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治害虫药效时间长,主要防治花生田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毒死蜱微囊悬乳剂缓释时间长达120天以上,防治花生田害虫效果好,时间长。亩用30%的毒死蜱种衣剂300—400毫升。吡虫啉: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植物和天地安全,对花生田主要害虫蛴螬防治效果良好,对花生秧苗期蚜虫防治效果明显。

用吡虫啉微囊悬乳剂拌种具有趋避、杀灭花生田害虫的作用,防治时间可达100天以上,亩用60%的吡虫啉悬乳种衣剂40毫升。苯醚.咯菌腈:是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的复配制剂,对花生根茎部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对花生种子、根茎保护期长,可以预防花生烂种、烂芽、烂根、烂茎、死苗。亩用4.8%的苯醚.咯菌腈种衣剂30毫升拌花生种,用药少,防效长。

钼酸铵:花生是喜氮肥作物,其根瘤菌具有非常强的固定土壤空气中的氮气,并转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氮元素的作用,钼肥可以促进花生根瘤的形成,使花生根系根瘤更发达,提高固定转化氮的能力,减少氮肥使用量,节约成本。花生拌种亩用钼酸铵20克,投资少,收效大。芸苔素内酯:具有刺激花生根系生长,亩用0.02%的芸苔素内酯30毫升拌花生种,可以提高花生抗旱、抗冻、抗病、抗药害等作用的能力,可以促使花生出苗整齐,生长均匀健壮,为后期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请问市场真有农药拌种到明年不用打药吗?

#请问市场真有农药拌种明年不用打药吗?#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以小麦为例来解答。大家都知道,小麦是现在播种(10月5~15号),七至八天出苗。小麦冬季越冬,明年早春返青开始生长,到5月中旬左右成熟。按农时节气来说:当前,寒露播种,霜降前出苗出齐,明年雨水至清明节气返青,然后经过一整个春季生长,到夏初忙种节气成熟。

小麦生长从现在播种到明年夏初成熟经历这么慢长的时间,在各个阶段也会受到不同病虫害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好,肯定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题主所求问的市场上有没有哪种拌种剂可以通过一次拌种做到小麦整个生长期不生病虫害,也不用再打药了。有这样的拌种剂吗?答案是没有这么神奇的拌种剂。但是,小麦播种使用拌种剂确实有好处,作用也很大。

小麦播种时必须使用拌种剂拌种或者使用有包衣剂的麦种。其原因如下:一,小麦病虫害分土传和种传两种。通过小麦科学育种,种传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但是,土传病虫害每年都有,而且有的发生严重的地块造成不同情况的减产。土传病虫害分地下害虫和致病菌。像蝼蛄、蛴螬;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小麦芽虫等等。

二,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先从小麦拌种开始。使用有效的拌种剂能预防地下害虫和多种病菌。如:使用吡虫啉或噻虫嗪 苯醚甲环唑或咯菌晴就可很好的预防地下害虫和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相同作用的药物还有:辛硫磷、多菌灵、戊唑醇等。注意要抗虫药和抗菌药配方使用效果更好。三,明年小麦返青拔节期,小麦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这时,小麦病菌也开始复苏生长。要注意查看小麦茎基部有没有病状发生。其中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可致小麦茎基部病变,还会从苗期延续到小麦扬花灌浆期,造成小麦植株枯萎,形成小麦白穗。所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可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多菌灵等抗菌药加吡虫啉等抗虫药混合使用。四,小麦芽虫几呼每年发生,有轻有重。

防治可用溴氰菊酯类农药。不要使用高残毒的农药。五,小麦赤霉病。每到小麦扬花期,如果遭遇连续阴雨天,小麦很容易发生赤霉病。等雨停天晴后,抓紧喷药预防小麦赤霉病。一般用溴氰菊酯 戊唑醇或咪酰胺。也可以添加磷酸二氢铵或芸苔素乳油等叶面肥。总之。市场上还没有哪种药物拌种剂可以做到一次拌种,小麦一生不生病虫害。

小麦刚拌完种子几个小时就播种效果好吗?

一般小麦种子拌种完不能久放,充分晾干后便能播种。小麦刚拌完种子几个小时就播种是可以的,前提是充分晾干后,如摊开放在阴凉处晾,未晾干可能会影响小麦生根、发芽。小麦拌种具体效果的好坏,除注意随拌随用、晾干后不能久放外,与所用拌种剂的质量、土壤条件等也有关系。小麦拌种主要是为了预防全蚀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虫害、蚜虫等病虫害,预防小麦全蚀病可选用戊唑醇或硅噻菌胺,如按种子量的0.03%-0.05%使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后闷堆6小时,晾干后播种;预防根腐病、黑穗病等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常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说明用量拌种均匀,闷堆3小时后晾干播种。

对于病虫害混发的地块,一般先拌杀虫剂,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同时也注意到,有不少农友说提前3天或提前7天用种衣剂包衣效果后更好,主要是担心包衣效果影响小麦的发芽。其实拌种重点掌握好按说明方法正确拌种(即用药量、用水量、种子量要用准),拌种后要晾干即可,但不能放置在高温下直晒,应放置于阴凉处。一般而言,提前1-2天拌种即可,提前7-10天可能时间比较长,不建议超过10天以上,会影响药效和小麦的出苗情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拌种  需用  配方  种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