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上述两字的讹舛最早见于《史记》和《汉书》。各本《史记》和《汉书》在记述有关陕地的历史事件时,多作“狭”音,从两“人”,但未注明其就是“陕”。东汉何休却不同,他在《公羊解诂》中说:“陕,一云当作‘郏’”。宋人洪适所撰《隶释》也认为“‘陕’与‘郏’乃用字之异者”。如此一来,则两字混同,就面目难辨了。

无怪乎顾炎武在《日知录集释》中无可奈何地说:“是误以 为陕,盖二字俗舛久矣!” 以上引述,旨在说明,二字相讹在时间上已十分久远了。究其原因,大概缘于当时或后人,在传抄文稿时,疏于考究,以至于讹误连绵,俗成难改。加之“汉人用字多通借,在今日觉其古妙,且因此得以考古音、古义。然古人之所以用通借字者,实以无分部之字书,故至于歧异耳”。

这种可能我们也不能排除。 至于陕又如何变作陕?这与隶书有关。文字改革和简化前,我们常把“陕”书成“ ”或“陕”,便是两字互讹的明证。文字改革时,“陕”字业经国家明文规定简化为“陕”,且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使用至今。附:陕州大事纪元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陕地先后属焦、虢。尔后,陕地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

“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公元前775年,“虢人灭焦”,陕地归虢。公元前655年,虢国为晋国所灭,陕地属晋,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成语典故——“假虞灭虢”。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陕地分归魏国。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陕县。此后,秦国与魏国在陕地多次征战,陕地时而属秦,时而归魏。

公元前225年,随着魏国被秦国灭亡,陕县地域从此归秦,隶属三川郡。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升直隶州。1913年废州置县。1928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1932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河南省陕州专区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1952年,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1959年底,陕县并入三门峡市。1961年恢复陕县建制,县委、县政府机关驻三门峡市区,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1994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县西大营镇温塘村办公。

河南都有什么比较出名的酒?

1000多年前,曹操曾经写下不朽的诗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000多年过去了,在酿酒始祖杜康曾经生活的土地上,河南人依旧热爱喝酒,依然保持着待客无酒不欢的传统。豫酒也涌现出了不少的知名品牌。小时候看电视,你一定对“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很熟悉。“河南的很多白酒企业,其历史不可谓不辉煌,其现实不可谓不惨淡。

”曾有人这样感慨道。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河南的酒水市场容量高达465亿,是名副其实的白酒消费大省,但是,与巨大消费群体不符的是豫酒所占的市场份额,放眼河南白酒市场,茅台、五粮液、洋河、古井等知名品牌来势汹汹,而原本应该天时地利人和的豫酒却走的并不顺畅,仅占20%多的份额。外来品牌的强势挤压,使得豫酒振兴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回过头来看河南白酒市场,我们就会发现,的确,我们并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白酒品牌。都说河南白酒有六朵金花: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的仰韶彩陶坊系列、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宋河粮液国字系列、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的国花杜康系列、宝丰酒业有限公司的国色清香宝丰酒系列、河南省张弓酒业有限公司的张弓度之度、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赊店青花瓷系列。

当然,你如果非要去扒他们的历史,都能找到曾经的辉煌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实,河南区域属于白酒重度消费区,是典型的产销大省。从价格带上看,200元以上市场,河南本土品牌相对空缺,基本上被茅、五、泸、剑等省外名酒占据。而200元以下的价格代,本土品牌表现亦不如省外品牌。如果单独分析河南的白酒企业,你可以看出来,豫酒振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洛阳为什么叫洛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洛河之北而得名。洛阳中的“洛”指的是“洛河”,“阳”指水的北面,洛阳的意思是“洛河之北”。洛阳古称斟鄩(zhēn xún)、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斟鄩是夏朝古都,位置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

公元前1046年,西周取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当时的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从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公元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住在洛阳。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初次定都洛阳。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黄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称曹魏,设司隶校尉部,洛阳称呼沿用至今。

黄河小浪底是济源的还是洛阳孟津的?为什么?

小浪底无疑是中国的,那是因为济源和洛阳是中国的。所以,济源和洛阳都不该去争小浪底是谁的,因为那样去做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有一点应该是国人清楚,就大坝长度而言,有三分之二占是济源地盘,因为原有的黄河道是沿南山而东流去的。中国自古河界与山界的区域划分,都是以其中心划分而治的。这样,这里原有的狭窄的河道一一建成的小浪底的大坝要比原河道宽百分之七十之多,再加上北山头设计为立体泄洪闸洞,也就自然成了大坝的组成部分。

所以,济源自然就占有了大坝的三分之二的地界了,所以,黄河小浪底大坝管理机构监管局就建在了北岸一一济源地界了。这样,你能说小浪底是洛阳的吗?显然不能。这样,就能说小浪底是济源的吗?按贯例,显然也不能。这样,荅案就明确了,小浪底是中国的,是河南的,其具体位置在黄河南岸的洛阳孟津与北岸济源交界的黄河段。宣传小浪底旅游,由省文旅厅出面宣传,宣传费用由洛阳与济源分担!明白是非的人,你说我这样如此之说公道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渑池  老北地  史话  小寨  老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