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降暴雨,明军冒雨赶路,与十九日夜到达大藤岭,在大藤岭整队之后,明军兵分三路行至小藤岭。倭寇没有想到明军这么快赶来,再加上前一日又在下暴雨,因此没有在小藤岭留下哨兵。明军越过小藤岭之后,偃旗息鼓,突袭长沙村。一直到明军靠近船场码头,倭寇才发现明军已经杀到,猝不及防的倭寇被当场杀死数百人,余者弃械投降。

在这次宁温台大捷中(宁波、台州、温岭),明军前后斩首一千零二十四级,仅上界岭之战中,戚继光所部明军便阵斩三百四十四,而损兵不过三人。说到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明军的“首功制”。明帝国为了防止将领夸大战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军功制度。明军割取战斗杀死的敌军首级为凭据,向兵部讨取赏银或获得升迁,这就是“首功制”。

同时明朝也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首级审核制度,由兵部与巡按御史两个系统严格把关,以避免出现杀害非战斗人员冒取功名的情况发生。所以“首级”数标准很严,需要掌握战场后获取完整的尸体,炸死、烧死的敌人,以及投射武器杀死的敌军都不能计入“首级”。如果是海战中淹死的敌人,只要没有捞取到尸体,也不计算在内。因此敌军伤亡与明军得到的首级数是两个概念,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嘉靖年间数十个倭寇打到南京是什么情况?

嘉靖年间,倭寇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他们横行在江浙一带,由于战斗力强悍,所以长期都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那么他们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嘉靖34年,六七十个倭寇,从绍兴上虞县上岸,一路长途奔袭,打到了南京城下。明目张胆地和明朝官军打了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杀伤4000多名官军,简直是大明朝的耻辱。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这一批倭寇绝对不是一般倭寇。

他们有高超的战斗能力,战术运用也别具一格,所以能够创造这种战争奇迹。倭寇人少,但是战斗力令人发指。这一批倭寇显然跟之前遇到的不一样,因为他们没有长期在沿海地区作战。过去倭寇在沿海地区抢掠一番后,立刻会驾船离开,十分难对付。时贼势蔓延,江浙无不蹂躏。新倭来益众,益肆毒。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过泾县,趋南陵,遂达芜湖。

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明史》这帮倭寇显然没有着急着离开陆地,他们从海上上岸以后,把自己的船给焚烧了,并没有离开陆地的意思。六七十人能干些什么呢?这也是我最大的疑问。他们这次来,就没打算活着离开,或许是主要原因。

这帮人从杭州北新关直奔淳安县,随后进入安徽歙县,就是昨天因为洪水,高考前两门取消考试的那个歙县。从歙县转战到了绩溪、旌德,在这里遇到了明朝官军的抵抗,可惜没有任何用处。倭寇一个没有受伤,官军上百人死伤。这帮倭寇通过泾县后,到达了南陵县。在南陵县倭寇的战斗力再次彰显了出来,当时明军派遣了300多名士兵前去迎战,结果被这帮倭寇全部击溃。

倭寇十分厉害,官军们射出来的箭,他们居然能够徒手接住,这就是明军溃败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以为是遇到了神人。穿过南陵县以后,倭寇到达了芜湖,芜湖的县丞发现倭寇才这么几十个人,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派了手下人跟他们交战,结果倭寇毫发无损,还顺带着把县丞给宰了。直逼南京城下,倭寇到底想要干什么?这帮倭寇的战斗力,终于引起了各地官员们的重视。

他们在浙江、安徽地区创造的奇迹,早就已经传遍了周围一带。可这个时候这六七十个倭寇已经一路小跑,杀到了江宁镇,这里已经是南京的边缘地带了,指挥官朱襄和蒋升带领当地官军与倭寇交战,结果一死一伤,同时造成了300多名官军死伤。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歼之。

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明史》眼看着就要杀到南京城下了,这帮人身穿着红色的衣服,黄色的头巾,直奔安德门而来。南京四处都大门紧闭,全城军民都严阵以待,这才迫使倭寇们离去。这帮人此后从秣陵前往溧水,顺着向东到达了溧阳、宜兴等地,在这几个地方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寻侠  fe58698125ef2ce3  倭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