楚军后方,再让军事天才韩信北上收复各个诸侯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在垓下之战中采取有效措施摧毁楚军的士气,实现了形式的逆转,促成了项羽的兵败如山倒。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无二  楚霸王  霸王  项羽  千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