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是会计核算规范程度的问题,而不是会计准则的规定。另外一点,不是所有税种当月计提当月就全额支付,致使没有余额的。多数中小型企业会计根据业绩表现,计算出来当月要缴纳多少税,下个月交了,做一笔会计分录,就完事了。

会计在账务处理中,你知道有哪些税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吗?

会计在账务处理中,你知道有哪些税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吗

通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是会计核算规范程度的问题,而不是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最严格的的要求,不计时间成本,是都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贷方计提,借方支付来核算各种税种。有人会说实务当中,我就很多税种没有在“应交税费”核算,而且很多同行也没有。这种行业惯例处理方法并不就是绝对正确的,而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优选择。

多数中小型企业会计根据业绩表现,计算出来当月要缴纳多少税,下个月交了,做一笔会计分录,就完事了。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存在大量的财务分析的硬性需求,比如上市公司或是拟IPO企业,需要及时抓取到各种税种的数据,如果没有通过应交税费过渡核算就要折腾半天。比如说企业所得税,没有通过应交税费核算,支付后直接计入所得税费用,突然想要知道本期缴纳了多少金额,直接报出来所得税费用金额是错误的,因为它还包含了递延所得税费用。

再比如说房产税,印花税以前是归集在管理费用当中,不规范核算的企业经常将税费放到各种二级明细里面,根本搞不清全年到底交了多少。幸好,现在准则变了,让归集到“税金及附加”中进行核算,稍微好点了,但是有很多企业财务不会在该科目项下设置二级科目,分不清各税种具体的金额。另外一点,不是所有税种当月计提当月就全额支付,致使没有余额的。

甚至有些税种拖着支付的时间还挺长,如果完全凭着支付多少计入多少,就很容易导致跨期这种现象。支付的金额直接计入成本费用,月末计提的金额挂在应交税费间接计入成本费用,会带来很多不便。想要知道实际支付金额,还要倒过来计算,成本费用中的税费扣掉应交税费的期末贷款余额才是本期实缴金额。而如果全部通过“应交税费”核算,借方发生额就代表的是支付税金,该项数据一目了然的很快就能报出来。


文章TAG:税和费  税和费有哪些不同  哪些是税不是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