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部队的快速发展,原第三师第七旅被调出,与山东的第七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即后来的东野第四十三军。第三师的三个特务团及西满军区一部,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七纵,即后来东野第四十四军。东野后期的主力纵队,能达到5万多人,师一级能达到1.4万至1.8万余人。如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即后来的人民解放军第38军,全军有4个步兵师,达59000余人。

而解放战争初期,有些新成立的纵队,只有1万多人。如华东野战军的纵队一般在2万人到3万人之间,而中原野战军的纵队,有的只有1万多人。解放战争开始后,各解放区扩编部队,抽调所属军分区主力团合编为纵队,再把一些县大队、区小队等上升为主力部队,编为团级单位。如1945年10月,分别从冀鲁豫军区8分区、9分区、10分区抽调了十几个团,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总兵力超过15000余人。

纵队的番号上,基本上是各解放区自行命名,一般都是设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依次往下排。但基本不设立“第5纵队”。这是因为,1936年西班牙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叛军有4个纵队,而隐藏在马德里市内的叛徒、特务,被称为第5纵队,因此,第5纵队有隐藏在内部的敌人的含义。组建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纵队整编为军。

1949年1月,为适应军事斗争新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建立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整编,西北野战军整编成了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整编成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整编成了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整编成为第四野战军;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与四大野战军平级。

除了一些特种纵队,如炮兵纵队,铁道纵队,各纵队全部整编为军。其中,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纵队。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共16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纵队,包括华东海军。

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共12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司令部、两个炮兵师,一个装甲师,高炮指挥所、工兵指挥所、两广纵队等。原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军区改编为华北军区,一共11个军。其中,华北军区的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每个兵团辖3个军,番号为第六十军到第六十八军,共9个军。

调研:你觉得中小学生开学复课,什么时候比较合适?请留言,谢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月18好上网课的时候,已经跟学生做了说明,以后我也写了文章,做出了解释。一、要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2月18号,我开始讲第一堂课,内容就是《传染病的概述》,讲授过程中,有同学提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开学啊?”,我说,这是本节课讲授的重点。一般一场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生物。

只要打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疫情将会中断,不在发生。看看我们国家的措施,就可以说明。戴口罩、勤洗手、讲究个人及饮食卫生,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外来人员的14天隔离,就是切断传染源;居家隔离,封闭小区,就是保护易感人群。这些,大家都有亲身体会吧。 二、要了解每一个疫病的潜伏期一个疫病的进程包括四个方面: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与转归期。

其中所谓的“潜伏期”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病人不发病,但是,病毒在机体内繁殖,具有感染性。本次疫病,要求大家隔离14天,就是这个疫病的潜伏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要开学,应该提前14天通知,在这个期间内,学生应该在到居家隔离,并提供相应的证明,以防导致疫病的流行(最少,提前告知的时间应该不少于10天)。

三、学校的准备是否充分特别是防护用品的准备是否充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毕竟,那是一个封闭的密闭的群体聚集地,一旦发生一例,那就是大事情,特别是寄宿式学校的在校生。关于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人在论述了,我就不在多说了综上所述,大家不要急,等通知就行。保守的估计,4月中旬可能。当然,希望大家自觉,防护注重。

真的很喜欢吉他,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没有动力去学了,有什么鼓励的话吗?谢谢大家了?

学吉他必须有耐心,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个月攻破一个难题,精准的去攻破一个难题,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盯住一个难题进步是很快了,只要把左手无名指和小指的独立性练习好,就解决了左手所有障碍,剩下的就好办了,熟悉一个调的指板音节,熟悉几个指型的练习,一个一个攻破它们,把有限的练习时间,用在一个难题上,直到这个难题解决好,那么其它调的就就很容易了,右手的练习相对容易一些,同样也是一个个的攻破,学吉他最怕练习时,东一下西一下,毫无效果的练习,弹了很久,还是一堆问题,。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DNF  弹弹  走棋  出自  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