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被日军中大口径炮弹击中高达160发。全舰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设备有一定损伤,官兵伤亡也不轻,可就是打不沉。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此战后,定远号还是自己航行回到港口的。如果不是满清海军修理能力太烂,定远号还是完全可以紧急修理后,继续出海和敌人决战的。德国人对定远号也是肯定的。德国始终坚持该舰的设计思路,一直到二战也没有改变。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北洋水师被没有先进铁甲舰的联合舰队打挂后,各国不但没有停止装备铁甲舰,反而加速了建造。当然,光靠防御而不强调进攻,肯定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钢铁侠,被人24小时按着打,迟早也打残了。定远号装甲厚归厚,并不是无敌的。作为早期铁甲舰,定远号没有考虑到水下防止鱼雷的问题(当时鱼雷还是新事物),水下没有安装装甲。同时,定远号的火炮大部分没有防护装置。以305毫米主炮为例,炮塔装甲厚达305毫米,顶部没有防御能力,仅有一层25毫米厚度薄钢板。

150毫米火炮的炮塔防御能力更弱,至于大量的机关炮是露天放置的。换句话说,即便定远号不会被击沉,把火炮都打掉了,你也就是活靶子。强调防御的同时,德国人特别强调火炮的强大。定远号的主炮威力强大,至少在制造的10年内,绝对是世界第一流。它有2个主炮炮塔,分别配备双联装克虏伯1880式305毫米重炮,一共4门。

火炮极为沉重,单炮就重达32吨。火炮有效射程7800米,炮弹分为实心弹和开花弹,重量为二三百公斤,威力惊人。这种火炮在当年绝对是巨炮,可以击沉所有同级别铁甲舰。黄海海战中,305毫米巨炮击中日本比睿号。比睿号因为失控,冒险从定远号附近穿越,在很近距离被305毫米巨炮击中。炮弹在后樯中爆炸,破坏下甲板,引起大火。

自三宅大军医以下官兵“十数人被击成碎粉而死”。“海军大尉高岛万太郎、海军少尉田中行尚,同小川水路及士卒三十二人负伤”。比睿号几乎失去战斗力。“定远”舰射出的1颗305毫米口径炮弹命中了“西京丸”,炮弹从“西京丸”的舰尾附近射入,穿过甲板下舷侧的舱室,在军官餐厅和机械室之间爆炸,导致军官餐厅以及附近数间舱室的采光天窗、舱口盖全部被毁,机械室里的气压表、航海表等仪器仪表也遭到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连接水下舵叶和甲板上操舵室内液压舵轮的蒸汽管路被打断,8柄液压舵轮失去了作用。

只是,除了很近距离的这2炮以外,定远号再也没有305毫米主炮击中敌人的记录。该炮在黄海海战中已经过时,最大的问题是射速慢。该炮依靠人力和蒸汽动力辅助转动,理论射速每分钟3发,实际上绝对不可能。因为火炮过重,转动速度极慢,炮的瞄准速度非常慢。实战中,往往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打一发。这种火炮弹药只有每门50发,理论上10几分钟就可以打光。

黄海海战打了几个小时,直到海战结束之前,主炮才没有炮弹,可见射速之慢。这种巨炮不适合对付中小型军舰(尤其是航速很高的军舰),适合对付同样行动缓慢的巨型铁甲舰。客观来说,这也不是定远号自己的问题。日本包括松岛号在内的多艘日本军舰,也装备320毫米重炮。实战中,这些重炮比定远号的主炮还烂,命中率基本是0,射速非常慢(30分钟1到2发)。

其实,定远号的主炮在建造之时,已经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在定远号之前,300毫米以上大口径主炮通常是炮不动,整个炮塔移动。大家想想看,整个炮塔有多种。这样的设计让射速更慢,几乎就不可用。除了重炮以外,定远号首尾各有1门150毫米克虏伯火炮,同样是1888型号。这种火炮有效射程11000米,比305毫米火炮远得多。

炮弹重50公斤,威力相对较弱,但仍然有很大的破坏力该火炮采用老式的架退技术。也就是火炮开炮以后,连同炮架一起后座,然后缓慢的还原到炮击位置。整炮重量高达10吨,实际射速很慢,每分钟不超过1发。即便如此,150毫米副炮也远远强于305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容易瞄准、射速较快,实战中更容易击中敌舰。305毫米主炮貌似很牛,但击不中敌舰不就等于0吗?定远号区区2门150毫米火炮,在黄海海战中有不少出色的表演。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定远县  石角  定远  日报  修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