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人化石在印尼被发现的时候,曾经引发了一个很大的争论,人们发现爪哇人有着和现代人类似的四肢,但是却有着一个和古猿类似的头骨,有些人认为发现的四肢和头骨不是一个个体上的,一个是猿的一个是人的。这种争论直到北京人发现才告一段落,北京人也发现了完整的头骨和四肢骨的化石,和爪哇人一样的特征。其实,这种体质特征恰恰代表了猿和人之间的过渡形态,体现了“镶嵌进化”的典型特征:人的各个部位在进化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四肢最先进化,头骨进化的最为缓慢。

到了我们现在,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的头骨和北京人的头骨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们的四肢和他们的区别其实并不大。那么,我们现代人这种体质特征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来看,非洲距今20万年左右的化石体现了我们现代人的特征,也被叫做“长者智人”距今20万年左右的时候,和我们一样的具有一样体质特征的祖先诞生了。

其实,之后的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有学者认为非洲距今20万年最早产生了现代人,之后向哥哥大陆迁徙,替代了其他大陆上的其他人种,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和北京人没有关系,北京人那时候已经灭绝了,我们的祖先都是来自于非洲。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夏娃理论”。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所谓的替代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古DNA研究的进展和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如湖南道县现代人牙齿,陕西大荔人头盖骨的研究,以及尼安德特人古DNA研究等等成果都显示出,古人类交流融合的特征,而在东亚地区,从北京人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理论也逐渐被证实。

今年成都的考古学大会上,中国考古学者向全世界展示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之一就是”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的新突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网上报道的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虽然和我们长得不一样,那是因为他们是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并在与其他外来人群的交融中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湖南人大部分祖籍是在江西包括我,那湖南原有的人去哪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然而在此之前,还有“江西填湖广”,目前两湖地区的人口,除了极少数的土著之外,绝大多数的先祖都来自于外省,其中名列前三的是江西、安徽与浙江三地,“屈楚之家,多豫章籍”,在两湖之地的外来移民中,来自江西的占了绝大多数。按照现有的移民资料来看,湖南地区接受外来移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中晚期。

如今肥沃的湖南平原地区,在隋唐之前,相对于中原来说其实条件并不算好,所以人口并不算很多,然而这种状况在唐朝后期发生了改变。由于晚唐与五代时期,天下纷乱硝烟不止,中原与长江中下游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而当时的湖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富足,加上地理位置上靠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成为了诸多移民的首选之地,经过数百年的移民与经营开发,宋朝时期的湖南地区人口已经比较多,而且经济发展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战乱使得湖南人口减少,外来人口增加事实上,湖南人的先祖几乎都来自省外,先秦时代有商人南来,楚人入湘还有南北朝时期的衣冠南渡,而影响最大的,则是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对于“江西填湖广”的主要原因,民间的传说是当年明太祖血洗了湖南,当然,这种说法相当无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湖南地区的人丁锐减,的确与元末明初的常年战争有关。

蒙元入主中原灭宋之后,中原各地的百姓反抗的斗争从来就没有止息过,使得不到百年的元朝,基本都处于战乱之中,尤其到了元朝中晚期,这样的状况愈演愈烈,元末时期,湖广之地成为了黄巾军、元兵与朱元璋等部混战的主场地。旷日持久的战乱,使得湖南地区的人口剧减,有些幸存下来的人离开了故乡,然而更多的人却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性命,以至于出现了“湘潭土著仅存数户”这样的历史记载。

湖南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江西明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发展湖广地区的经济,明朝鼓励外省人口移民到湖广之地,而当时作为人口大省的江西,自然成为了主要的移民输出之地。凭借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便利,加上湘潭地区优越的环境吸引,大量江西人涌入湖南地区。其实在此之前,湖南就已经有了大量来自江西的移民,那就是在南宋时期,根据对于湘潭北部的氏族原籍地调查,当地238个氏族之中,有31个是南宋时代从江西地区迁入,而明朝洪武年间迁入的有26个。

不过在长沙、醴陵、益阳等地,情况倒是相反,醴陵地区的相关调查之中,有146个氏族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入,而南宋时期的只有9个。不过,整体来说,无论是南宋时期还是元末明初,江西都是湖南外来人口迁入的主流。江西人口涌入湖南主要是经济原因江西之所以成为古代重要的人口输出之地,与古代江西的高度富裕,经济发展水平高息息相关。

两宋时代,全国720所书院之中,江西独占224所,两宋137位宰相之中,有50多人出身江西,而这种情况到了明朝更甚,1404年的科考,江西人包揽了前七名,并且在所有的470名进士之中,江西占了110位。而江西的人口,从北宋时期就名列全国第二,到了宋徽宗时代超越浙江成为第一,并且这样的优势一直保持了下去,而在当时,江西也是全国纳粮食与税最多的地方。

不过江西大多都是山区,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地区有比较多的平原,随着人口的增长,江西的人地矛盾也逐渐突出,在南宋时代,江西移民前往湖南主要都是出自于经济原因,毕竟湖南地区欠缺开发,土地更加富余,这一时期主要属于主动移民。然而到了明朝,则更多是因为受战争影响,湖南地区人口减少,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属于被动移民。

而即便向湖广之地移去了巨量的人口之后,明朝时期的江西,依旧是人口第二多的省,仅次于当时的浙江,可见当年江西人口之多。湖南土著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无法辨识虽然湖南大多数的人都是当年外来移民的后代,但湖南还是有一定的土著的。按照《醴陵县志》记载:“醴陵古老相传之土著亦仅存十八户,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豫章人尤多。

”当时受到战争的影响,大多数人或者丧生或者流亡,但也有少数人留守,或者在战争结束之后回到了故土。在如今对于湘南519个氏族家谱的研究之中,并没有发现湖南土著的痕迹,全部都是宋朝之后来自外省尤其是江西的移民,然而这并不代表湖南本土土著居民消失了,而是因为这其中有些人他们并非江西移民后裔,而是湖南本土的非汉族后裔。

在农村老家,老人去世,在主持祭祀的那个人你们对他的称呼是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试试。在农村礼仪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葬礼上,有八方来客,如果你不懂的话一被人耻笑,二搞不好还将打的头破血流。我们这里一般给主持葬礼的叫先生,也有是上了年纪的德高望重老人,他们被尊称老师。以我几十年的经验,主持葬礼首先要自己有德,死者为大,对死者要尊敬,对宾客要礼敬,对死者家属要尽心尽意。

主持葬礼者不管你是什么人,首先要吃透葬礼的繁杂事情。什么时候入殓下葬,什么时候斩草动土都要心知肚明。对宾客谁该拜谁该跪要懂得。就好比说外孙给姥姥姥爷祭拜要三跪九拜,然后舅舅来谢客外孙要跪拜。太多的礼仪是先祖遗传的美德,这是不能忽视的。在农村主持葬礼这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事主相信的人,这不比当总管,总管管全面,而主持葬礼的人也要是让总管放心的人。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安祥  幸福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