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这些情节又会觉得故事寡淡无味,还会骂这剧一无是处,没看头。创作亦是如此。2、戏剧化要有,别太过戏剧化要有,但并不意味着离谱,要适可而止。构思困境时别太夸张,要能激发人物做出反应,但不至于让生活停摆。不要忘记,在小说中设置困境是为了激发出人物最真实的特质,增加可读性,而不仅仅是将他们推入绝境。3、合理运用巧合合理运用巧合不仅有助于故事情节发展,还有助于呈现主题,呈现作者想带给读者的宽慰和愉悦。

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的巧合是令人愉快的。小说中适度的巧合读起来赏心悦目,但太刻意的巧合不仅会拉低整体格调,还会使小说显得不合情理。那么怎样合理运用巧合呢?(1)不能依靠巧合来化解难题,甚至改变故事走向,否则会显得不可信。换句话说,巧合不是一个故事的根本,而是增加魅力提供线索的增量。(2)先发制人,以巧合作为故事的开头,继而引发之后的情节。

这样一来巧合就显得很自然。(3)创建群体。由于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太过紧密复杂,巧合便在所难免。(4)巧合要不着痕迹。(5)故事设置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将巧合融入滑稽的场景中,以淡化离奇性。(四)成为别人这是一个“叙事角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者就是作家本人。可是在现实中叙事者与作家的真实经历又是不一样的。

毕竟现实生活中没有小说那么戏剧化。此时,作家就应该忘却自我,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放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叙事者,增强代入感,仔细全面地审视他们的生活。不要给想象力施加压力和限制,将自己想象成任何人 。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叙事者,而在此之前都应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客观世界。弱势群体,比如其他种群或者不同性取向、不同种族的人物甚至一个职业女性的叙事尤其困难。

此时作者必须克服保护欲,并抱以平常心从普通人性上进行构思,而不仅仅聚焦于他们的特殊性而不忍或不敢将他们和悲剧结局联系起来。应该忠于故事和人物,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闯大祸,甚至悲剧收场。文学创作有时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毛姆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先天残疾已经很不幸(典型的弱势人群),理应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

但叙事者(作者)仍让他在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被伯父收养,在学校遭受同学的嘲讽侮辱,更在此后的人生路上一路遭遇希望破灭、朋友情人的背叛、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等等一系列灾难。阅读过程中我也一度不明白,作者何以如此狠心,将这么多的坎坷加诸一个先天残疾的可怜人身上,可是结尾部分我豁然开朗,原来这一切的磨难都帮助菲利普在最终认清生命的意义并摆脱了人性的枷锁。

三、长篇与短篇(一)短篇小说的创作方法完整的短篇小说必须有足够的事件支撑,不必轰轰烈烈,但数量要足够,不能让读者一眼就看穿结局,还得让他们带着兴致读下去。短篇小说的创作方法因人而异,但模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一件事发生之后紧接着冒出另一件。换言之,以一个或多个事件作为开头,再不断接续新世界直至我们觉得发生的事件已经足以撑起一部短篇小说所需的内容。

一部合格的短片篇小说得把故事讲圆。然而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作家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判断自己在故事中的决定,提出的解决方案,安排的变化和反转在思路上能否讲得通,是否合情合理,能否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二)长篇小说的创作方法长篇小说的创作大致有两种方法。作家一般都会先构思主要情节,比如一场罪案、一场事故或一次误会,接下来有两种选择:一是以主要情节为原点,想想它能引发怎样的次要情节;二是以主要情节为终点,想想想什么样的次要情节能导致这种结局。

次要情节需围绕主要情节展开,与主要情节之间保持千丝万缕的关联。就像切披萨时拉起的奶酪丝。写长篇小说难就难在保证有清晰的主线。这条主线需要交代清楚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如何解决。只有主线清晰,读者才能带着好奇心一直读下去。(在第三章《短篇与长篇:从起点到终点》的第二部分《女王的死因,以及“不确定”的吸引力》这章节内容中通过分析多部经典作品讲解了情节与主线的各种铺设技巧。

)不论人物是虚构的还是有现实原型,只要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作家都要构思出紧密相连的事件来支撑故事。但务必要树立一个核心事件,它才是引导故事向结局发展的主动力。无论何种类型的长篇小说要想引人入胜必须兼具优美生动的语言和精心编排的情节二者缺一不可。★“采石场”创作笔记法这个说法源自作家乔治.艾略特创作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时的创作笔记。

所谓“采石场”笔记法,就是将小说的创意构思,包括故事大纲、情节概要、时间年表、人物关系、涉及到的专业领域知识等内容以列表形式记录下来。它要求我们先把灵感列出来在按既定顺序重新排列,最后添加细节。先努力构思,想到什么就先记下什么,在思考权衡最后做出取舍。就如同一个堆满了原始天然材料的采石场,等待被转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材料。

采石场笔记的创作方法兼具组织性和灵活性,相较于一次性构思初中部长篇小说更容易上手,同时还有助于发散思维。作者从一个想法出发,自由联想迸发灵感形成新认识,推翻旧认识,再尝试其他可能。它还能同时调动理性及非理性的思维。《写作课》还在最后两部分内容里,对女作家因种种限制及自我审查开不了口的问题及写作中悬念的设置、沉溺于心理活动色的人物、动机不明、无益的脱离现实等常会出现的误区及错误做法以案例的方式做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中肯的改正建议,并提到如何将写作坚持下去,怎样坚持及投稿的问题。

《写作课》这本书真的如评价所说,是一本“不教条、不取巧,不浅尝辄止的文学指南。”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同时是作家,写作课教师。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荣誉。《写作课》融合和了她22年写作课导师的经验。这是一本没有那么多花架子,细腻、有趣、全面,实实在在与我们探讨如何写作的书。

虽然其中的具体方法略显分散,需要读者拿出耐心去分析、思考、提炼。但对于真心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的读者来说,这正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此分享的只是《写作课》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只能算是皮毛。事实上,书里值得细细学习、总结、玩味的内容还很多。只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有志与文学创作的读者们在这本书中挖掘到更多更实用更能提高自己的内容。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新疆  病案  李姣  多家  医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