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

你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

花草树木深得天地精气,秉承天地精神。人在天地之间行走,感知花草树木的美意和灵气,用它们来抚慰自己跌宕的心思,也给自己的神情寻觅一个去处。比如韦庄写《白杜丹》“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牡丹的洁、雅、香都出来了,关键是人心舒爽。而在陈子昂那里,《感遇》一诗咏叹兰花,“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花有艳红枯荣,人有起伏错落,这兰花今败会重开,而人呢?作者心中自是悲意盈怀。说“桃花源”,我总想起两个人物。一个是陶渊明,另一个是唐伯虎。在陶渊明的笔下,一个充满日常烟火的渔人误入一片与世隔绝的桃林,奇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气象,渔人快意得不行。但遗憾的是,当渔人带着他人前往时,都找不到那片桃林了。

唐寅在对人生的高低贵贱思悟之后,以桃花仙人自喻,心中的不平之气尚存。“桃花屋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读之,人心里总觉得有不如意的况味。花有人意,前人借着它说世事,说自己,说人生,都把情怀放进去了。今天,桃花遍地,红艳向天已很多见。

你心目中的《桃花源记》是什么样子的?

你心目中的《桃花源记》是什么样子的

说到《桃花源记》,想必大家都会想到我国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他热爱远离尘世的生活,也以此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大家 耳熟能详的《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家园。陶渊明厌倦了喧嚣和纷争。厌弃了污浊的红尘,但他无法改变,更不愿同流合污,于是弃官归隐,躬耕度生。《桃花源记》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外仙境里,人们过着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

桃花源里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顾城曾写:“中国人只创造了两个理想,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 这个山中的挑花源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的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理想境界。 桃花源远离喧嚣的人世,隔绝红尘,它不属于社会,它是人们的精神避难所。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圣地。

现代生活里,现实生活中,在这钢筋混泥土的森林中,我们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认为,陶渊明的另一首诗给了我们答案和向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身远”,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心远”。 心远地自偏,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同样可以生活在理想的桃花源。


文章TAG:《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心中  中的  桃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