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广成子借四面旗来对付殷郊,不单单是为了联合几方势力的首脑来对付通天教主,还有目的,便是让殷郊受犁锄之厄。  阐教一向自诩他们做的事情是顺应天道,更是天命所在。  既然是天命所在,那么殷郊发誓受犁锄之厄,就绝不能让他死于其他刑罚。比如砍头、上吊、自杀,这些统统不行。  殷郊必须死于犁锄之厄,否则,这就证明天命不准了。

如此一来,阐教再也不能以天命的名义来欺骗别人顺从或者归顺他们。    皇帝要想坐江山,都是以天命所归来让自己获得民心。  所以,天命很重要,没有天命,那就人为的来制造天命的假象。  番天印实在厉害,十二金仙没有法宝无法抵挡,也没办法把殷郊抓到,更没办法让他受犁锄之厄。  于是,广成子便借来了四面旗,独独给殷郊留了一个逃生的路口,之后把他夹在山中,用犁把他脑袋给犁掉了。

孔宣的五道光华,燃灯和陆压道人都躲之不及,为啥却难敌杏黄旗?

孔宣的五道光华,燃灯和陆压道人都躲之不及,为啥却难敌杏黄旗?原著党答一波。这个问题前半部分把孔宣实力说高了,后半部分又说低了。孔宣确实厉害,有“圣人之下第一人”之称,但他也确实杀不了燃灯或陆压,所以两人不是“躲之不及”,而是“躲之惟恐不急”,还是逃脱了的。还有就是五色神光并非难敌杏黄旗,而是战了个旗鼓相当,谁也没奈何谁。

一、五色神光孔宣本是孔雀得道,自云“混沌初分吾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元始天尊的描述也是“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任为之”,也就是说以寿元而言,他其实和元始天尊生在一个时代。根据神魔或幻武小说中“年纪越大越厉害”的公理,孔宣本应和元始等一个层次,可惜受制于禽兽之身,在化形为人这道关口卡得太久,修为方才低于圣人一阶。

姜子牙初见他背上五色光华,有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还以为是某种装饰。直到与周营交手,五色光所到之处,刷人刷宝、无物不刷,才见出其厉害之处。人:洪锦、雷震子、哪吒、五岳、李靖、金吒、木吒……宝:打神鞭、哮天犬、降魔杵、黄金塔、遁龙桩、吴钩剑、定海珠、紫金钵盂……厉害得连作者都不好意思了,孔宣第二次发威时便以“五色神光”替他命名了。

二、战准圣燃灯和陆压,论其战力都是准圣级,即一只脚已踏入圣人门槛之人。孔宣五色神光虽然厉害,要说碾压却也是不可能的。按顺序来说。战陆压:周军兵出岐山第一仗,便在金鸡岭上遇到了孔宣。孔宣实在厉害,刷得周营人人气沮,武王也信心摇动,恐违天命,与姜子牙合议班师。此时陆压来至,急性阻拦。翌日出门搦战。两人先拼武技,交手五六回合,不见胜败。

既然是神仙,此时就该放法宝了,当下陆压打算放斩仙飞刀,谁知孔宣先撒五色神光。陆压知神光利害,化作长虹而走。战燃灯:陆压失利后,燃灯道人下山。两个依然先拼武技,战了二三回合。于是进行法宝大战,燃灯连祭定海珠、紫金钵盂,皆败。叫来大鹏雕助战,大鹏雕冲入神光之中与孔宣大战,两个时辰方败。孔宣催开神光,来刷燃灯。

燃灯借着一道祥光,自回营来。可见陆压与燃灯的确不如孔宣,然而,他们尽管破不了神光,但神光也休想伤他们分毫。无论孔宣是偷袭还是攻击,两人都能从容遁走。什么是躲之不及?来不及躲就出事了。什么是躲之惟恐不急?再不躲就要出事了。一个已出事,一个没出事,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三、杏黄旗孔宣横扫阐教三代弟子,姜子牙大怒,催开四不相大战孔宣。

拼武技,三四合。孔宣神光出手,姜子牙大急:忙把杏黄旗招展,那旗现有千朵金莲,护住身体,青光不能下来。神光下水来,自然不能把姜子牙刷走,也不能把杏黄旗刷走。反之,杏黄旗也不能击败神光,更不能击败孔宣。杏黄旗何以如此厉害?原来它本是玉虚至宝,出自元始的手笔,有封神中“防御第一”之称。它的优点一是防御,番天印、五色神光皆不能近;二是震慑幽魂,姜子牙封神之时,便以打神鞭、杏黄旗配合镇压万神。

但有得必有失,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纵观全书,并无一次主动进攻,更不用说像别的法宝那样拉风的“祭起”,然后收割生命了。扯远了,回到题目。什么是难敌?很简单,就是打不过。而由引文可知,五色神光从来就没有打不过杏黄旗。孔宣神光失效,仍然纵马追赶姜子牙,这岂是败军之将的作为?那孔宣为什么又败了呢?邓婵玉和龙吉公主见他追赶主将,一个以五光石打伤孔宣面门,一个以鸾飞宝剑砍伤孔宣后背。

封神大战中,为何其他圣人都有宝旗,通天教主和女娲娘娘只有恶旛?

在封神大战中,纣王的大儿子殷郊从广成子那里得到阐教的镇教之宝番天印,他后来受到申公豹蛊惑,反过来助纣为虐。由于番天印威力巨大,阐教这边包括广成子自己都无计可施,最后才引出了燃灯欲用四面宝旗克制,这四旗分别是:玄都离地焰光旗、西方青莲宝色旗、玉虚杏黄旗、瑶池素色云界旗。而除了元始天尊赐给姜子牙的玉虚杏黄旗外,其他三面宝旗都得广成子去借,于是广成子去了八景宫向老子借了玄都离地焰光旗,去了西方教向接引道人借了青莲宝色旗,而素色云界旗在瑶池金母那里,广成子仅是副仙,没有仙箓,所以由南极仙翁前往借旗。

这四面旗到位后,果然成功克制住了番天印,最后殷郊受犁锄之刑而死。从这里可以看到,能克制番天印的这四面宝旗,都是圣人级法宝,如果从派别的角度来看,就是阐教拥有一面,人教拥有一面,西方教拥有一面,天庭(瑶池)拥有一面。而剩下的截教和妖族,似乎都没有类似这样的一面宝旗,如果说功能上接近的法宝,这两派势力仅拥有的是旛。

封神演义中妖族的首领应该是女娲娘娘,她拥有奇宝招妖旛,原文:白光之上,悬出一首旛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旛”。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 而截教的通天教主也拥有一旛,为六魂旛,原文:通天自思:“不若往紫芝崖立一坛,拜一恶旛,名曰‘六魂旛’。

”──此旛有六尾,尾上书接引道人、准提道人、老子、元始、武王、姜尚六人姓名,早晚用符印,俟拜完之日,将此旛摇动,要坏六位的性命。 我们知道,旛在现代汉语已将其归为“幡”的异体字,而旗和幡的区别在于,旗横着的比较多,旗上面通常绘有图案,具有标志性,用于转达讯息或分类。幡多数是竖挂着,在经典中多用为招魂、降魔的象徵。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旗和旛加入感情色彩,那么旗显得正一些,旛则显得邪一点。我们说女娲娘娘虽是圣人,乃上古正神,享受人间香火,但她毕竟是妖族领袖,号令天下群妖,所以她所有的法宝主要是对付妖怪,自然带有些邪气,所以她没有像瑶池金母那样的聚仙旗,倒也是情有可原。而最让人纳闷的是,这通天教主乃截教鼻祖,享有"万仙来朝"之美誉,为何手中仅有旛而没有旗? 要知道,通天教主与老子、元始天尊乃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师父是鸿钧老祖,可问题是通天教主的两个师兄都有仙旗,而他为何只有坏人性命的恶旛? 其实仔细想一下也没有什么奇怪。

首先,通天教主的截教实行"有教无类"的主张,门下弟子多为兽禽异物修炼得道而化形,虽说是仙,其实与妖无异。其次,封神演义的作者将截教设定为反派,文中多次提到通天教主"全无道气、一脸凶光",自然认为他只配用旛而不配用旗。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老子、元始天尊、接引道人、瑶池金母拥有的宝旗,很可能是鸿钧老祖当初在分宝岩上分配的,鸿钧老祖分给通天教主的是诛仙四剑,原文:老子曰:"当时有一分宝岩,吾师分宝镇压各方;后来此四口剑就是我通天贤弟得去。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杏黄  戊己  为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