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自成的命令,刘宗敏心中怨怒,他当众顶撞李自成:“我们都是造反的,凭什么你留在京城享乐,而派我到前线去打仗卖命?!”显然,刘宗敏不愿意离开北京。李自成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一小部分将士留守北京,自己带领十几万大军,亲自去征讨吴三桂。刘宗敏也不得不跟随李自成、一起带兵打仗。 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军队快速穿过一片石(地名),抢占了关外的有利地势。

吴三桂十分害怕,向清军投降,并请求多尔衮派兵支援。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第二封求救信时,带领军队快速行军一天一夜,到达离山海关只有15里的地方。刘宗敏不知道清军要干什么。他命令自己的部队仍然按照原计划向吴三桂进攻。吴三桂知道增援自己的清军已经不远了,底气大增,带领军队顽强抵抗刘宗敏的进攻。就在双方攻与防激烈较量的时候,狂风大作,刮起的风沙铺天盖地、遮天蔽日。

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刘宗敏的军队不顾一切向吴三桂军队合围,双方展开惨烈的肉搏战。从早上一直激战到午后,双方都有巨大伤亡,活着的将士们也都是疲惫不堪、精疲力尽。多尔衮看清形势,命令2万精锐骑兵,向刘宗敏军队冲杀。清军万马奔腾、手持战刀,见到农民军挥刀就砍。刘宗敏农民军本来已经力倦神疲、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又被骤然到来的清军一顿乱砍,顿时阵脚全乱、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激烈战斗进行到下午3点多钟,李自成农民军大败溃散,死亡几万人。大将刘宗敏被吴三桂的士兵射中一箭,负伤逃跑。吴三桂军队与多尔衮军队联合夹击之下,李自成、刘宗敏的农民军遭受重创,没有力量继续战斗,只得向北京逃跑。吴三桂与清军穷追不舍。辗转作战、刘宗敏被俘遇害到达北京之后,李自成、刘宗敏还没来得及休整,就被吴三桂与清军追上。

李自成、刘宗敏带领军队慌慌忙忙从北京逃离,所有抢掠来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全部抛掉,就连那些抢来占为己有的妇女也不能带走,随便丢到道路上、任其自由活动。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吴三桂进入北京城之后,竟然在兵荒马乱中找到了陈圆圆,并带上她继续征战。李自成、刘宗敏军队撤离北京之后,到处流动作战。经过河南的时候,起义军内部发生变故。

军师牛金星向李自成汇报,李岩造反。李自成十分生气,杀死李岩。起义军力量进一步削弱。牛金星的阴险狠毒,引起刘宗敏非常愤怒。刘宗敏大骂牛金星:“你没有上战场射过敌人一箭,却害死了我们的大将。我早晚要把你杀死!”农民军内部争斗不断、分崩离析。清军继续追杀农民军;农民军接连失利、节节败退。1645年5月,在湖北九宫山,李自成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

面对李自成死亡。刘宗敏等起义军将领们异常愤怒、同时也十分悲伤。他们疯狂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也毫不留情、大肆杀戮。清军与当地武装联合起来,绞杀刘宗敏率领的农民军。由于力量悬殊过大,1645年9月,刘宗敏率领起义军撤离九宫山。撤离过程中,遭到敌人埋伏。刘宗敏在作战中被敌人俘虏,惨遭杀害。刘宗敏死的时候只有38岁。

为什么满清可以打下整个辽阔东亚的华夏大地,却没能打下跟满人近在咫尺的朝韩半岛跟中南半岛?

清朝没能打下朝鲜半岛跟中南半岛,得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清朝没有一定要拿下两个半岛的欲望,客观上,两个半岛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在今天看起来位置多么优越,扼守多处海港,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古代,这些优势全无用处,这两块现代宝地在古代就是蛮荒之地,一个字,穷!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共同特点就是山多,尤其是朝鲜半岛,除了中南部散落的狭小平原以及河谷,几乎遍地是山。

这种地形,不仅给征服占领带来很大难度,还给日后的治理发展带来极大阻碍,毕竟山地多平原少造成朝鲜半岛物产不丰,不论农业还是商业都发展不起来。中南半岛的情况比朝鲜半岛好不到哪里去,尽管它的平原要比朝鲜半岛多,但一来北部有高原阻隔,半岛上到处都是原始丛林;二来远离中原王朝核心地区,进军消耗要大得多,治理平叛也显得鞭长莫及。

两个半岛,一个近(相对核心地区)穷山多,一个远穷山多,这种地区,能够引起清朝的兴趣吗?其实有一块土地比两个半岛更穷,山更多,而且更高,那就是西藏,可清朝也将之拿下了,目的是为了进攻清朝的大敌准噶尔汗国,而这种战略价值,朝鲜半岛曾经具备。在清朝未入关前,曾两次用兵朝鲜,目的就是为了把朝鲜拽出明朝的怀抱,抱住清朝的大腿。

朝鲜半岛山多,可朝鲜军队实力弱,又那么接近清朝核心区域了,两次都被清军击败。第一次是在1627年,清朝还是后金,进军朝鲜只是为了掠夺物资,见好就收,抢了东西就回去了,当然一个原因是朝鲜君臣见情势不对就跑到了岛上,后金还没有足够强的水军,也打不下来。第二次是在1636年,清朝初立,皇太极便彰显出了自己的勃勃野心,大规模进兵朝鲜,目的是逼迫朝鲜脱离明朝藩属,向清朝称臣。

朝鲜自然惨败,江华岛被攻破,朝鲜君臣都被俘虏,从此向清朝称臣。为什么清朝不吞并朝鲜以获得更多方位进攻明朝呢?主要是当时清朝的重点是明朝,皇太极的目标是入主中原,为了征服贫瘠的朝鲜浪费人力物力很不划算,而且清朝的水军不比明朝强,从海上打反而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是找死的行为,稳定住朝鲜,专心致志陆上进攻明朝才是主要。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就更看不上朝鲜了,任其称臣,也没出兵的意思。至于中南半岛,无论面积还是国家数量都远强于朝鲜半岛,抵抗能力也要强得多,又远离清朝核心区域,清朝在这里的军事实力要弱,此消彼长之下,清朝想要吞并中南半岛不是那么容易的。此外气候的影响也够清朝远征军喝一壶的。清军也曾进入中南半岛,一是清初进入缅甸追捕南明永历帝,收复滇西南地区,二是清中期与缅甸大战。

第一次清军到来时中南半岛并无太大的强国,缅甸识相地交出了永历帝,清朝也与缅甸、暹罗(今泰国)、老挝、安南、高棉(柬埔寨)等国确定了藩属关系。到了清中期,清朝已经牢固控制了云南,缅甸贡榜王朝却崛起了,攻占暹罗国都,疆域囊括除越南外几乎整个中南半岛和南亚东北部地区,堪称东南亚一霸。强大起来的缅甸屡屡进犯云南,最终与清朝开展,清缅战争一共打了四次,清朝惨胜,缅甸虽然称臣,却得以不被清朝吞并。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小倩责  新服  新年  找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