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杀的很好啊。孔融的确是四岁能让梨,有至孝的名声,曹操也正是以不孝而杀了孔融。都是千年老狐狸,但毕竟道行还是有差距啊。孔融以为,吾乃天下至孝,谁能奈我何?曹操偏不信邪,就以不孝杀死你,试看天下奈我何?三国时期的地球人都清楚曹操想杀孔融,可就孔融不知道曹操真能杀了他。曹操觉得以别的罪名杀了孔融不过瘾,恰恰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孔融最得意的杰作“至孝”来做文章,以不孝杀死了孔融,让世人还没话说,的确老道毒辣啊。

孔融从小就口齿伶俐,小嘴叭叭的,很讨人喜欢。特别是当分梨的时候,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就该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就该吃小的”。此话一出,大人们不仅开心,而且吃惊。这小孩如此了得,将来还指不定出息成个啥人物哪?果不其然,这张嘴长大啦,是越发厉害啦。仅仅是老曹一个人,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次。想让孔融闭嘴的人也不在少数。

幸好老曹还要点脸面,要不几个孔融也早就被杀死啦。一来二去,孔融就认为曹操不敢杀他,于是嘴巴越发大啦,就越发没有把门的啦。终于有一天,孔融不知道动了哪根筋,突然冒出了一句“亲子不亲论”。这下正被曹操逮个正着,就此把他杀啦。孔融的确是有些道行,当时天下有一个狂人叫祢衡,谁也看不上眼。但觉得孔融还凑合,可见孔融的确有两下子。

爷俩,哦,不,是哥俩,时常在一起互拍马屁。祢衡说“你就是孔子再世啊。”孔融就说:“你就是颜回再生啊”。哥俩玩得不亦乐乎,不想,孔融冷不丁冒出了一句:“父亲跟儿子有啥亲啊,说到底,儿子就是父亲发泄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何亲呢,就好比是一件物品暂时寄存在一个器皿里罢啦,倒出来也就没关系啦。”说这话的时候,不知道孔融的父母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不知道作何感想?不过哪,孔融死的时候,他一对儿女还小。

长大了不知道如何,起码这时候比孔融懂点事。九岁的儿子,喝着肉汤,或许是想起父亲在牢房里即将死去的缘故吧,就哭啦。八岁的女儿就说:哭啥呢,如果死啦,能够见到死去的父母,不是很快乐的事吗?看看这孩子,的确不得了。但不清楚孔融死了以后,见到了他的父母是不是很快乐哪?比较肯定的是孔融的父母一准不开心,其母会说:已经倒出去的东西还回来干嘛呢?其父也会说:发泄完啦,就不想再见到你啦。

小蝌蚪长大啦,还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以“至孝”到处混社会的孔融咋就没父没母呢?曹操觉得这事比较大,得管一管啦。否则,下一步还不知道孔融会再说点啥子出来。万一到了那边,碰到孔融的父母,问起这事来,就尴尬啦。想来想去,曹操觉得让孔融永远闭上嘴,是最牢靠的办法。于是,就以亵渎圣人和不孝言论等罪名把孔融杀啦。

蝉不叫、苍蝇也少了好多,这个夏天怎么了?

许多小伙伴可能都发现了,今年夏天,蝉确实少了。记得小时候,夏天中午午睡总是被蝉鸣吵的睡不着,甚至晚上在院子里乘凉,都会有蝉飞到你跟前(趋光性)。但是,随着慢慢的长大,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生活的压力可能让我们很少去“闻窗外事”了,不过,当你静下心来,发现已经盛夏了,你就会发现,这个夏天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没错,缺少的正是象征着盛夏的蝉鸣。

不仅如此,伴随着不断消失的蝉的还有原本无孔不入的苍蝇。那么,为什么近些年蝉的叫声越来越“微弱”呢?为什么原本烦人的苍蝇也变少了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聊一下蝉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蝉之所以越来越少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总的来说,人类的四种行为是导致蝉少的主要原因。01 吃只要能吃的物种(入侵物种除外),在我国似乎都成为了保护动物,比如穿山甲、中华鲟等等,而蝉也不例外。

虽然在我国羽化后的蝉只有部分地区的人吃(比如我们山东很多地方就吃这种已经羽化的蝉),但是,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吃蝉若虫,也就是知了猴的习惯。每年的夏天,吃过晚饭后,树林中、田野里总是能够看到明晃晃的手电筒,这就是人们在找知了猴。正是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搜索,导致只有部分知了猴成功逃过了人们的搜寻,最终羽化成蝉。

02 封每年的6-7月份是蝉繁殖的季节,受精后的雌蝉蛹自己尾部的产卵器将1厘米左右直径的小树枝上扎上许多小孔,然后将卵排到里面。卵经过15-30天的发育成为极小的若虫,或被风吹落或自己掉落到地上。此时小若虫就会自己挖土然后进入土下,开始自己漫长的发育之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路面被硬化,导致大量的若虫无法成功的钻入土中,这样若虫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逮到  电镀  兖州  周报  大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