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签订的澶渊之盟,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谢友邀看了一下其他几条答案,被所谓的“达人”们震惊了看来我之前的判断没错:无论知或不知,任何人只要频繁发言都可以成为“达人”,哪怕你只是出来秀秀下限一: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双方在条文中明确规定,宋朝岁给契丹银一十万两,“银”是白银,不是铜、铁“钱”,更不是加在一起有一个多亿的草、麻、丝、碳、药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附加条款是契丹人会主动要求叫宋真宗为“哥”?长点心吧!契丹主幼,萧太后称制。

换句话说,萧太后才是契丹的当家人再换句话说:除了拿钱,宋朝当家人还得叫契丹当家人“干妈”二:宋朝白银产量宋朝探矿技术不发达,仅三州产银仁宗皇祐年间,年产白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此时算高产期神宗元丰年间,产银二十一万五千三百八十五两,比皇祐年少四千多两这还是以保甲法发动矿区周边群众全面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挖矿生产中的结果三:澶渊之盟的影响这段话信息量很大1.宋朝每消灭一个割据政权后都会搬空对方的府库;强干弱枝,制州郡钱谷。

所以“粟帛钱币咸聚王畿”。换句话说,天下的银子都是赵老爷家的2.澶渊之盟后,巨额的边防开支和岁币使清高的士大夫们放下矜持的身段,读书人也开始不耻言利,由此,“食货之议,日盛一日”3.党项人一看:“赵小松这家伙如此软弱无能,俺怎么能认这种家伙作老大呢”?于是,党项人拜契丹人做了大哥,合起伙来将赵小松胖揍了一顿后,契丹人得到的保护费翻了一番,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能从赵小松手上讹到二十万两;党项人每年也能从前老大手上拿到七万二千两。

从此,尝到甜头的党项人铁了心地要跟赵小松死磕产的银子还不够交保护费,亏空怎么办?别忘了赵老爷“聚财京畿”,还有几千万黔首可以搜括4.赵老九跑到临安刚开始并不缺钱,契丹人灭了,女真人正打着,跟党项人又脱离了接触,老九感叹“无保护费一身轻啊”!可惜这家伙又蹈了他八辈祖宗的覆辙……可以认为,赵小松在认怂路上狂奔不止的起跑线就是“澶渊之盟”谁说通过宋朝边民摆地摊能赚回来一个国家的根本财富?(宋初以银、铜为本,后因缺银,改为铜为本)赵小松能收税,赵小松的干妈也能收税,何况地摊上的东西值多少钱完全由干妈说了算,哪些东西能拿来练摊也由干妈说了算谁获利更多一目了然宋朝在略占优势的状况下签订澶渊之盟,不但在经济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对民族精神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打得过也没用,朝廷太软弱……说不定过段时间后俺会发现,拼命的对象又成了赵老爷的亲戚……这踏马就尴尬了……附某答主讲的故事李焘早就指出了疑点,认为不可信真宗看了这几位答主的回答表示“谁说十万两银子不是钱啊?俺心里在流血,你踏马还往上撒盐啊”。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网盟  盛世  本吧需要大家...   盛世网盟到底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