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汕头因濒临台湾海峡前线,屡遭海峡对岸战机袭扰,粤东行政中心曾于1950年间由汕头短暂内迁到潮州,同年又迁回汕头,后历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地区、汕头市。1939年6月21日,侵华日军攻占汕头,汕头沦陷,市民疏散,铁路拆除,港口零落,商业凋敝,汕头发展历史第一个“黄金时期”中止。

潮州揭阳汕头在外应称潮汕人还是潮州人?

潮州揭阳汕头在外应称潮汕人还是潮州人

潮州人肯定宣称自己潮州人的身份,而汕头人一般只告诉别人自己是汕头人。揭阳普宁人都分别宣称自己的地域。潮阳已并入汕头,但是凭着独特的潮汕语调及悠长的历史,更多的潮阳人并未改称自己是汕头人。其实说认真的,潮汕人给大家一种“抱团”的印象,事实上并非如此。早期由于生活困苦及出海生活,以及过海讨生活的华工里潮人居多,为了生存而促使了抱团,毕竟人多力量大,也不容易受欺负。

加上早期港片的影响,大家才认为潮汕人异常团结。但现实生活中,潮汕人就算相互排挤也是很严重的情况,当然这里说的是在原生地生活的潮汕人。最简单的,从潮汕还是潮州这个问题上就不难看出。汕头人愿意叫潮汕或汕头,潮州人只愿叫潮州,揭阳只愿叫揭阳,潮阳只愿叫潮阳,普宁叫普宁。根本没人愿意统一叫自己潮汕人或潮州人。

汕头和深圳同时发展,为什么汕头那么落后?

潮州揭阳汕头在外应称潮汕人还是潮州人

实话说,潮汕三市协同发展,向着以汕头为主、潮州和揭阳为次的同城化方向发展会非常有前景,能够有效地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不像粤西只能湛江和茂名同城发展,而且整合还比较难。可惜的是,潮汕三市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能还要往后推。潮汕三市整合资源十分重要,三市各自的面积都太小了,独自发展会慢很多,而且上限比较明显,毕竟基本上不可能如同北京上海那样有诸多优势而利用比较小的土地发展起来。

三市加起来的话面积和湛江差不多(这个我没有具体比较过,不过看起来是差不多的),gdp是湛江的两倍,前景很可观。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优先发展粤东,三市资源整合是一定的,毕竟汕头不像湛江有那么大的地方。不像粤西这边,资源优先提供给湛江都没问题,因为湛江有足够的地方铺设产业链,就像中科炼化、巴斯夫,这些带动的产业链湛江完全能够吃得下。

省政府给粤东粤西的项目只能是大型工业项目,像类似格力、华为所在的这些高科技产业省政府不会给的,也给不了,人家也不愿来,而这些大型工业项目带来的产业链要有足够的土地。其他资源如实验室、医院、大学等都是次要,对城市发展带动相对来说是有限的,远不如工业项目的带动作用。所有基础设施粤西都比粤东慢好多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比如高速,动车,高铁,跨海大桥,跨海隧道,机场!潮汕地区交通现在已经很完善了,高速已经形成小环线了。

还有一点,侨资对汕头投资不少的,只是很多人老爱拿汕头去和珠三比,就汕头利用侨资的数量和体量,应该会比同为侨乡的江门多的。汕头的电厂,码头,海湾大侨,楼旁,学校侨资背景的大把,工厂也不再少数。都在补短板,粤西现在连高铁都没有,粤东和粤北这方面都比粤西好。粤西的话看湛江了(粤西的很多投资都投给湛江了),湛江未来会有五条高铁,高速也不差,玉湛高速今年通车,南宁到湛江的高速预计明年开工(有的说是今年会开工,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湛江国际机场22年完工,港口40万吨那个好像是24完工(这个不太记得了)。

相比之下广佛,深莞各自都市圈占比接近七成。珠中江三市里本来就是珠海经济最好,gdp最高。医疗教育交通更是如此。省对汕头的期望比对湛江的期望高。但省在投入上湛江比汕头高,汕头—深圳,湛江—广州,基本上两个核心广深分了两个副中心。汕头的优势:汕头靠近福建 、厦门 (也是劣势 容易人才流失吧) 甚至之后的台湾 (汕头发展的好隐性能提高的机会)珠海也是核心城市了,但七普数据珠海只有244万,整个西岸都市圈却有1426万人,小马拉大车(圈内第二高的中山人均GDP还不如全国平均),这个核心可能有心无力。

潮州汕头揭阳为何简称“潮汕”?有何历史渊源?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潮阳  汕头  越来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