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纨又陆续摧毁了多处沿海倭寇的藏身地,大批著名的倭寇头领被诛杀。眼看在明朝霸道横行的倭寇就要被朱纨一网打尽,倭寇背后的“中国盗”出手了,他们诬告朱纨说其滥杀无辜、殃及百姓。在这批人的狂轰乱炸之下,不明真相的嘉靖皇帝,做出了惩治朱纨的决定。朱纨含冤自尽,留下了一句悲愤警句: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我是咕嘟君,带你了解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

高晓松称“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言论?

高晓松之流就是一群不学无术渣子,就向没有钱理发,没钱买剃须刀,头发胡子留得长就显得自己有学问有知识一样,用四川话说叫“鼻脓口水,冒充老鬼”。非要给历史罪人(秦会)平反,攻击诋毁民族英雄,挑战万亿人民的道德良知底线,这样就能够博眼球吗?就能够成网红吗?你高晓松的知名度就能够超越郑成功吗?米粒之珠岂可与日月争辉?就是高晓松之流把社会道德整得乌烟瘴气,高晓松连人渣都算不上,只能是阻碍历史进步的渣子。

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为何调到北方打鞑子军就没怎么赢过?

答:在戚继光有生之年,他所带领的戚家军,始终是神一般的存在,南征扫北,未尝一败!提问问题的网友说“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基本全胜”,口气还是有些怯生生、不自信。说明他对戚家军了解太少了。我可以付责任地告诉你,戚家军在对阵倭寇时,不是“基本”全胜,而是全部全胜。不但全胜,而且胜得惊艳,胜得漂亮,手段直接,不用讲究太多战术,面对面,硬碰硬,遇敌必亮剑,亮剑必胜,除倭干脆利落,自身极少有伤亡。

嘉靖四十年(1561年),新练成的六千戚家军,靠一双脚板,身背五斤小米,翻山越岭,迂回转战上千里,在短短数日之内,在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频频出击,神出鬼没,十三战十三捷,天下名扬。在清除江浙一带的倭寇后,移师福建,与敌激战于横屿、牛田、林墩,三战皆捷,倭寇震怖,犹如鸟兽散。此后,连续发起平海卫、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将福建境内的倭寇清洗得干干净净。

倭寇都往哪儿逃呢?放眼东南沿海,实在没有容他们依附之所,被迫窜往安南。安南是哪儿?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带。戚继光都不屑亲自出手,分遣部下追至安南,将倭首吴平的脑袋割下带回,这才心满意足。随后,戚继光变换了战场,带领部分戚家军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注意,这部分戚家只有三千人而已。三千人,而且是步兵,除非是孙悟空或观世音菩萨显灵,否则是不可能吃掉数十万鞑靼骑兵的。

所以,在京师,戚继光向隆庆皇帝提出对付鞑靼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练十万戚家军,堂堂堂正正出征鞑靼,扫除心腹之患,一劳永逸。中策是在不能满足练十万兵的前提下,退减为练五万兵,练成之后,虽然不能进剿鞑靼,也可以抵挡他们扰边,可使边境获得十数年安宁。下策是在不能满足练五万兵的前提下,再减为练三万兵,虽然不一定能抵御鞑靼侵犯,却也可乘隙一击,使之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但是,这上中下三策中,隆庆皇帝都没法采用。最后,是戚继光自己抽调出蓟镇现有兵力中的三万人来进行了一些简单训练。请问,这三万人能算标准的“戚家军”吗?不能算吧?但是,戚继光还是利用自己带来的三千纯正的“戚家军”和这三万人合在一起,于隆庆二年(1568年),大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入寇的蒙古铁骑三万,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

万历三年(1575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出塞包抄,团灭这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此后,十余年间,鞑靼慑于戚继光之威,敬而远之,不再敢犯边。作为一代名将,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是很寂寞的。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无限寂寞地告别了边塞。戚继光和戚家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横绝一世的神兵天将,值得我等后人引以为傲,膜拜永远。

在明灭之前倭寇猖獗,大清入主中原时,倭寇怎么又没有出动侵略呢?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倭寇没有来侵略,主要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正在忙于做两件事,没有精力顾及明末清初的大变动。其一、日本德川幕府正忙于镇压国内的起义九州岛原半岛和天草岛的农民与天主教徒因为缺乏粮食,而发动了反对幕藩封建压迫的大起义,这次起义爆发于1637年。1637年正是明朝与满族八旗军激烈交战的时候。岛原起义直接撼动了幕藩领主的统治,幕府动员18个藩10多万的兵力,仅幕府就耗损40万两军费。

起义军的“马步枪”,命中率也很高,幕府军伤亡很大,幕府专使板仓重昌在1638年元旦的总攻中被击毙。后来,幕府宰臣松平信纲赶到岛原,调集各藩军12万余人,加紧围攻原城。与此同时,又有荷兰人的帮助,德川幕府勉强镇压了这次起义,其实岛原起义,有点类似李自成的起义。明朝是三线作战,西北李自成的起义军、东北的八旗军、台湾的荷兰军,所以明朝很快就衰落了。

而德川幕府非常狡猾,它联合荷兰军来镇压国内起义,最终没有触动它的统治基础。但是日本也无力顾及明朝的事情。其二、德川幕府比较重视国内管理,实行严格的《锁国令》,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光,连续五次颁布所谓的“锁国令”。其中主要内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一切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这就等于对日本的海盗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倭寇”,下达了撤回国内的最后通牒。而且严禁偷渡,偷渡者要被处以死刑,这样的措施,事实上就是从源头上防止倭寇的产生。综上所述,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正规军被岛原起义削弱了,所以不可能再次出现丰臣秀吉那样的用正规军,来侵略朝鲜和明朝的事情。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的14名首领全是中国人,为什么现在的人宁愿相信倭寇都是日本人呢?

明代的时候官员奏报“倭寇东南”,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描述,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用意。作为明朝地方官员,地方遭受劫掠,有本地人也有外夷(不谈人数比例),你是愿意说上下失德,以致官逼民反,还是说外敌入寇。作为现代人,你是愿意相信(宣传)历史上中国老百姓抢老百姓,还是(宣传)相信伟大的人民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反侵略赞歌。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寻侠  fe58698125ef2ce3  倭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