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

古代的税收制度,简单来说,向老百姓征收3种税。其一是“徭役”,就是征用你的体力,去建个宫殿、挖条运河、修个城池。其二是"赋”,拿你的“贝”去“武”,就是你花钱、花装备支持军队;其三是“税”,这字跟“禾”有关,国家要在农作物上收钱(农业税)。从税收制度发展来看,虽然不断在演变,但可以归纳为3条。从对象看,从“人头税”转向“财产税”,标志性为唐朝的“两税法”。

从形态看,从“实物税”转向“货币税”,后者明显要方便。从结构上看,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因为商业有着高利润。上面文字笼统归纳,下面我们来看看4个时间段,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一、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到秦国“商鞅变法”。夏商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经历春秋战国的一系列变革,土地逐渐变为私有制。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诸侯国的税收制度发生变化,由单一的人头税、单一的实物税、单一的农业税,转向多种形式的税共存的局面。二、东汉三国时期,主要的看点是曹操的政策。公元196年,曹操出台“屯田制”,改变原有私有田主导的局面,让公有的屯田大量产生。这一局面,再次让下层基础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国家的税收制度。

公元204年,曹操搞出“租调制”,在天下战乱频发的情形下,选择田租、户调均征实物的做法。三、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崩溃到“两税法”出现。长达数百年,土地都是公私并存的“二元结构”,安禄山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两税法”确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就是废除租庸调制的人头计税标准,改按土地、资产来收税。

之后,中国土地制度基本回到私有的“一元结构”。四、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税收制度升级为工商税为主。1840年英国大炮轰击中国之前,中国的税收制度是以农业税为主体,而被列强群殴后卷入全球化浪潮。从此工商业的长足发展,让中国税制转向工商业税为主的近现代的税制。大体介绍中国的古代税制,其实中国税制的变化远比文字精彩,期间发生的著名变法和改革就有好多,没有提及的有“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等。

古代实封一千户,千户侯能得到多少东西?

什么是千户侯?千户侯和万户侯一样,都是天子封赏给功臣的爵位。功臣因为有功,所以就可以在后来坐享封赏,可是,你的赏金、享受,又从何而来呢?就是划出一片地方,跟你说,“这里的赋税就都归你吃了”。这片地方,可能有二百户,那你就是食邑二百户。可能有一万户,那你就是万户侯。也可能有一千户,那你就是千户侯。古代一个普通的县,也就几百户、上千户,封了千户侯,相当于这一个县的地税全都给你。

千户侯特权者一年的地税收入是多少?以汉代为例,农民一户耕地约一百亩(当时一亩与今天的一亩不一样大),一亩地的年产量是粮食2石。你吃一千户的地税,税率是“十五分之一(十五税一)”。那么,你一年的收入就是一万三千石粮食。可能很多人对一万多石的粮食没什么概念。这样说吧,千户侯的收入是普通家庭收入的100倍。

倘使按照今天的眼光看,以底层普通家庭单劳力月入两千算。那么,千户侯光是地税,平均一月就能拿到25万元人民币,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故而,千户侯是非常富有的。千户侯的其他特权千户侯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并不是靠老老实实吃自己那片儿的地税,而是因为靠吃地税变得很富有,从而通过侵蚀、购买、巧取抑或豪夺的方式,购买私田。

你只要是把这大片大片的田买下来,几百亩,几千亩地买,以后就更加富有。你不必自己耕种,你雇人耕种,耕种者出钱租你的地,产出的粮食,基本上是一半留着,一半给你。比方说某家侯爷,一口气囤了二十万亩良田,这个地的田租和食邑田租比,就多得多了,因为出租雇农耕种,是拿一半的粮,而食邑只能拿三十分之一或十五分之一。

这就是为何历朝历代,会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千户侯除非在朝廷上犯错,否则家境会一直很殷实,而小门小户的,遇见点事儿(父母病重需要花钱、婚丧嫁娶等),实在没钱就只能出卖土地了。于是,占有的多的占有的越来越多,占有的少的很容易一下就没了。这叫“田宅无限,与民争利”。爵爷们为什么这么贪?就好比如果不加限制的话,一个人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有两套房,他会想办法搞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

历代王朝新建时期的税收政策和灭亡时的税收政策有何区别?

新建王朝一般都是经过武力取得胜利,建立朝代自然百废待兴,连人口规模都需要恢复,朝廷就是想收税都收不上,比如西汉刚建立,皇帝出行都找不出5匹颜色一样的马,丞相上朝开会只能用牛车,都穷到这地步,能向谁收税?朝代灭亡却未必。如果农民活不下去起义,一般都是朝廷腐败,而镇压农民又需要军费开支,只能收重税。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唐末黄巢起义。


文章TAG:古代一户每年交多少税  古人一年要交多少税  古代  代一  每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