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不是没有好诗,譬如那首《蜀人赠扇记》,蜀人,即流沙河先生;还有《春天,遂想起》,其中两句“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我常引用以取笑一位朋友。大体而言,在同时代的台湾诗人当中,余光中并非一流,譬如洛夫、痖弦等,诗歌成就都在余光中之上,尽管名望远不如余光中。此外,我始终认为,余光中的散文要好过诗歌。

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深度与张力俱有欠缺,有时好堆砌辞藻和意象,不免造作,若寻参照,可比董桥的散文。相反,他以诗人的才情写散文,则可扬长避短,如其名篇《听听那冷雨》,咳珠唾玉一般的文辞,敲金戛玉一般的语感,读来恍如聆听一曲古典乐。再如这样的句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若不说明出自散文《逍遥游》,完全可当作诗歌。

要言之,余光中是二流的诗人、一流的散文家。另说一点,《乡愁》《乡愁四韵》的成名,有其时代性,如今两岸之间,还剩下多少乡愁呢,更多的则是交易与恐惧,以及缓缓降临的铁幕。当余光中这代人驾鹤西去,那一丝残存的乡愁亦将随风飘逝。这样的诗歌,终成绝响:十年看山,不是看香港的青山是这些青山的背后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十年看山》。

国学博大精深,我们知道的哪些书籍可以入选国学?应该怎么推广?

这个不是一句话二句话就能说的清楚完整,因为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都是上下左右,纵横交措,沉思明辩,相互联系,离而不完整,舍而又成残缺,愚下认为,要从上到下,从正,到野,从实到虚,分层次登位,一一蔓延,也不能用所谓迷信就横扫一切,岂不知须根之末含有精华之妙,必竞殿堂,经阁,难容书斋之气,低屋陋室,也能常闻书香,所以要本着从,孺,释,道,三大体系中去选,第一部要选的,迎合时代发相对应的科学规律,与应用价值,然后上下承接比较好。

孩子上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不行,有什么有效的补习方法吗?

阅读理解和作文不行,那就意味着无论是语文考试,还是语文核心素养都出了问题。初一语文考试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后两块不行,可想而知基础知识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所以考试成绩肯定比较糟糕。找一找原因1.语基不好,排除智力因素,就是态度和方法的问题了。前者是对语文不感兴趣,后者则是虽有兴趣却学不得法,只在门外苦苦徘徊。

2.阅读理解不好,则「输入」和「处理」这两个学习过程出现了阻碍,要不是不会阅读方法、技巧,要不就是不懂怎么联系、转化。3.不会写作,则「处理」和「输出」这两个学习过程存在障碍,要不是不会有序思考,要不就是欠缺表达思维的能力。可见,孩子小学阶段的语文学得很差。到了初一,就更加力不从心。所以,有效的补习确实迫在眉睫。

提几条建议1.搞清楚真正的原因,不爱学还是不会学?2.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识字、正音、组词、造句、写话,踏踏实实做回小学生。3.设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千万不要妄想竞一日之功。以不断的小胜积累成漂亮的翻身仗。4.家长耐心陪伴,多加鼓励。千万不要当甩手掌柜,只管花钱往补课班一送就等着有收成,一定是悲剧。也不要抱怨责备,家长若先放弃,谁还会真心相帮?。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国学  斯文  升级  教育  新斯文国学教什么  睿丁教育品牌升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