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是个怎样的国家?

摩尔多瓦是个怎样的国家

摩尔多瓦,一个被遗忘的欧洲小国。关于摩尔多瓦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应该都比较陌生。如果不是最近乌克兰风云再起,吸引了全球目光,估计大家听都没听过这个地方。摩尔多瓦是一个欧洲国家,位于东欧平原边缘。西边挨着罗马尼亚,东边则是紧邻乌克兰。而正是因为和乌克兰离得近,摩尔多瓦才会成为诸多“乌克兰难民”的避战首选之地。

所以这些天的摩尔多瓦很热闹,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难民从乌克兰涌入。当然,摩尔多瓦并不是终点站,绝大部分的“难民”都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中转站。没办法,摩尔多瓦的各方面条件太差了,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些“难民”,同样也不会成为“难民”们的理想避难所。首先摩尔多瓦是一个小国,南北两端最长不过350公里,东西两边最宽不过150公里,全国总面积仅有3.38万平方公里。

单就面积而言,摩尔多瓦也就和咱们的海南岛差不多。而在人口方面,海南则是要甩出摩尔多瓦八条街。根据联合国最新的数据显示,摩尔多瓦当前的人口总数不过才350万左右。而咱们海南省当前的人口数量,则是超过了1000万,差不多相当于3个摩尔多瓦。其次,摩尔多瓦的经济水平落后。当前的摩尔多瓦,就像是一个大农村,城市化程度极低。

其中基希讷乌作为摩尔多瓦的最大城市和首都,仅有50万左右的人口,城建规模还比不上咱们这边的许多县城。城市化程度低下的背后,其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摩尔多瓦的经济水平。作为欧洲著名的穷乡僻壤,摩尔多瓦的工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这导致其既无法像西欧的发达国家那样依靠工业科技致富,也无法像东欧的资源土豪们那样依靠老天爷赏饭吃。

所以这个国家乃是欧洲经济的吊车尾,长期与乌克兰竞争“欧洲最穷国”的宝座。以GDP数据为例,摩尔多瓦在2020年的GDP总量约为115亿美元,而人均GDP则是在4300美元左右。这个GDP数据是什么概念?咱们隔壁的蒙古国,在东亚乃是出了名的穷地方,一度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人家在2020年的GDP总量却是能够达到130亿美元,人均GDP同样也能在4000美元以上。

狭小的国土,加上破落的经济,使得摩尔多瓦根本没有能力去收留从隔壁来的这些难民们。事实上,摩尔多瓦不仅仅是接待不起外来客,就连养活自家人都很困难。为了生活,大量的摩尔多瓦青年选择出国打工。据统计,当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摩尔多瓦人在国外工作。关于摩尔多瓦的贫穷问题,很多人将其归咎为先天条件不足。毕竟咱们之前就提到过,摩尔多瓦是穷乡僻壤,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像什么煤铁矿产、石油天然气,一概没有。

平时顶多就是靠着东欧平原的黑土,发展一下农业。但事实上,地理条件仅仅只是限制摩尔多瓦经济发展的一个次要原因。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摩尔多瓦的贫穷,其实更多的还是一些历史因素在影响。与隔壁乌克兰一样,摩尔多瓦在历史上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过相比于二毛哥哥的万众瞩目,摩尔多瓦的存在感就要低太多了,甚至于在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里面,摩尔多瓦都是地位最低的那一个。

没办法,摩尔多瓦这个国家的出身太低,就好比是柴房婢女所生的无名庶子一般。摩尔多瓦是一个“拼凑”出来的国家,其国土通常被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位于德涅斯特河右岸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和左岸的摩尔达维亚地区(国际上通常称其为“德左地区”)。而在历史上,这两块地方曾一度是被分割开来的。其中比萨拉比亚地区在历史上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曾附庸于奥斯曼帝国。

而东岸的公元摩尔达维亚地区,则长期是被沙俄所占领。公元1812年,沙俄通过俄土战争的胜利,将势力扩张至德涅斯特河流域,从而将比萨拉比亚地区纳入了自家版图。虽然在1856年,沙俄因为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利,不得不交还了比萨拉比亚。但紧接着沙俄又揍了奥斯曼帝国一次,然后把比萨拉比亚给拿了回来。一战结束之后,罗马尼亚凭借着协约国这杆大旗,趁机将比萨拉比亚从苏联手里拿了回来。

不过苏联也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在德涅斯特河左岸搞了一个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来针锋相对。公元1940年,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地区,并将其并入了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而此时的这个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便是当下摩尔多瓦的前身。虽然在并入苏联之后,比萨拉比亚和德左地区合为了一家。但天然的地理分割和常年政治对立,导致这两块地方很难过一块去。

别的不说,单就经济发展这一块,两岸的差距就非常明显。其中比萨拉比亚则是在大国夹缝中生存,被当做博弈筹码争来夺去,常年的战争使其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德左地区作为苏联的元老,早早地便经历了五年计划的系列,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生活比较富裕。当然,德左地区地区的“富裕”也只是相对的,仅仅是比对岸好一点而已。

因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摩尔多瓦的存在感太低,在苏联各大加盟共和国里面属于是吊车尾级别,压根就不受重视。没办法,他的条件太差了。首先他没有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嫡出身份,基础差,底子薄;其次他没有波罗的海三国那样的地缘条件,旁边的罗马尼亚早就和苏联是一家;最后他没有高加索和中亚诸国的丰富资源,老天爷也不赏饭吃。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啥啥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自然是不会受到苏联的重视的。虽然在战后,苏联也在帮助建设摩尔多瓦。但却没有将其当做重点核心区域来对待,给予的资源倾斜有限。众所周知,苏联的经济建设长期是以重工业为主。但是在摩尔多瓦,农业和食品加工才是大头。尤其是在西岸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几乎全是农场和庄园,少有见到什么大型工厂。

在那些年,摩尔多瓦以苏联的不到0.2%的领土面积,承担了全国约2.5%的农业产出。所以很明显,在苏联的经济体系中,摩尔多瓦其实是处在一个相当次要的位置。而这便是当下摩尔多瓦经济基础薄弱的根源之所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摩尔多瓦开始自起炉灶。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缺乏工业基础,而自身资源又很匮乏,摩尔多瓦的经济发展道路可以说是坎坷不断。

没办法,以前有着苏联这个大家长罩着,什么都不用愁。现如今苏联解体了,大家各过各的,那就得自己想办法了。高昂的原料成本,萧条的市场环境,以及私有化经济体系的外来资本冲击,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是苏联解体之后,基本每一个原加盟共和国都需要解决的经济难题。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摩尔多瓦面临的可不仅仅是这一道经济上的难题。

在政治上,摩尔多瓦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前面我们提到过,摩尔多瓦是一个被强行“拼凑”起来的国家,德涅斯特河两岸的差异很大。尤其是德左地区,民族文化更加倾向于俄罗斯,经济也比对岸更加发达。这导致其对于摩尔多瓦这个“罗马尼亚”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归属感。当初因为是同在苏联治下,两岸一起过日子倒也没多大问题。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德左地区就开始有想法了。毕竟德左地区的体量不大,其面积只有大约400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摩尔多瓦国土总面积的12%,至于人口方面,则是在50万左右,只占到摩尔多瓦总人口的7分之一。地盘小、人口少的德左地区,恐怕很难在独立之后的摩尔多瓦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德左地区本身又有着比对岸更加发达的经济体系,届时很可能会被强行“平均”。

最简单的一点,摩尔多瓦肯定会用左岸的税收去补贴右岸。简而言之,德左地区担心摩尔多瓦独立之后,自己的利益会受损。所以在摩尔多瓦从苏联独立的同时,德左地区也在筹划着如何从摩尔多瓦独立。1991年12月,德左地区通过全民公投,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而摩尔多瓦政府对此拒不承认,双方彻底闹掰。

1992年3月,摩尔多瓦内务部队开进德左地区,并与当地武装发生冲突,摩尔多瓦内战爆发。战争持续了约半年,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伤,最终在俄罗斯等多方势力的调停下结束。最为关键的是,摩尔多瓦这场战争并没有打出一个“理想”的结果来。战争结束之后,德左地区虽说没能完全从摩尔多瓦独立出去,但摩尔多瓦也管不了它。这意味着摩尔多瓦其实是失去了对德左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如此一来,摩尔多瓦的实际经济实力就得大打折扣了,毕竟德左地区才是摩尔多瓦的经济中心。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摩尔多瓦就被这不景气的经济搞得焦头烂额,结果又把钱袋子给搞丢了。这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更加的雪上加霜了,贫穷难以避免。事实上,关于摩尔多瓦面临的诸多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地缘问题。从地图上看,摩尔多瓦是一个被两国包围的内陆国家,没有第三邻国。

咋一看,这样的地缘形势似乎很简单,因为只需要和两位邻居搞好关系就行了,就像咱们隔壁的蒙古国一样。但事实上,摩尔多瓦和蒙古国没法比。因为蒙古国的两位邻居乃是俄罗斯和咱们,每一个的实力都极其强悍。有着他们的存在,其他第三方势力是很难插手进来的。然而摩尔多瓦的邻居们可就差远了,不管是罗马尼亚,还是乌克兰,都无法完全阻断摩尔多瓦的对外通道。

摩尔多瓦这个国家的经济怎么样?

摩尔多瓦这个国家的经济怎么样

摩尔多瓦面积3.3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55万 。2017年实现GDP81亿美元,预期寿命71.6岁。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脱离苏联宣告独立。根据该国1994年宪法,摩尔多瓦为中立国,不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地缘政治看,它夹在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与俄罗斯没有共同边界,却有一个当地居民90%以上支持加入俄罗斯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俄常年驻军2000人......俄罗斯与罗马尼亚是争夺该国影响权的主要国家。

从历史和现实看,摩尔多瓦经济和商业离不开俄罗斯,文化传统倾向罗马尼亚(但居民多信东正教,罗马尼亚为天主教),逐渐将融入欧洲作为各项政策的重中之重,现实却迫使它只能在俄与西方之间找平衡。独立27年多来,东、西两面的“秋波”仍未使弱不禁风的摩尔多瓦起“化学反应”,其经济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葡萄种植和酿酒是主导产业,财政严重依赖葡酒出口和百万境外打工者侨汇,酒类的3/4销往俄罗斯,年侨汇额16亿美元(2013)。

2001年摩尔多瓦加入WTO,争取加入欧盟则任重道远。该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及短板如下:1、土地肥沃,农业基础好。它曾是前苏联的粮仓、葡萄酒园。因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平原之一的乌克兰平原,肥沃的黑钙土约占国土面积3/4,适合小麦、玉米、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2、成本因素,教育基础好。劳动力成本仅有乌克兰的一半,罗马尼亚的近40%。

国民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基础稳固。3、东西两翼的欧盟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对摩有相应的免税政策、投资便利和其他优惠。4、2007年,距离黑海134公里的朱朱列什蒂国家自由港正式通航,摩尔多瓦结束没有出海口的历史不足:它一直属欧洲最穷国之一,地缘政治下的不稳定性,国内亲俄与亲西方势力的博弈,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经济发展的制约。


文章TAG:俄罗斯摩尔多瓦红酒  摩尔多瓦葡萄酒  俄罗斯  罗斯  摩尔多瓦  
下一篇