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权夺利的战争年代几十万大军每日的粮食从那里来?粮食当然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天上是不长粮食的。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和之后的粮食紧张是怎么造成的呢?重要原因就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四省边区总司令汤恩伯盲目扩军和“与民争粮”,汤司令把自己的基本部队从一个第31集团军扩充成为四个集团军约40万人马,而再加上第一战区其它派系的部队,以及第八战区(胡宗南的部队)和第五战区在河南境内的驻军,这一数字达到100万之众,尚不计侵占河南部分地区的日本侵略军。

古代西方军队的军粮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018年9月,美军最新的一款军用口粮闪亮登场,这种号称保质期长达3年的特制匹萨饼成为了美国大兵的军需品。而美军如今的军粮能够演化到如此成熟的地步,是要从罗马帝国的方阵士兵、西征的蒙古大军、拿破仑的铁骑等一步一步走来的。一幅描绘罗马士兵狩猎野猪的画和中国不同,西方自古以来征战颇多,士兵长途跋涉的情况屡有出现,所以靠补给线式的食物供给有时候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士兵们带上能够长久保存的口粮来维持能量摄入。

最早的军粮要属罗马时期,由于贮藏技术不过关,所以当时罗马军队号称“狩猎和吃喝一切可用的东西”。在当时的欧洲,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大麦和小麦,但这些食物并不适合大规模携带,因为罗马士兵并不讲究后勤。所以解决方法是,和罗马军队一起前进的还有成群的牲畜,罗马军队等于一边放牧一边作战。据统计,罗马军队一天最少需要宰杀200头绵羊,所以可以想象牲畜群的规模要有多大,不过好处是这种做法可以充分保证肉类的新鲜。

到了十字军时期,一些开始变得“文明”了起来,罗马时期那种茹毛饮血似乎已经远去,由于东征的各国国王们关心的是从西亚攫取的利益,并不关心士兵死活和后勤,所以军队的补给很多都是交给商人乃至威尼斯的舰队来完成的。这些士兵将自己抢夺到的财富拿去军队中所谓的食品商店购买食物,如果运气不好,什么都没捞到,这种倒霉的士兵就只能选择抵押或出售自己的私人财产才能填饱肚子。

部分士兵还会在当地购买水果、蔬菜和奶酪。真正现代意义上军用口粮的出现,要到13世纪蒙古大军的西征时期了,蒙古人的军粮绝非美食,但是高效、便于携带,能够快速填饱肚子。最常听说的是,蒙古人发明了奶粉和肉松,这些富含营养的食物能够防止士兵们的电解质快速流失,即使千里行军,蒙古铁骑仍然能够精神奕奕、凶悍无比。

而蒙古军最著名的莫过于牛肉干的携带了,通过将新鲜的牛肉煮熟后悬挂近半年,这些肉干的水分几乎挥发殆尽,仅保留不到5%的净重,但就这种牛肉干,仅需吃上一小片,一天的能量也就足够了。往往一头牛经过宰杀后,仅能产出几十斤这种牛肉干。蒙古士兵将他们挂在战马上,大大减低了对后勤的依赖,所以可以夸张一点的说,每一名蒙古士兵腰间都挂着一头牛。

奥斯曼帝国显然没有蒙古人那么野蛮,鼎盛时期的土耳其是围绕着地中海的巨大马蹄,控制着相当多的财富。因为有钱,士兵们往往能够吃得很好,包括新鲜出炉的面包、牛羊肉食(每人每天200克)、蜂蜜、大米,在以前无比珍贵的大麦和小麦似乎只能够碾碎了用来喂马。奥斯曼土耳其大军甚至还能获得“烤箱”的食物供给,专门用来进行饼干烘烤,并分发到士兵中去。

到了拿破仑时期,一些都开始变得制度化,军需的补给也更有效率,当时制定的法军每日军粮标准是24盎司的面包、半磅肉、1盎司米、2盎司干豆、1品脱葡萄酒、1小杯白兰地和少许醋,士兵们可以说是吃的有滋有味。另外,法国长棍也是一种军粮,法国士兵们将长棍绑在自己腿上,以节省空间。两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口粮成为了各国羡慕的对象,因为真的是啥都有,零零散散的零食都能让你吃饱,除了主食外,香烟、罐头、口香糖、巧克力棒、咖啡、奶酪、饼干、可口可乐、鸡蛋、柠檬水等等,每天士兵们可以从中获取足够的卡路里供给,最多可以获得3000大卡。

在二战时期,美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甚至还有空余的运力,为前线空投冰激凌。1981年,美国军队的定量食物最终被MRE军粮所代替,能够充分满足战斗人员在各种环境下的饮食需求,最长可以食用21天,且保质期最低为3年。许多餐点的营养皆经过强化。此外,美国国防部的政策要求,在任何允许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训练环境下,必须增加MRE中的鲜食与A-口粮。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粮食  反腐  风暴  采购  部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