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最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湘阴名人大全晚晴名臣——左 宗 棠左宗棠介绍: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

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增募新兵,组成约5000人的“楚军”,开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次年三月,升太常寺卿,襄办江南军务。十一月间,太平军攻克杭州,浙江几乎尽入太平军之手,巡抚王有龄自缢死,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上任后,借助英、法干涉军力量,于同治元年(1862年)先后收复宁波、慈溪、余姚、奉化等地。

次年正月,率兵进占金华、绍兴。四月间,升为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同治三年(1864年)二至七月,左宗棠率军又连克杭州、湖州,浙江重为清军所有,因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恪靖伯。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太平天国的天京(今南京)陷落后,侍王李世贤率领江西境内20余万太平军,于九月间经广东进入闽西南,连克武平、永定、龙岩、平和、云霄、漳浦、漳州等地,全闽震动。

左宗棠闻报,立即调集官兵2万余人,分3路入闽:西路由浙江按察使刘典带领,从江西抚州、建昌直趋汀州;中路由浙江提督黄少春、副将刘明珍带领,从浙江衢州赶赴延平,并由延平道康国器率所部直趋漳州;东路由广东提督高连第带领,从宁波乘船到福州,然后由兴化、泉州前赴漳州。左宗棠本人在十一月间由浙抵闽,就闽浙总督之任,指挥围剿太平军。

  左宗棠于光绪七年(1881年)正月回到北京,奉命主管兵部事务。九月出任两江总督。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法国侵略者袭击福建马尾军港,炮轰福建船政局,同时骚扰台湾。清廷-对法宣战,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十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组织“恪靖援-”东渡台湾,为抵抗法国侵略作出贡献。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临终口授遗折道:“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死后谥文襄,生前奏稿、文牍和诗文,由其子孙辑成《左文襄公全集》。郭嵩涛郭嵩焘介绍: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

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

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   但在传统功名的道路上,郭嵩焘走得并不顺利。虽然他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举人,但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接连两次到北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而曾国藩却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在失意中,他只得接受友人的推荐,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杭州给浙江学会。

  光绪二年(1876年)冬,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30余人启程赴英,在伦敦设立了使馆。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  赴英途中,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

  郭嵩焘到达英国后,非常留意英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时,郭嵩焘与守旧顽固的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发生激烈冲突。刘锡鸿暗中对郭多加诋毁,指责郭嵩焘有“三大罪”:  “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  “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  “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刘锡鸿还公然在使馆中扬言:“这个京师之内都指名为汉奸的人,我肯定不能容下他。”并又密劾郭嵩焘罪责“十款”,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不仅是鸡毛蒜皮,而且都合乎国际礼仪,并可印证英人所说郭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的称誉无误。

国内顽固派亦强烈响应,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语。  黯然归国  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利益考虑,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该建议得到清廷赞赏,翌年,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同年十月十六日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

  在英国,郭嵩焘目睹英国国内的禁毒措施,不禁感慨万千,两次上疏要求严禁鸦片,并提出具体建议。郭嵩焘还从中外交涉日益广泛的现实出发,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总理衙门接受了建议,后来虽未编成《通商则例》,但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章备用。  郭嵩焘出使期间,还处理了相当多的具体外交事件,并接待了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与严复等建立了友谊。

因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以致郭嵩焘卸任回国时,英、法两国政府均依依难舍。  郭嵩焘蛰居乡野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致书李鸿章等重臣。晚年在湖南开设禁烟会,宣传禁烟。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一,65岁的郭嵩焘在纪年诗中写道:“眼前万事随云变,镜里衰颜借酒温。

身世苍茫成感喟,盛衰反复与谁论?”  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他去世后,李鸿章曾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嵩焘立传,并请赐谥号,但未获朝廷旨准。清廷上谕再次强调:“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的书籍,颇受外界争议,所以不为其追赠谥号。”邓进忠邓进忠介绍:  邓进忠,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湖南湘阴人。

  邓进忠世代为土豪。唐朝末年和哥哥邓进思,聚众千人,在浏阳山设伏击镇压黄皓。唐朝任命邓进思为岳州刺史。邓进思死后,邓进忠继承刺史。天佑二年(905年)依附马殷,任衡州刺史。后唐同光年间去世。  唐中和年间(881-884),进思为浏阳镇将,因江湖饥馑,“阴养死士千人”防乱。  天复元年(901)黄巢侄黄浩率“浪荡军”7000余人自浏阳入湘阴,进思与其弟进忠设伏金鸡山,杀黄浩。

进授岳州刺史,累官紫金光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封武阳关国,邑七百户。  后唐明宗时(926-933),楚王马殷镇守潭州,邓进忠犒劳将士有功,授衡州刺史,继任岳州刺史。在官任上卒,归葬密岩山。仇亮仇亮介绍:  仇亮(1879-191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南京国民政府陆军部军衡司司长。

   湘阴县人。原名式匡,字韫存,号冥鸿。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16,补博士弟子员。及冠,食廪饩。旋肄业求实书院,究心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之学,民族思想油然而启。二十九年(1903)二月,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益肆力研寻救国之术,博览群籍。因悟革命非武力不为功,改入振武学校习军事。刻苦自励,成绩优异,升入陆军士官学校。

三十一年秋,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为该会湖南支部长。湖南留日陆军学生,多由他联络介绍入会。《民报》创刊后,担任。在振武及士官时,与湖南程潜、程子楷、陈强,江西李烈均,云南罗佩金、唐继尧,湖北李书城等,深相结合,研讨民族革命方略,莫不情绪奋发。仇亮笃实长厚,尤为众所赞美,有仇长厚这称。陈毅安陈毅安介绍:(1905—1930)    红五军参谋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阴县人,1905年1月12日生出于湘阴县界头铺镇。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深造。1926年9月从军校毕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师第七连-表,工农革命军连长,秋收起义军副营长、营长,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是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他青年时期积极参与-的-。1924年5月,在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时,组织工人和学生轮流把守长沙码头,拒绝日轮、日货进港,动员市民不买日货,不坐日轮。气急败坏的日本资本家指使走卒枪杀把守码头的中国工人。-群众抬着烈士的遗体,要求政府严惩日本凶手。省长赵恒惕命人紧闭大门,不理不问。他愤怒难忍,和几个同学搭起梯子,爬墙过去,逼赵恒惕出来与群众见面。

赵恒锡慑于群众威力,不得不答应群众要求。他从学校毕业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24年6月组织派他到汉阳兵工厂搞工人运动。曾带领工人举行5次-斗争,发动工人故意出废品,使机器空转,让生产线瘫痪。还组织工人阻拦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停靠码头。通过一系列的工人斗争,打击了反动势力,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了。  1926年9月,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师部,不久下到三团三营七连任-表,参与训练和作战,还挤时间去马坝农-动讲习所讲课。

1927年6月随北伐军到达武汉,任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队长兼供给主任,负责全团后勤工作。汪精卫叛变革命后,警卫团与平江工农义勇军会师修水合编为一个师,任军需处处长。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湘东,把警卫团编为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团。秋收起义中,随第一团攻打长寿街,因力量悬殊失利,转向罗霄山脉中段前进。到达江西芦溪时,遭到敌军伏击,伤亡较重,团长牺牲,前委将一团编为一个新的连队,命他任连长。

三湾改编后任第一营副营长。上井冈山后,毛泽东决定要他在茨坪等处建立兵工厂、被服厂、军火库和战地医院。他昼夜操劳,很快将各厂建成投产。1928年2月任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毛泽东指挥的反击进犯革0据地之敌的新城(宁冈)战斗,奉命主攻东门,架梯攀越城墙,同敌人展开肉搏。红军大队从东门杀人,歼敌500多人。1928年5月任第三十一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历次斗争。

同年8月蒋介石调重兵进攻井冈山的黄洋界。他率第一营和团部直属队利用竹钉阵和滚石擂木杀伤大批敌人,击退敌人3次冲锋。毛泽东曾填词《西江月·井冈山》一首,热情歌颂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红五军与红四军会师后,曾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长。  1930年红三军团攻打长沙之役,他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攻打长沙战役总指挥。

协助彭德怀指挥红军在晋坑歼敌一个团,在金井歼敌两个团的大部,突破敌人的金井防线。1930年7月27日傍晚,他指挥两个团从长沙韭菜园小吴门攻入城中。2000敌军被包围缴械。长沙全城被红军占领。8月6日晚,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分3路渡河进攻长沙。他组织爆破队,用0毁敌阵工事,指挥部队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因敌众我寡,红军不得不沿新河、小吴门、浏阳门撤退。彭德怀与他带一个师,向长沙中心地带发起钳形攻势,将困在城中的军团政治部安全接出城外。1930年8月7日拂晓,在经武门战斗中,他腰中4弹,血流如注,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26岁。彭德怀后来对烈士的遗腹子陈晃明说:“你父亲陈毅安黄埔出身,挠勇善战,屡建奇功,是个好同志。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为烈士颁发了人民共和国第九号烈士证。林圭林圭介绍:(1875-1912)  自立会会员,自立军中军统领。  清湘阴县人。亦名锡圭,字述唐,号悟庵,另有西河圭介、林杰等笔名和化名。光绪元年(1875)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变法期间,在湘阴创立广益会、不缠足会。同年三月考入长沙湖南时务学堂二班,究心经世致用之学,仰慕谭嗣同,醉心于西方卢梭和孟德斯鸠政治学说。

曾对同学说:“朝廷纲纪败坏,达于极点,……吾人今日求学,应以挽救国家为第一要义。”因此,曾被谭嗣同诩为“造世之雄”。  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在北京遇难,林圭不胜悲愤,从此以革命自任。宣称:“中国流血自谭君始,我承期后矣。”光绪二十五年夏,在上海结识日本民党成员平山周,并偕平山周、毕永年先后3次回湖南调查会党情况。

旋东渡日本,在梁启超所办横滨大同高等学校学习,同日本民党成员宫崎寅藏等过从甚密。  是年冬,唐才常邀约留日学生回国筹划举兵起事,林圭欣然随行。临行时,孙中山、陈少白及梁启超等前来饯别。孙中山还为介绍兴中会成员毕永年及汉口俄国洋行买办容星桥,以便随时联系。回国后,与唐才常等在上海创立正气会,次年初改为自立会。

唐才常留驻上海,他则赴武汉进行起义筹备工作。迅即设立自立会秘密机关,以招集各方志士;又分地段设立旅馆,以接待各地来汉会党成员。特别着重争取和联络各地会党,奔走于长江沿岸。同年六月,唐才常等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他被推为干事。接着,唐才常抵汉口,商议将密布于长江沿岸各省自立军和会党分为7军,定期七月十五日同时起义。

他受任为中军统领,办理南方各省军务,因等待海外寄款,起义几经展期。七月二十八日,汉口自立军总机关被清军破获,他与唐才常等20馀人同时被难,时年25岁。其诗文、遗照等,民国元年(1912)由兄绍敏汇编成《悟庵先生成仁录》,有黄兴题诗,称:“江汉悲深记后先,神州光复倍凄然。不知何处苌弘血(君遗骸至今尚无觅处),只剩遗文是昔年。

”此件近年重刊于《湖南历史资料》中。   钟志华钟志华介绍:  钟志华(1962.07.08- )车辆工程专家。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88年毕业于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等学术职务。

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和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

先后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他人引用200多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6项。指导硕士生39名,博士生27名。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GM(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奖、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等其他十几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旭东范旭东介绍: (1883—1945)  永利公司总经理,化工实业家。  原名范源让,湖南省湘阴县人,1883年生于湘阴县城东郊泛爱坪。13岁时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参加维新运动。1900年东渡日本攻读应用化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1911年学成回国,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秘书,并开始创办化工企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1912年3月赴欧洲考察盐务。1914年创办中国当时最大的精盐生产企业——久大盐业公司,自任经理。1916年9月中国首批自制精盐在天津塘沽问世,并在外国租界和各通商口岸销售,抑制了“洋盐"进口。在他的领导下,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成倍增长,成为当时中国民族工商业第一面崭露头角的旗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碱价暴涨,中国进口“洋碱”锐减,以碱为原料的化工厂纷纷倒闭。

针对这种状况,他急国民之所急,千方百计收集制碱资料,聘请美籍华裔制碱工程师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并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反复实验,力求早日建成中国的制碱工业企业。1920年在天津塘沽永利碱厂,成批生产碱类产品,创建了中国制碱工业的基础。又多次引进碱类工艺,碱产量成倍增长。1925年批量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1929年,他承办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化工厂的“南京硫酸厂”,拥有侯德榜、姜圣阶等著名科技专家;多次带领人员去黄石、湘潭、上海、南京、株洲等地考察厂址,进行矿藏资源调查;多次奔波于上海、南京、浙江融通资金,并从欧美国家选购设备。至1937年,一座占地133公顷、规模为远东第一的南京硫酸厂建成投产,生产出中国首批化肥——红三角牌硫酸钮。

试产半年,生产能力达日产硫酸钮150吨,硝酸10吨。硫酸钮源源不断地销往中国沿海农村,改变了外国化学肥料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  1938年南京沦陷,南京硫酸厂厂房、设备遭到日军严重破坏。他将人员、设备迁入川、湘,自己再度出国考察,后来历尽艰辛在川建成“自流井久大探厂”,打出了当时全国最深的油气井。1941年底,日军攻占香港,他因为过去在天津、南京永利各厂拒绝同日本人合作,并积极生产0支援抗日军需而处境十分危险,他烧掉“侯氏烧碱法”的生产资料,毅然携夫人逃离香港,回到内地继续从事永利化工事业。

  他还创办了致力于菌类研究、化肥研究、水溶性盐类研究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中国工业服务社等,培养了大批的化工科技人才,奠定了中国化学科技的基础。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正义感。九一八事变时,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强烈谴责日军侵略暴行,两次拒绝蒋介石邀他出任实业部长或经济部长。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时,他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林博渠等,并多次交往。

1945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专门会见他,称赞他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很大贡献,盛赞永利公司人才济济,并说:“欢迎你到解放区来开办工厂。”他欣然接受邀请,说:中国的未来,只有靠共产党才有希望。不幸的是,1945年10月4日他在重庆逝世,终年62岁。毛泽东特地送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表示悼念。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毛泽东曾命令保全南京永利钮厂,“如果毁坏了永利铔厂,就等于毁了半个南京城”。

解放军将厂内守敌逼出厂外加以歼灭,永利钮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里,成为新中国南京化工企业的基础。毛泽东后来多次强调,在近代中国,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高建成高建成介绍:  (1965—1998)   空军某高炮团连政治指导员,抗洪英雄。   湖南省湘阴县人,1965年10月出生于湘阴县南湖镇一个农民家庭。

自幼热爱学习,品学兼优。1984年9月湘阴县四中毕业,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某高炮团。历任排长、助理工程师、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被授予上尉军衔,是人民军队新时期军事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基层干部。在14年军旅生涯中,他学习刻苦,工作扎实,作风优良,品德高尚,先后3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7月27日,他所在的空军某高炮团奉命奔赴湖北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抢险护堤任务。出发之前,他在写给0亲的信中说:“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他率领战士们按时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鱼县邱家湾抗洪抢险战斗。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8月1日晚,他率部转战牌洲湾参加抢险战斗。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

-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1998年8月12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由-主席签署的命令,授予他“抗洪英雄”的荣誉称号。命令还指出:他在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保护群众和战友,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他是新时期人民军队基层政治干部中的优秀代表,是抗洪抢险部队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典型。

-号召全军官兵向他学习,学习他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保持人民子弟兵本色,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忠于党的事业,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开放,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大局观念;学习他面对严峻考验,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风格。

烈士的母亲杨友秀把烈士的弟弟高建民送到抗洪抢险部队,继承烈士的未竟事业。烈士故乡湖南的全省军民,学习他的牺牲奉献精神,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夺得1998年抗洪的最后胜利。1999年8月1日,烈士所在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在武汉烈士陵园隆重地举行了抗洪英雄高建成骨灰安放仪式,以志永远纪念。陈健秋陈健秋介绍:  (1932—)   剧作家。

  湖南湘阴人。1932年出生。湖南省话剧团编剧。1950年,高中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军医学校学习。1953年复员,在家乡先后做过医生、文化馆馆员。1957年,考入湖南省话剧团任演员,并开始学习写剧本。1970年前后,成为专业编剧。1982至1985年,担任湖南省话剧团团长。1997年退休。1985年至今,担任湖南谷雨戏剧文学社社长。

  1959年,集体创作、本人执笔的第一个大型话剧《阳光下》由本团演出并发表。1970年后,集体创作、本人执笔的话剧及同名电影《枫树湾》由湖南省话剧团及全国几十个剧团上演或移植上演。在当时的“文革”特定时期,有较大的影响。1982年,大型话剧《梅子黄时》由湖南省话剧团演出,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即后来的曹禺戏剧奖)。

1994,大型话剧《水下村庄》获首届曹禺剧本奖。1999年由湖南省话剧团上演。并在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的展演。1996年,昆剧《偶人记》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并参加全国昆剧汇演。1997年,获本年度曹禺戏剧奖提名奖。1999年,湘剧高腔《马陵道》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庆五十周年展演。获本年度曹禺剧本奖。


文章TAG:湘阴印象在哪里  湖南湘阴的一个镇  湘阴  印象  在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