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古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性能都无法与现在相比,那么为何能将建筑物造得如此牢固呢?原因很简单,是通过严格管理来遏制“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二是强制推行的“国家标准”。第三是自发规范的“行业协会”。▲陕西应县木塔第一是严格执行的“物勒工名”制度。

古人如何打击“豆腐渣工程”?

古人如何打击“豆腐渣工程”

谢邀,这个问题子渊曾经专门研究过。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今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楼房倒塌、墙体开裂、道路出现坑洞、桥梁垮塌的事故新闻,而赵州桥、应县木塔、都江堰却依然完好。要知道,古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性能都无法与现在相比,那么为何能将建筑物造得如此牢固呢?原因很简单,是通过严格管理来遏制“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主要有三种方式。

▲陕西应县木塔第一是严格执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勒”就是镌刻,是指产品制造者需将本人姓名刻于其上,以便常规检验和日后追查。《礼记·月令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战国时期各国均初步形成了责任追溯制度,尤其以秦国最为完善。秦代律法将产品生产管理分为四级,中央政府的“大工尹”为最高监管者,“工师”(相当于厂长)为监制者,“丞”(相当于车间主任)主抓质量检验,工匠负责具体制造。

如今我们我们所能见到的秦朝文物,小到一砖一瓦,均铭刻有各级负责人姓名,无论何时何人发现质量问题,追可依此追查相关责任人,并予以严惩。▲刻有名字的明代城砖在同样以刑罚严苛闻名的明代,这一制度更是被发展到了极致。栉风沐雨六百余年,南京明城墙依旧固若金汤,其核心秘密便是“物勒工名”。墙体的每一块城砖,内外分别铭刻着产地所属府/州/县从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到窑匠等五级责任人的姓名,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将受到重罚。

明北京城、十三陵及长沙天心阁,都是“物勒工名”制度下所创造出的绝世杰作。第二是强制推行的“国家标准”。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周礼·考工记》一书,比如“瓦屋四分,囷、窌、仓、城,逆墙六分,堂涂十有二分,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崇三之。”,详细描述了营建普通瓦屋所应满足的规范要求,后世称之为“程式”,指导性、可操作性极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后也立即颁布推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等系列标准化制度。▲民国时期印制的《营造法式》两宋时期,“程式”愈发完善,工部组织编订了标准化文件集《筑城法式》,详细收录了各类建筑技术、工具、材料和工时等方面的规定,并陆续出版了《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营造法式》一书由南宋将作监李诫编写,配有详细说明与图样参考,算是建筑界的“国家标准”。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豆腐渣工程  三项  建筑  哪个建筑是豆腐渣工程  三项豆腐渣工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